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与希望——谈教会与领导(林林)2018.04.11

林林

本文原刊于《举目》86期和官网2018.04.11

 

笔者初中一年级时信主受洗,如今接近退休年龄了。从成长求学到成家立业,去过不少地方,参加过不同型态的教会——有牧师带领的,有长老治会的,也有集体领导的。深入参与后,发现家家有本难唸的经。不过一般来说,每个教会的自我感觉都不错(特别是对自己的历史渊源、创办人和所持守的传统):虽然比外地的明星教会不足,但和同一条街上的其他教会比起来,还是有余的嘛!

谈到教会里的领导者,一些历史悠久的宗派(例如长老会),有中央及各级地区组织,牧师由总会轮派,有任期与考核。长老和执事的遴选也有清楚的章程可依循。地区的教会,不需要操心找负责人。

其他的教会,各有自己的治理方式。历史长久的教会,和从查经班开始的独立教会,往往是长老或资深同工负责治理。这类教会如果有牧师,通常更换频繁。能长期任职、有实际决策权的不多。

由牧师开创的教会,则通常是只要这个牧师没退休、没离开,就由牧师作决策。如果教会里还设立了长老,除非长老对牧师的决定和作风总是无条件支持,否则往往更换频繁。

 

期望的落差

教会牧师和长老的更换,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彼此的期望有落差。这种落差,可能存在于牧师和长老之间,也可能发生在牧师与会众之间。产生落差的原因,往往和自我定位有关。

例如牧师新到一个教会,摩拳擦掌,要带领会众开创新气象。牧师一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专长,施展自己的理念、抱负。他认定自己是上帝钦点的仆人,又经过专业训练,应当全权领导教会。虽然教会有会章,但上帝的仆人身份特殊,应该不受约束,享有豁免权和否决权。讲道的题目、内容,别人不可过问。甚至明天要讲道,今天还不知道要讲什么。不过没有关系,自己只对上帝负责,到时凭圣灵感动,讲什么都可以,圣灵会负责。

可惜与此同时,会众和聘牧委员会的成员,自我定位是雇主,把牧师看成雇工,主日讲道、会友关怀、探访、教会看堂、清洁等等理当无所不包,而且要在显微镜下受监督,待遇也要严格控制,保持“属灵”,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如此明显的落差,彼此若不自觉,最终貌合神离、冲突反目,几乎是必然的。

在产生争执时,双方都理直气壮,引经据典为己辩白、指责对方。私下满肚委屈,觉得自己在“为主受苦”。两方心态上都自命为上帝的代理人,要求对方照自己的希望重新塑造,自己却无需调整和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忘了,审判是上帝才有的权柄。我们如果论断人,或妄自替天行道,就是僭越了本份,没把上帝放在眼里,或假设上帝在打盹(参《太》5:21-22,7:1-5;《约一》3:15)。一个老想革牧师的命的教会,或是牧师老想革同工和会众的命的教会,像失了味的盐,不可能有前途,也无力传福音。

 

会众的反思

如果传道人或领导团队,是由教会内部培植或遴选出的,那么因为之前已经有了长期的观察、了解、默契和信任,上述的落差会很有限,甚至不存在。这也是一些教会主张“长老治会”的原因。在这类教会里,有的长老也是全职、受薪的,接受过完整的神学教育,和牧师类似,而且草根性够。不过这类人选凤毛麟角。因此,许多教会只好向外求才了。

×水到渠成

向外征求传道人,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会众祷告寻求时,要注意态度和重心,例如不是认为我们急,上帝不急,或是祂老人家太忙了,需要提醒。我们是祈求祂开我们的眼睛,不至被外表误导,能分辨候选人与主的关系和牧会的动机。

我们也当求主给我们顺服和忍耐等候的心,相信教会没有牧师的时候,主耶和华本来就是我们的牧者。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传道的角色,在该尽的本份上,例如关怀、传福音、教导人作主门徒等等,当如常, 不懈怠。

笔者所在的教会,曾花了近10年的时间,找负责青少年事工的传道人。面谈过的候选人不下10位。这期间,教会的牧长、大学生、毕业生、以及家长都投入青少年事工,担任辅导、主日学老师,及冬、夏令营的同工。教会也鼓励青少年自己设计聚会和活动,带查经,担任关怀小组的小组长。

虽然大家有时感觉很累,像蜡烛两头烧,但彼此扶持,常在一起祷告。结果不但走过来了,喜乐和感情也长足增加,有如“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 (《出》3:2)牧师到职时,在讲道、关怀、造就及领导上充分发挥功能,与团队相得益彰,一切好似水到渠成。

×约聘而非雇用

在寻找及面试传道人的过程当中,教会同工和会众要有健康的心态,认定教会是上帝的家,上帝掌权做主,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要向上帝负责、交账。因此,当时时存敬畏的态度。有疑问或与同工意见不同的时候,要知道彼此都是在上帝宝座之前事奉,当一同祷告,向主求问。彼此要敞开心胸,以坦诚和负责的方式交换意见,寻求共识。如果动气争吵,无异于藐视上帝的存在与祂荣耀的权能!

常在一起祷告,看重主的同在,容易同心合意。在开会的时候,如果祷告成为形式,大家七嘴八舌都是“我觉得”,而不在乎“主的话说”,就很难明白主的带领了。

在考虑候选人的时候,不只看学历、经历、表达能力和治会理念,也要深入了解背景,尤其是敬畏谦卑的态度、对人的真诚关心,以及品格、家庭、个性、作风、口碑等等。

在聘请传道人时,同工和会众要存记在心的是:教会是一个身体,所有肢体都有不可少的角色与功能。绝不能认为有了传道人,自己就可退居二线,只顾自己的事,或是只要监管传道人、支使传道人做事即可。大家理当密切配搭,让教会在质与量方面都蓬勃成长。

我们同时要认识,传道人也是有血有肉,和你我相似。他们不是买来的机器人,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都值班,不需要休息。他们也不是雇来的长工,而是家人,需要鼓励、安慰、照顾。他们不只在讲台上教导会众,也需要能话家常、讲心里话的朋友。

教会找传道人,是约聘(appoint),而不是雇用(employ)。这两者有很大的分别。约聘是礼遇与尊重,雇用则是交易。如果开口闭口“雇用”,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日久天长,传道人发展出雇工心态,甚至见异思迁,也就不足为奇了。圣经《士师记》17-18章所记载米迦和少年利未人的故事,就是个鉴戒。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珍惜传道人的专业知识、经验,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并且有进修的时间,使教会的事奉团队在知识、见识、恩赐上,也能不断长进。只付出而没有休息和补充,没有一个人能吃得消、走得远。

ד跟我来”,还是“你去做”?

新传道人上任,教会的负责同工,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心态,和自己对传道人的态度。如果长老处处表现出自己才是当家的,“舍我其谁?不是我做就会出乱子!”人事、财务,甚至排讲道,都一把抓,传道人能被咨询或告知就不错了。这种情况下,传道人会越做越消极,迟早失去主动和热诚。

长老和牧师都必须注意,资格越老、事奉越久,言行越要像主耶稣一样柔和、谦卑、可亲(参《太》11:28-30),而不是处处对人摆出老板或老太爷的派头。要时时记得,我们有一天都要向主交账(参《彼前》5:1-11),切忌作威作福(参《太》24:44-51),也不可结党或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参《腓》2:3)。

长老是群羊的榜样,有什么样的长老,就有什么样的会众。华人教会里有种说法:长老就是长工加老马——你被选做长老,就是因为人家看你在教会时间久,平常没人愿做,但需要做的事,你会主动、乐意地做;人家找不到的东西,你找得到;人家不懂得的观念和事情,你会耐心把他教到和你一样懂。长老不能像法利赛人,喜欢追求知名度,坐高位、发号施令,成天对传道人和同工们说:“你去做!”而应该常说:“跟我来!”这样的教会,自然人人参与,同心协力。

笔者所在的教会,有一次大雨后,礼拜堂地下层淹水。那率先卷起裤腿,带头抽水擦地的,是年过70岁的当家长老。平日周五团契聚会结束,大家急着回家的时候,默默清理场地、倒垃圾的,也一定少不了长老们。

 

传道人的反思

传道人在心态上,也需要谨慎,减少自己与会众期望的落差,走向彼此满足和长进。

×如何自我定位

笔者多年前听一位牧师讲道时说:“传道人是神的仆人,但不是你们的仆人!”传道人有这种态度,会众要么反感,要么就拱手把所有事都推到你身上。牧会的甘苦和成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时传道人的职业病是自己造成的。平日在人前,言谈举止刻意做作,高谈阔论,常常强调自己身份特殊,不接受劝告和批评,好像印度走在街上的圣牛一般。时间久了,没人敢碰,越来越孤立。到了身体、心理或灵命产生危机的时候,会友想帮忙也不敢接近,甚至觉得传道人上可通天,大概不需要凡人的帮助。走到这个地步的,实在没理由怨天尤人。

带领教会的人,需要常复习圣经:“耶稣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2-3)“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林后》4:5)

既然是主的仆人,也是被主差派,效法祂的样式来做众人的仆人,那么,自律及受约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连主都顺服承受的,仆人有什么理由例外?更何况,这样活不仅讨天父的喜悦,还有与基督一同得荣耀的应许(参《腓》2:5-15)。因此,主的仆人在一切事上的考虑次序,应该是:主第一,人第二,自己最后。

在牧长岗位上事奉久了,需要注意身边是不是跟随者(followers)和说好话的越来越多,而朋友与说真话的越来越少。笔者至今不敢忘记,一位长辈耳提面命:身边要保有3种人:年长而经常指点和劝诫自己的;和自己同辈,不忌讳直言规劝或刺激反思的;晚生后辈,敢于无保留地提醒,提出不同意见的。对此,笔者奉行多年。如果有一段时间没从这3类良师益友听到劝诫,会主动邀约请教,至今受益无穷。

无论哪类教会,牧师和教会长老、同工之间,要保持信任、彼此守望,沟通要透明化。要做什么事,应提前探询同工的意见(should I……?),而不是不沟通,到了最后一秒才通知(for your information)。笔者参与事奉的教会,牧师和长老除了月会,每周至少两次在一起祷告。此外有非正式的个别沟通,或外出谈心。

×重点不是业绩

主对每个仆人的托付不尽相同,然而祂最看重的是忠心,而不是世人眼中的业绩与成就。会众与传道人要各尽本份,齐心努力,兴旺福音。看到别的教会做得好,要观察门道,而不是学习热闹。尤其不能急功近利、哗众取宠、投机取巧,例如以神蹟或医治为号召,学医长短脚等等。结果真的长短脚(小儿痳痺)没有治好,却怪当事人信心不足。这不但绊倒人,也使福音和教会的公信力成为笑谈。

我们不要忘了,主耶稣和使徒保罗(以及施洗约翰的)在世的工作,以世人的标准看,是相当失败的——曾经有上千的人跟随他们,听他们教导,但主耶稣钉十架时,门徒除了约翰,都跑光了。保罗在监狱临刑前,众叛亲离。然而他们都蒙了上帝的悦纳,行了上帝的旨意。

×当讲道成为“差事”

讲道,是牧长的职分中主要的内容之一。然而当讲道成为例行工作,面对会众的期待,压力会越来越大。尤其苦思题目,准备讲章,又不能放下辅导、探访、行政等,许多牧者确实苦不堪言。为了方便,干脆一段时间讲一卷书。这样做,准备起来当然方便一些,但内容却可能与会众的实际需要脱节,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不接地气”了。

系统性的查经,在团契和主日学中是合宜的。然而主日,是面对全体会众,喂养和造就会友生命、生活、工作,以及调节教会脉动的黄金时机,不宜就自己的方便,以类似教书或演讲的方式来排定讲题,再勉强加一些与会众生活有关的“应用”。这就好像本该按照家人的营养需要,调制三餐,结果却使用了大学食堂轮换菜单的方式。圣经里说的“按时分粮”(参《路》12:42-44),重点考虑的是事奉对象的灵命、健康与成长,而不是分粮者的方便。

“释经式讲道”,是讲道的“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但绝不是学术性讲道或封闭式讲道,也不是给高级知识份子的耳根享受。主耶稣的讲道是最好的示范,大人小孩,贩夫走卒,学者文盲,好人罪人,不但都听得懂,而且被吸引得不舍离去。摩西的讲章、先知的信息,以及使徒的书信,没有一个的内容是和生活脱节的。

讲道针对某个专题时,也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把活的圣经活讲。那钻牛角尖、咬文嚼字的,往往把活的圣经讲死了。讲道的目的是把真理解明,让听的人渴慕,并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圣经指导实际生活。例如从约瑟的生平和但以理的生平,学到如何在职场上活出上帝儿女的敬畏与敬业;从《约拿书》,学到破除偏见,对不可爱的人有恩慈,以祷告和恩慈化解冤仇等等。

要想讲道内容和会众、教会的情况相关,其实不难。如果能勤于探访、关怀会友,了解他们与主的关系和生活上的挣扎,常为大家祷告,常默想主话,不会没道可讲,不怕没粮可分。

讲道,绝不是礼拜天的差事。一次又一次的讲道,是有期望(anticipation)、有计划、有方向的“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参《弗》4:11-16)。近年有人倡议牧师分工,有“教导牧师”(teaching pastor),有“关怀牧师”(caring pastor)。“教导牧师”只负责讲道、教课和写文章,不负责探访与关怀。这种角色,不如改名叫“教师”,或回到神学院做老师。教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牧人,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习惯做的,而是做上帝和人托付的。

 

教会与领袖的角色定位

教会可以被看成军医院和军校,把伤兵治好,训练出合格的军人,到前线达成任务(参《弗》6:10-17;《提后》2:1-4)。教会的责任和目标,也是使会友在品格、灵命、知识上成长,过得胜的生活,并藉生活及言语,带人信主,作主门徒。

因此,做牧长的,讲道的内容和方向要切合实际(接地气),也要常与未信者接触,汲取社会经验,触摸时代脉搏。千万不能活在象牙塔里,平日只与基督徒来往,讲道变成个人灵修分享,或动不动就卖弄神学名词和原文。

一个像样的军队,不是人人挤在军医院做长期病号,也不是人人留在军校做大小教官。教官和军医是否称职,端看所教的学生和所医好的官兵有没有在前线冲锋陷阵、取得胜利。传道人有没有尽职,也是看有没有练出基督的精兵,天天、时时做主门徒,而不是做礼拜天的基督徒,能在职场和家庭活出主耶稣,发光作盐,在爱心与品格上有感染力,在传福音上有胆量与效果。

军校有“名教官”,野战医院有“名军医”,但军队却软趴趴、不敢出任务,这是彻底的失败。教会如果只有四处讲道的“名牧”或“名嘴”,而会众软弱被动,这也是很矛盾的现象。

 

结语

笔者不揣浅陋,分享所见与心得,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发健康的讨论,让会众和牧长的期望趋于一致,减少损伤,发挥功能。本文所提到的定位与态度,盼望用于个人自我省察,而不是成为让他人对号入座的依据。愿主怜悯,让教会和个人都脱去旧的,穿上新的,常常散发主的馨香,活出福音的见证。

 

作者在美东某教会担任长老多年,并服务于生物科技公司。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