王敏俐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8.02.19
2018年1月24日,前美國體操隊隊醫拉瑞·納薩爾(Larry Nassar),在密西根州首府蘭辛市被判處40-175年監禁。
納薩爾性侵罪行
在長達一週的量刑聽證會中,156名女性證實自己曾被納薩爾性侵,其中多名女性當時還是兒童,在庭上聲淚俱下地指證他的罪行。最後一位出庭舉證的女性,也是整個事件中第一位公開揭露納薩爾性侵罪行的受害運動員——瑞秋·鄧霍蘭德(Rachael Denhollander),是一個律師,也是一名基督徒。
幾日之後,瑞秋接受《今日基督教》的採訪,談及過去近20年裡,自己如何在被性侵的痛苦與陰影之中掙扎,一次又一次的與上帝摔跤;又如何在信仰中找到勇氣,願意攤開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傷口,承受著二度傷害的劇痛,在媒體上公開指出納薩爾的罪行:
“在最開始的時候,我不斷地與神摔跤,問祂,‘當我被性侵時,你在哪裡,為什麼你不伸手介入?’我猶疑著是否這一切是出於我本身的問題?直到我能信靠祂的公義,能夠因著認識到神的良善與聖潔而理清邪惡的本質。”
臺灣林奕含事件
筆者想起去年震驚華語文壇、引起極大社會反思的林奕含事件。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在處女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記述一位女中學生被補習班老師性侵的故事,內容疑似涉及自身遭到性侵害的經歷。作者林奕含在小說出版後不久自殺身亡,她的死因引起臺灣社會廣泛關注,讓大眾更真實地認識到性侵受害者身心靈的掙扎、傷害與無助。
我不知道林奕含在生前是否有機會接觸到福音?《詩篇》33篇說,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本應以基督的愛去尋找、擁抱、陪伴經歷性侵痛苦的心靈。
瑞秋在教會的經歴
但出人意料的是,已經信主的前體操員瑞秋在整個訪談中卻一再提到,作為一個經歷性侵的受害者,在教會中所經歷到的並不是更深地理解、支持與同情,而是孤獨、隔絕以及不被了解的傷害。她在訪談中提出了許多信徒對於性侵受害者的誤解與迷思:
“教會對於曾經歷性侵者所承受的苦痛相當的無知……他們多數會告訴我‘神讓萬事相互效力’、‘神在掌權’,這些都是對的,但是當我們誤用這些經文時,我們便模糊了罪惡的可怕……倘若我們佯裝黑暗並沒有那麼黑,那麼我們也將無法體認到光明之美麗。
“教會中許多人認為如果受害者可以好好去處理自己的情緒,選擇去饒恕,便可以克服那些因性侵而產生的痛苦感受。但這並不是真的,也不是出自聖經的教導。”
公義與寛恕的平衡
瑞秋強調,福音不單單只是饒恕,福音還包含了真正的悔改,這意味著“施害者真實地為自己所犯的過錯而悔改,並試著去修復所造成的傷害。”
當我們將“公義”與“寬恕”當做二選一的選項時,追求廉價的寬恕,彷佛即是放棄了對正義的追尋,容忍與默許壓迫的繼續存在。今日當教會思考基督教義中的寬容時,若忽略正義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對受害者的二度傷害,也讓施暴者失去了真實來到上帝面前悔改,為自己的罪行來到受害者面前去履行修復式公義的機會。
三位一體神的第二位格耶穌基督,即展現了一個在公義與寬容之間的完美平衡。基督的受死,表明上帝的公義,而唯有人回轉到上帝的面前,面對自己的不公義與罪惡,才有機會領受到這一份與上帝和好的恩典。
教會沉默的虧欠
在訪談中,瑞秋以過去在美國教會中的性醜聞為例,提出許多基督教群體在面對信仰群體內部的性侵事件時,為著避免“基督福音的名譽”受虧損而選擇沉默、冷處理。她的觀察,在某種程度上是很深刻而真實的。
這是今日教會的虧欠。教會應是幫助性侵受害者,在福音的真理中重建自我價值,若受害者選擇沉默,我們尊重與陪伴;若受害者願意站出來揭露舉證,我們可陪伴他們放下復仇者的心態,以尋求公義、阻止施暴者繼續犯錯的立場,來指出施暴者的惡行,在過程中陪伴與支持。若身旁有受害者因著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分享心最深處的痛苦時,我們是否願意在同行之中一起付上這極大的代價?
“基督的福音並不需要我們的保護。不去正視、甚至默許教會內部的性侵是違反上帝的福音的。我們所需要做的並不是去保護耶穌,而是去順服耶穌。順服意味著去追求公義、為受壓迫與受害者挺身而出,用真理來指出性侵的邪惡、指明掩蓋性侵的錯誤。”
“順服是必須付出代價的,為受迫者挺身而出,可能意味著去對抗你所處的群體,但這是應該的,如果我們還沒有為此付上代價,那麼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在訪談的結語中,瑞秋如此呼籲。
瑞秋·鄧霍蘭德(Rachael Denhollander)採訪鏈接:
作者現住美國西雅圖,為全職媽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