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代的樂章–解讀孟德爾頌的神劇《以利亞》(王星然)2018.06.11

王星然

本文原刊於《擧目》89期和官網言與思専欄2018.06.11

 

腓利克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編註:又譯“門德爾松”)的《以利亞》與韓德爾的《彌賽亞》及海頓的《創世記》,並列為古典音樂史上三大神劇。(註1)

最近,有幸在學校聽了《以利亞》神劇的現場演出,感動之餘,提筆和讀者分享這一部傳世的古典巨作。

 

神學嚴謹的劇本

西方音樂學院史上不少作曲家都創作過神劇,但劇本考究且注重神學嚴謹性的為數不多。

貝多芬著名的神劇《橄欖山上的基督》、法國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的《基督童年》,都有點像現在的好萊塢版聖經電影,加油添醋,只為求符合其個人神學思想及聲響效果。

韓德爾是神劇大家,但他用的劇本良莠不齊,好壞端看劇作家是誰。韓德爾最好的劇作家是Charles Jennings,其筆下的《彌賽亞》、《掃羅王》、 《以色列人在埃及》都屬一流;然而,韓德爾神劇如《耶弗他》、《真理與時間的勝利》、《蘇姗娜》(來自天主教版《但以理書》,新教聖經無此故事)等劇由其他作家操刀,音樂雖然精彩萬分,但有些劇情荒誕無稽,更像寓言故事。《耶弗他》安排天使最後出來替士師解圍,免其女兒一死,只命她終生不得嫁人,劇情還包括其男友為這段不可能的愛戀悲傷……想像力有點豐富。

從孟德爾頌的《以利亞》劇本來分析,可以看出作曲家對聖經題材的處理相當嚴謹,他尊重經文文本,絶不隨意增刪,也不用次經、偽經或是傳說。 在神學上,孟德爾頌繼承巴赫的教會音樂傳統,反映路德宗信仰的精髓。

聆賞《以利亞》,聽眾完全可以拿起聖經,照著《列王紀》的章節順序來聽,而不必擔心劇情出格。

 

反猶太主義

孟德爾頌是劇樂天才,17歲就創作了被喻為浪漫樂派最優美的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莎翁筆下的詼諧愛情故事,在孟德爾頌細緻刻劃下,充滿劇情張力,靈動無比。

孟德爾頌家族是歸信基督的猶太人,也是敬虔的德國路德宗信徒。他的父親Abraham是德國銀行家,祖父Moses 是歐洲當時重要的哲學思想家。可是19世紀的德國,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十分盛行,一百多年後,這個現象更加白熱化,納粹政府完全禁止孟德爾頌的音樂作品公演,只因為他是猶太人。

孟德爾頌兩部傳世的神劇《以利亞》及《聖保羅》,一個出自舊約,一個出自新約,都是重量級的猶太聖經人物,孟德爾頌一派優雅地用音樂訴說著反猶太主義的荒謬。

 

大量的教會音樂創作

除了神劇外,在孟德爾頌38年短暫的生命裡,還創作了不少《經文歌》、《詩篇》合唱曲、教會清唱劇、管風琴前奏曲與賦格、第五號《宗教改革交響曲》等……這些數量頗豐的聖樂作品,足證基督信仰在他生命中佔有極重份量。

孟德爾頌發掘並指揮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把路德宗最精妙的教會音樂作品重新介紹給世人,更是有著穿越時代的重大意義,時至今日,《馬太受難曲》成為音樂會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孟德爾頌功不可没。

1838年,孟德爾頌在完成大受好評的神劇《聖保羅》之後,開始構思《以利亞》,他找了牧師Julius Schubring(1806–1889)合作操刀(Schubring也是《聖保羅》劇本提供者)。無奈,兩人對於劇本有些不太一致的想法,這事也就延宕下來。

一直到1845年,孟德爾頌應英國伯明罕音樂節之邀,要在隔年發表一部全新的神劇創作,他才借此機會一鼓作氣,與Schubring牧師把《以利亞》寫完,而且以英文演出。這次的演出大獲好評,使得孟德爾頌成為繼韓德爾之後,對英國音樂影響最巨的古典作曲家。

精通音律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夫婿亞伯特王子,和孟德爾頌是好友,多次邀請他赴白金漢宮作客,談琴論樂,孟德爾頌演奏管風琴為女王夫婦的歌唱伴奏,女王最欣賞的當代作曲家非他莫屬。

1847年,亞伯特王子在《以利亞》的劇本上題字,形容孟德爾頌是一位尊貴的藝術家,猶如當代音樂界的以利亞,在一干崇拜巴力,離經叛道的新進作曲家中(指當時醉心於大膽新式和聲的作曲家),仍持守正統古典路線,將其天賦才幹傾注於為真理發聲的事奉中!(註2)

 

《以利亞》第一部

《以利亞》的歌詞主要從《列王紀上》17-19章及《列王紀下》2章取材,並穿插其他書卷裡的禱告及讚美。全劇分成二大部分。

*先知的宣告

第一部 以先知宣告拉開序幕: “我指著我所事奉的耶和華起誓,這些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也不下雨”。這一段男中音的宣敍調,必須唱得莊嚴鄭重,毫無保留,因為先知是代表上帝向百姓說話。

隨著先知的預言警告帶來不安與緊張的情緒,序樂裡充滿陰暗的和聲與急促的節奏,由於以色列人敬拜偶像巴力,惹動上帝的怒氣, 旱災連年,斷水絕糧。民不聊生,百姓(詩班)悲慘地哀聲呼求上帝 :“…..秋收已過,夏季已完,我們還未得救……”(第2曲,出自《耶》8:19, 20)。

巴力是迦南地的農業神祇,巴力的死與復活神話,與自然界四季循環若合符節。既然以色列人認為巴力主管風調雨順,穀物豐收,上帝就讓以色列百姓看到若祂不許降雨,巴力也没輒!

接著男高音溫柔地唱出了安慰人心的著名詠歎:“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第4曲,歌詞出自《耶》29:13)。合唱也回應:“主我們的神,祂是忌邪的。恨祂的,祂必追討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最後加入了金碧輝煌的銅管樂聲,詩班充滿盼望地歌詠出“愛祂、守祂誡命的,祂必發慈愛,直到千代。” (第5曲,歌詞出自《民》5:9-10)

乾旱中,上帝讓西頓撒勒法的一位寡婦供養以利亞,他禱告上帝使寡婦死去的兒子復活,詩班這時唱出安慰人心的的讚美詩“敬畏祂的人何等有福!” (第9曲)。

*迦密山神蹟

3年後,以利亞去見亞哈,發生了著名的迦密山神蹟,以利亞與450個巴力先知在山上見證到底誰才是真神。一開始。巴力先知用單音齊唱,天上毫無動靜,以利亞嗤笑他們,要他們大聲點(第12曲),接著巴力先知狂呼亂叫,用刀槍自割自刺,直至身體流血,孟德爾頌讓群眾大聲喊出象徵異教的小調旋律和聲,陰森可怖。即便如此,仍是徒勞無功。

孟德爾頌在整段《巴力祈火歌》接近尾聲時,故意使用全樂團的休止符,此時無聲勝有聲(巴力没有任何動靜啊!)停頓片刻,再補唱氣勢減弱的最後一句:“垂聽啊!回應啊!”象徵假先知們垂頭喪氣,灰頭土臉(第13曲)。

現在換以利亞上場了(第14曲),和聲頓時轉為平安溫暖的大調,為先知誠摯的禱告鋪陳敬虔的氣氛 “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王上》18:37)

當天火降下,孟德爾頌在各聲部合唱裡,重複出現下降的音階,烈火蔓延開來,勢不可擋,直至燒盡燔祭及溝裡一切的水,樂聲中彷彿身歷其境(第16曲)。

第一部的高潮是描繪耶和華神降雨的的頌讚大合唱(第20曲),僕人回報天象後,音樂雖始於烏雲密佈的陰暗小調,但此為吉兆,故和聲很快轉為豐富明朗的大調。頌讚曲雖同樣是使用下降的音階,樂聲卻充滿了喜樂和對上帝的感恩!天降恩雨,千軍萬馬,氣勢磅礴,滋潤焦渴大地,《以利亞》第一部就在這一場沛然大雨中結束。

 

《以利亞》第二部

如果《以利亞》第一部的音樂情緒設定是凱旋得勝,那麼第二部與之截然不同,它厚重憂鬱,深沉無比。

*具人性溫度的先知

《以利亞》第二部有幾個亮點:當得知王后耶洗別欲奪其命,以利亞如驚弓之鳥,萬念俱灰,求死若渴,男中音唱出了全劇最深沉優美的詠歎調(第26曲)“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對照第一部裡那個強敵環伺卻一無所懼的烈火先知形像,這時的以利亞顯出極其脆弱的內心世界。

少時讀以利亞的故事,腦中總是浮現奇幻史詩電影的畫面,如《指環王》,《哈比人》裡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爭戰場景。

及至年紀漸長,愈來愈察覺以利亞是個充滿人性溫度的先知,他有他的軟弱和黑暗。以利亞的自憐實出於自義,一向自視甚高的他(總覺得只有自己一人為主大發熱心)突然像洩了氣的皮球,深深地感歎自己不如先祖。

他曾用外在的事奉成就來肯定自己,但現在嚴重懷疑存在的價值,如果等在前頭的終究是失敗,那又何必苟活於世?中年危機來臨,萌生不如歸去之念!他的憂鬱,實則與成功這尊偶像息息相關。

孟德爾頌把這樣的絕望和自憐,用哀怨深沉的小調旋律表達出來,強大的情感張力,令聽者動容。

*先知內心的屬靈爭戰

或許有人認為第二部的戲劇張力不如第一部,我不同意。第一部固然演繹的是外在輝煌的宗教爭戰,可歌可泣,傳頌千古!但第二部描繪先知內心的屬靈爭戰,只怕更加兇猛危險。

音樂情緒和調性的戲劇化改變,讓聆賞的會眾身歷其境,並深度思考:有些基督徒能為主爭戰而榮耀得勝,建立輝煌的傳道事功。但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暗和軟弱,卻無招架之力,兵敗如山倒,儘管事發時讓人錯愕,但其實那只是上帝藉著環境顯露出我們裡面的真實面目!

在樂聲中我們發現真相——你我都不堪一擊。我們不致消滅,實在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

《以利亞》第二部裡的另一個亮點是:孟德爾頌藉著詩班的合唱與獨唱,與絕望的先知進行深度信仰對話。劇裡選取的幾段經文,也成為聆聽會眾在苦難中的提醒與安慰!

第22曲合唱“不要懼怕”出自《以賽亞書》41:10及《詩篇》91篇。

第28曲三重唱“我要向山舉目” 與第29曲合唱“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皆出自《詩篇》121篇。

第31曲女中音獨唱“ 默然倚靠主”出自《詩篇》37篇。

第32曲合唱“ 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出自《馬太福音》24:13。

第31曲男中音獨唱“大山可以挪開”出自《以賽亞書》54:4。

 

彌賽亞的預言

整部《以利亞》神劇的結構,最精妙之處在於最後有關彌賽亞的預言。

第40曲女高音宣告:“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以利亞的先知工作是劃時代的,上帝不僅使用他在以色列最灰暗的時刻彰顯祂的榮耀,更使用他的事奉來象徵基督的開路先鋒,“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瑪》4:5-6)

第41曲“主從北方興起一人”是一部輝煌精彩的大合唱,歌詞出自《以賽亞書》41:25及42:1。這部合唱曲始於單音的宣告,但其後和聲與配器愈發豐富,加入了管風琴及大量的銅管伴奏,猶如旭日冉冉升起,直到午正,充滿了榮耀的光輝。

歌詞把基督與以利亞的工作平行對照:“我從北方興起一人(基督與以利亞在地理上皆從北方而來),他是求告我名的,從日出之地而來。他必臨到掌權的……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

如果孟德爾頌的眼光只停留在迦密山神蹟、以利亞求死,和火車火馬接先知榮耀歸天……那麼《以利亞》充其量只是一部普通聖經戲劇。但是《以利亞》最後的這段彌賽亞預言,使它跨越了時代的鴻溝,讓以利亞的故事不再只是一個可歌可泣的舊約神蹟。

孟德爾頌藉著他精心鋪陳的樂章,提醒所有在場的聽眾:這是一個與你我息息相關的故事!因為,以利亞的事蹟和有關他的預言是關乎萬民的。

註:

1. 神劇是以聖經故事題材為本的音樂創作。自古以來,歐洲教會的傳統不許歌者扮演聖經人物,那是大不敬。因此它和歌劇不同,没有舞台、道具和戲服,完全用音樂(獨唱,合唱,管弦樂)來傳達信息內容。

2. 原文如下:”To the noble artist who, surrounded by the Baal-worship of false art, has been able, like a second Elijah, through genius and study, to remain true to the service of true ar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