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然
本文原刊于《擧目》89期和官网言与思専栏2018.06.11
腓利克斯∙孟德尔颂(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编注:又译“门德尔松”)的《以利亚》与韩德尔的《弥赛亚》及海顿的《创世记》,并列为古典音乐史上三大神剧。(注1)
最近,有幸在学校听了《以利亚》神剧的现场演出,感动之余,提笔和读者分享这一部传世的古典巨作。
神学严谨的剧本
西方音乐学院史上不少作曲家都创作过神剧,但剧本考究且注重神学严谨性的为数不多。
贝多芬著名的神剧《橄榄山上的基督》、法国作曲家白辽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的《基督童年》,都有点像现在的好莱坞版圣经电影,加油添醋,只为求符合其个人神学思想及声响效果。
韩德尔是神剧大家,但他用的剧本良莠不齐,好坏端看剧作家是谁。韩德尔最好的剧作家是Charles Jennings,其笔下的《弥赛亚》、《扫罗王》、 《以色列人在埃及》都属一流;然而,韩德尔神剧如《耶弗他》、《真理与时间的胜利》、《苏姗娜》(来自天主教版《但以理书》,新教圣经无此故事)等剧由其他作家操刀,音乐虽然精彩万分,但有些剧情荒诞无稽,更像寓言故事。《耶弗他》安排天使最后出来替士师解围,免其女儿一死,只命她终生不得嫁人,剧情还包括其男友为这段不可能的爱恋悲伤……想像力有点丰富。
从孟德尔颂的《以利亚》剧本来分析,可以看出作曲家对圣经题材的处理相当严谨,他尊重经文文本,绝不随意增删,也不用次经、伪经或是传说。 在神学上,孟德尔颂继承巴赫的教会音乐传统,反映路德宗信仰的精髓。
聆赏《以利亚》,听众完全可以拿起圣经,照着《列王纪》的章节顺序来听,而不必担心剧情出格。
反犹太主义
孟德尔颂是剧乐天才,17岁就创作了被喻为浪漫乐派最优美的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莎翁笔下的诙谐爱情故事,在孟德尔颂细致刻划下,充满剧情张力,灵动无比。
孟德尔颂家族是归信基督的犹太人,也是敬虔的德国路德宗信徒。他的父亲Abraham是德国银行家,祖父Moses 是欧洲当时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可是19世纪的德国,反犹太主义(anti-Semitism)十分盛行,一百多年后,这个现象更加白热化,纳粹政府完全禁止孟德尔颂的音乐作品公演,只因为他是犹太人。
孟德尔颂两部传世的神剧《以利亚》及《圣保罗》,一个出自旧约,一个出自新约,都是重量级的犹太圣经人物,孟德尔颂一派优雅地用音乐诉说著反犹太主义的荒谬。
大量的教会音乐创作
除了神剧外,在孟德尔颂38年短暂的生命里,还创作了不少《经文歌》、《诗篇》合唱曲、教会清唱剧、管风琴前奏曲与赋格、第五号《宗教改革交响曲》等……这些数量颇丰的圣乐作品,足证基督信仰在他生命中占有极重份量。
孟德尔颂发掘并指挥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把路德宗最精妙的教会音乐作品重新介绍给世人,更是有着穿越时代的重大意义,时至今日,《马太受难曲》成为音乐会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孟德尔颂功不可没。
1838年,孟德尔颂在完成大受好评的神剧《圣保罗》之后,开始构思《以利亚》,他找了牧师Julius Schubring(1806–1889)合作操刀(Schubring也是《圣保罗》剧本提供者)。无奈,两人对于剧本有些不太一致的想法,这事也就延宕下来。
一直到1845年,孟德尔颂应英国伯明罕音乐节之邀,要在隔年发表一部全新的神剧创作,他才借此机会一鼓作气,与Schubring牧师把《以利亚》写完,而且以英文演出。这次的演出大获好评,使得孟德尔颂成为继韩德尔之后,对英国音乐影响最巨的古典作曲家。
精通音律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夫婿亚伯特王子,和孟德尔颂是好友,多次邀请他赴白金汉宫作客,谈琴论乐,孟德尔颂演奏管风琴为女王夫妇的歌唱伴奏,女王最欣赏的当代作曲家非他莫属。
1847年,亚伯特王子在《以利亚》的剧本上题字,形容孟德尔颂是一位尊贵的艺术家,犹如当代音乐界的以利亚,在一干崇拜巴力,离经叛道的新进作曲家中(指当时醉心于大胆新式和声的作曲家),仍持守正统古典路线,将其天赋才干倾注于为真理发声的事奉中!(注2)
《以利亚》第一部
《以利亚》的歌词主要从《列王纪上》17-19章及《列王纪下》2章取材,并穿插其他书卷里的祷告及赞美。全剧分成二大部分。
*先知的宣告
第一部 以先知宣告拉开序幕: “我指着我所事奉的耶和华起誓,这些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也不下雨”。这一段男中音的宣敍调,必须唱得庄严郑重,毫无保留,因为先知是代表上帝向百姓说话。
随着先知的预言警告带来不安与紧张的情绪,序乐里充满阴暗的和声与急促的节奏,由于以色列人敬拜偶像巴力,惹动上帝的怒气, 旱灾连年,断水绝粮。民不聊生,百姓(诗班)悲惨地哀声呼求上帝 :“…..秋收已过,夏季已完,我们还未得救……”(第2曲,出自《耶》8:19, 20)。
巴力是迦南地的农业神祇,巴力的死与复活神话,与自然界四季循环若合符节。既然以色列人认为巴力主管风调雨顺,谷物丰收,上帝就让以色列百姓看到若祂不许降雨,巴力也没辄!
接着男高音温柔地唱出了安慰人心的著名咏叹:“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第4曲,歌词出自《耶》29:13)。合唱也回应:“主我们的神,祂是忌邪的。恨祂的,祂必追讨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最后加入了金碧辉煌的铜管乐声,诗班充满盼望地歌咏出“爱祂、守祂诫命的,祂必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5曲,歌词出自《民》5:9-10)
干旱中,上帝让西顿撒勒法的一位寡妇供养以利亚,他祷告上帝使寡妇死去的儿子复活,诗班这时唱出安慰人心的的赞美诗“敬畏祂的人何等有福!” (第9曲)。
*迦密山神蹟
3年后,以利亚去见亚哈,发生了著名的迦密山神蹟,以利亚与450个巴力先知在山上见证到底谁才是真神。一开始。巴力先知用单音齐唱,天上毫无动静,以利亚嗤笑他们,要他们大声点(第12曲),接着巴力先知狂呼乱叫,用刀枪自割自刺,直至身体流血,孟德尔颂让群众大声喊出象征异教的小调旋律和声,阴森可怖。即便如此,仍是徒劳无功。
孟德尔颂在整段《巴力祈火歌》接近尾声时,故意使用全乐团的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巴力没有任何动静啊!)停顿片刻,再补唱气势减弱的最后一句:“垂听啊!回应啊!”象征假先知们垂头丧气,灰头土脸(第13曲)。
现在换以利亚上场了(第14曲),和声顿时转为平安温暖的大调,为先知诚挚的祷告铺陈敬虔的气氛 “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使这民知道你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王上》18:37)
当天火降下,孟德尔颂在各声部合唱里,重复出现下降的音阶,烈火蔓延开来,势不可挡,直至烧尽燔祭及沟里一切的水,乐声中仿佛身历其境(第16曲)。
第一部的高潮是描绘耶和华神降雨的的颂赞大合唱(第20曲),仆人回报天象后,音乐虽始于乌云密布的阴暗小调,但此为吉兆,故和声很快转为丰富明朗的大调。颂赞曲虽同样是使用下降的音阶,乐声却充满了喜乐和对上帝的感恩!天降恩雨,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滋润焦渴大地,《以利亚》第一部就在这一场沛然大雨中结束。
《以利亚》第二部
如果《以利亚》第一部的音乐情绪设定是凯旋得胜,那么第二部与之截然不同,它厚重忧郁,深沉无比。
*具人性温度的先知
《以利亚》第二部有几个亮点:当得知王后耶洗别欲夺其命,以利亚如惊弓之鸟,万念俱灰,求死若渴,男中音唱出了全剧最深沉优美的咏叹调(第26曲)“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对照第一部里那个强敌环伺却一无所惧的烈火先知形像,这时的以利亚显出极其脆弱的内心世界。
少时读以利亚的故事,脑中总是浮现奇幻史诗电影的画面,如《指环王》,《哈比人》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争战场景。
及至年纪渐长,愈来愈察觉以利亚是个充满人性温度的先知,他有他的软弱和黑暗。以利亚的自怜实出于自义,一向自视甚高的他(总觉得只有自己一人为主大发热心)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深深地感叹自己不如先祖。
他曾用外在的事奉成就来肯定自己,但现在严重怀疑存在的价值,如果等在前头的终究是失败,那又何必苟活于世?中年危机来临,萌生不如归去之念!他的忧郁,实则与成功这尊偶像息息相关。
孟德尔颂把这样的绝望和自怜,用哀怨深沉的小调旋律表达出来,强大的情感张力,令听者动容。
*先知内心的属灵争战
或许有人认为第二部的戏剧张力不如第一部,我不同意。第一部固然演绎的是外在辉煌的宗教争战,可歌可泣,传颂千古!但第二部描绘先知内心的属灵争战,只怕更加凶猛危险。
音乐情绪和调性的戏剧化改变,让聆赏的会众身历其境,并深度思考:有些基督徒能为主争战而荣耀得胜,建立辉煌的传道事功。但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和软弱,却无招架之力,兵败如山倒,尽管事发时让人错愕,但其实那只是上帝借着环境显露出我们里面的真实面目!
在乐声中我们发现真相——你我都不堪一击。我们不致消灭,实在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
《以利亚》第二部里的另一个亮点是:孟德尔颂借着诗班的合唱与独唱,与绝望的先知进行深度信仰对话。剧里选取的几段经文,也成为聆听会众在苦难中的提醒与安慰!
第22曲合唱“不要惧怕”出自《以赛亚书》41:10及《诗篇》91篇。
第28曲三重唱“我要向山举目” 与第29曲合唱“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皆出自《诗篇》121篇。
第31曲女中音独唱“ 默然倚靠主”出自《诗篇》37篇。
第32曲合唱“ 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出自《马太福音》24:13。
第31曲男中音独唱“大山可以挪开”出自《以赛亚书》54:4。
弥赛亚的预言
整部《以利亚》神剧的结构,最精妙之处在于最后有关弥赛亚的预言。
第40曲女高音宣告:“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以利亚的先知工作是划时代的,上帝不仅使用他在以色列最灰暗的时刻彰显祂的荣耀,更使用他的事奉来象征基督的开路先锋,“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 (《玛》4:5-6)
第41曲“主从北方兴起一人”是一部辉煌精彩的大合唱,歌词出自《以赛亚书》41:25及42:1。这部合唱曲始于单音的宣告,但其后和声与配器愈发丰富,加入了管风琴及大量的铜管伴奏,犹如旭日冉冉升起,直到午正,充满了荣耀的光辉。
歌词把基督与以利亚的工作平行对照:“我从北方兴起一人(基督与以利亚在地理上皆从北方而来),他是求告我名的,从日出之地而来。他必临到掌权的……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如果孟德尔颂的眼光只停留在迦密山神蹟、以利亚求死,和火车火马接先知荣耀归天……那么《以利亚》充其量只是一部普通圣经戏剧。但是《以利亚》最后的这段弥赛亚预言,使它跨越了时代的鸿沟,让以利亚的故事不再只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旧约神蹟。
孟德尔颂借着他精心铺陈的乐章,提醒所有在场的听众:这是一个与你我息息相关的故事!因为,以利亚的事蹟和有关他的预言是关乎万民的。
注:
1. 神剧是以圣经故事题材为本的音乐创作。自古以来,欧洲教会的传统不许歌者扮演圣经人物,那是大不敬。因此它和歌剧不同,没有舞台、道具和戏服,完全用音乐(独唱,合唱,管弦乐)来传达信息内容。
2. 原文如下:”To the noble artist who, surrounded by the Baal-worship of false art, has been able, like a second Elijah, through genius and study, to remain true to the service of true ar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