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骅
本文原刊于《举目》89期和官网2018.11.14
所有美善力量
所有美善力量默默围绕
神奇美妙安慰保守
让我与你们走过这些日子
并与你们踏入新的一年
尽管过去年日折磨心灵
艰困时光重担压迫
主啊!请让饱受惊吓的灵魂
得到已为我们预备的救恩
若祢递来沉重苦杯
杯缘满溢痛苦汁液
从祢良善慈爱圣手
毫不颤抖感谢领受
若祢愿意再赐我们
世上欢乐阳光亮丽
我们记念如梭岁月
生命完全交托给祢
请让烛火温暖明亮燃烧
祢给黑暗中的我们烛光
请容许领我们再度相聚
明白祢的光在黑夜照耀
寂静深深围着我们展开
让我们听见那丰富响声
从周遭无形的世界扩散
凡祢儿女尽都高声歌颂
所有美善力量奇妙遮盖
不论如何期盼安慰
在晚上早上每个新的一天
上帝都必将与我们同在(注)
这首诗写于 1944 年的 12 月,世界历史上最黑暗时刻之一。但诗作却带着满满的盼望和力量。写下这首诗的,正是因参与谋刺希特勒而被下狱的神学家、牧者潘霍华,这也是一首写给他所爱之人–他的母亲与未婚妻的诗作。
此时,潘霍华身在狱中,迎接 1945 新年的来临。他不知外头的局势,也没有最新的前线作战消息,无从得知当时纳粹德军已节节败退,在全面崩溃的边缘。潘霍华这首诗的盼望,不是来自最新的世界局势,也不是来自一厢情愿的乐观想像,而是来自祂对上帝美善的确信。
想到潘霍华,我们一般想到的是神学家和殉道者这两个形象。的确,潘霍华是一位神学家,他所写的《伦理学》至今仍在神学界备受重视。没错,他也是一位殉道者,因着信仰的缘故参与反抗希特勒的运动而被捕,在二次大战的结束前夕被处决。
然而,潘霍华也是一位牧师,他所写的《跟随基督》和《团契生活》不只是抽象的神学著作,也是他在教会生活中的体验和反思。在《跟随基督》中,他感叹基督徒把上帝的恩典当作是廉价的;恩典变成一个教义,一个原理,和一个体系。他强调,上帝的恩典是贵重的,目的是要呼召我们过一个彻底顺服基督的生活。
热切盼望
这是首带着盼望的诗,读过潘霍华生平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人生最后一个新年除夕。因着对上帝美善的确信,虽然在黑暗中,潘霍华意识到“所有美善力量默默围绕”,带着无比的盼望面对新的一年。因着对上帝掌权的信心,即便眼前的环境令人没有乐观的理由,但潘霍华经历到“所有美善力量奇妙遮盖”。
面对人生种种苦难,潘霍华的生命展示出,他之所以能承担,不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坚强,也不是因为苦难的力度不够,而是因为深信一切都在良善上帝的手中,以至从祂良善慈爱圣手中领受苦杯,仍能“毫不颤抖感谢领受”。
潘霍华绝不是个苦行僧,以吃苦为乐,主动追求受苦。从 “若祢愿意再赐我们,世上欢乐阳光亮丽”可以看出,他对生命仍充满憧憬,渴望自由,期盼世上欢乐阳光亮丽。然而在黑暗中,潘霍华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意识到一切都是上帝的赏赐;黑暗中的每一天是属上帝的,正如欢乐阳光亮丽中的每一天也属上帝。
正是这对上帝主权的确信,潘霍华在面对这世界的黑暗时,仍带着满有生命力的盼望,向上帝呼求:“祢给黑暗中的我们烛光”,明白“祢的光在黑夜照耀。”也是这确信,使潘霍华在似乎听不见上帝声音的时刻,仍能向上帝祷告,由衷写下“让我们听见那丰富响声”,使上帝的百姓尽都欢呼歌颂。
面对种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压力,潘霍华的生命见证提醒我们,要欢呼,不是因为凡事尽如己意,而是因为上帝的旨意将会如光在黑夜照耀,成全祂所应许的未来。
保持清醒
21世纪的我们或许很难回到二战的时代,去体会当时潘霍华的处境与心情,然而我们这时代的黑暗未必不如当时的黑暗,只是今天的黑暗往往披上“光明天使”的外衣,使我们失去辨识的能力,身陷黑暗中而仍不知抵挡挣扎,以至一步步被黑暗同化,最终甚至被吞没。
黑暗其实无所不在。在消费主义当道的年代,我们被训练透过不断的消费行动来安抚心中的焦虑。因着全球化工厂的发展,我们与商品的制造者失去联系,所有的商品都成为随手可弃的物,所有的人都成为随意可弃的人。当我们把他人的存在和价值简化成一个服务我的商品时,我们也活在担心被物化的阴影下。在纳粹阴影下屹立不摇的潘霍华,他以“十架神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上帝重价的恩典,把我们从消费主义廉价的标签中拯救出来。
在今天强调成功和丰盛的教会信息中,潘霍华的生命和诗提醒我们:“成功”不等于“按我们的方式成功”,“丰盛”不等于“物质社会所定义的丰盛”。这世上有一种成功,是在黑暗中经历与上帝的密切联合后,自然散发出复活生命的成功;这世上有一种丰盛,是在认识一切美善源头的上帝之时,而由衷发出的颂赞和满有生命力的盼望。
注:潘霍华,《潘霍华狱中诗》,林鸿信译(台北市:道声,2007),118-119。
作者为哲学博士,主修实践神学,现在台湾石牌信友堂牧会。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