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PK圣诞老人――《圣诞神剧》的四个默想(王星然)2018.12.10

王星然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専栏2018.12.10

 

“你最好小心点儿!

最好别哭哭!

最好别噘嘴!

我告诉你为什么?

因为圣诞老人就要进城了!

 

他有本册子,

他确认再三,

他会知道谁调皮谁乖乖,

圣诞老人就要进城了!”

12月,百货公司传来阵阵的应景音乐《圣诞老人进城》(Santa Claus Coming to Town)。圣诞老人的原型──4世纪天主教圣徒,圣尼古拉(St. Nicholas of Myra), 以慷慨赠礼闻名于世。根据中古世纪欧洲民间传说,每年12月6日,尼古拉给孩子们派送礼物,表现优良的孩子可获得一个像样的奖赏,不乖的小朋友则是得到黑媒炭以示惩戒。

 

几个世纪以来,各民族在这圣诞老人原型上,加料添醋:芬兰人给尼古拉雪橇和驯鹿作为交通工具;德国人送给尼古拉一个随从Knecht Ruprecht(注1),专门扮黑脸,惩罚不听话的孩子;美国好莱坞让小精灵(elf)成为尼古拉的眼线和助手。

宗教改革后,喜欢圣诞节的马丁•路德刻意地延续了这个送礼物给孩子的传统,只是送礼物的时间延后到12/24-25日圣诞节,路德想重新把孩子的注意力聚焦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因为耶稣是上帝给世人最大的礼物!怎能让尼古拉喧宾夺主,窃夺这份荣耀?

 

《圣诞山寨剧》

然而,教会这场对抗尼古拉的“圣战”,从中古世纪迄今,从未消停过。即使是宗教改革后17世纪的德国,仍流行一种挨家挨户表演的《圣诞山寨剧》(Larvae Natilitiae,英译Nativity Mask)。山寨版的耶稣,刻意加了长长的胡子,活脱就是尼古拉的翻版,剧里还搭配一位黑脸助手Knecht Ruprecht,一起发送礼物并恐吓不乖的孩子。这些演出剧情荒诞无稽,有时更擦枪走火,酒醉滋事(欢庆节期, 德国人一向很爱喝)。

1680和1690年代,德国大部份的城镇名义上都禁止演出《圣诞山寨剧》。莱比锡大学的路德宗神学家在1680年3月,曾发表联合声明:为符合圣经教导,那个戴大胡子面具的耶稣和Knecht Ruprecht的演出必须被禁止,不给异端邪说留下任何滋长的机会,除去使信仰蒙羞的荒宴醉酒等情事。

如此,路德教会在圣诞节期,摒弃了视觉具象的真人演出,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诗歌敬拜,和内在灵里对神儿子降世的深度默想。然而,这些规定和劝说似乎成效不彰,一直到18世纪初都还有类似《圣诞山寨剧》的演出记录。

上述就是1734年音乐之父巴赫(J. S. Bach)在莱比锡创作《圣诞神剧》(Weihnachts-Oratorium)的神学和历史背景。当代重量级巴赫音乐学者Markus Rathey在他2016年的大作《巴赫圣诞神剧:音乐,神学,文化》中,详细地研究讨论了这个背景(注2),巴赫必然对当时教会在圣诞节期面对的神学及文化上的挑战,了然于胸。

 

莱比锡的巴赫

 

莱比锡是路德会的信仰重镇,1723年市议会聘请巴赫出任圣汤玛斯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及诗班长,负责提升莱比锡市4间路德宗教会的音乐崇拜。为了各样聚会及节期的需要,巴赫谱写了3部神剧、4部受难曲、以及数量庞大的教会清唱剧(cantatas)(注3)。

巴赫的3部神剧 (《圣诞》BWV 248、《复活》BWV 249、及《升天》BWV 11有很强的庆典风格,在乐团编制上加入了铜管及定音鼓,这是《受难曲》所没有的。《受难曲》除了弦乐声部,只搭配了音质偏暗的木管乐器。所以在音乐氛围的感受上明显不同。

《圣诞神剧》的开场《扬声欢呼(Jauchzet, frohlocket!)》 是一部气势恢宏、喜乐洋溢的大合唱,虽是改编旧作(注4),但绝非汗牛充栋之流,音乐的编排和配器非常切合主题。辉煌的铜管及欢腾的定音鼓,在序幕中为全剧舖陈了浓烈的节日风格。

“扬声欢呼!齐来!荣耀这日!

赞美至高神!今日为我们成就大事,

除去忧虑,停止哀哭,向主开声,高歌欢唱,

用辉煌的合音来敬拜至高神,

荣耀权能者的至圣尊名!”

 

 

路德教会的圣诞节

圣诞是路德教会的重要节日,从12月25日开始,到翌年1月6日结束。记念的不只是马槽里的圣婴,而是整个救恩历史。基督道成“肉身”太重要,祂不是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里的幻影( Docetism),祂的诞生是真实的,否则祂的受难与复活就成为无稽之谈。

这长达13天的圣诞节期中,路德教会有6次的特别聚会:12月25、26、27、元旦、元旦后的第一个主日、以及1月6日主显节(注5)。

巴赫的《圣诞神剧》由6部清唱剧(共64曲)组成,每次聚会只演出一部, 每部时间约半小时,做为讲道前的音乐崇拜,预备会众的心。

《圣诞神剧》的曲式包含下列四种:

宣敍调(Recitative):采用聚会当天宣读的经文来做为主体歌词,引导贯穿全剧。这些经文出自《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有关基督降生的故事。

颂赞大合唱(Chorus):每部清唱剧的开头及结尾都是颂赞大合唱(除了第2部开头是一首著名的田园牧歌,以配合野地里牧羊人的剧情)。

咏叹调(Aria):用以抒发敬虔情怀,引人默想。

圣咏曲(Hymn):圣咏曲也是合唱曲,但多是当时教会传唱的圣诗,其中包括不少马丁路德谱写的作品。

颂赞大合唱、咏叹调、或是圣咏曲,除了反映宣敍调的主题经文,更延伸出对整个救恩历史的思考。这样的安排,让读经,音乐,讲道完全整合,一体成形,深刻反映路德神学里的圣诞节意义。

 

 

六部清唱剧

以下是每一部的主题信息:

第1部(12/25):基督降世,主题经文出自《路加福音》2章1-7节。这一部是在圣诞节当天演出的清唱剧,敍述耶稣诞生的故事,包括了凯撒大帝下旨人口普查,约瑟和马利亚返回本乡伯利恒城,马利亚在马槽生下耶稣。

第2部(12/26):天使报信,主题经文出自《路加福音》2章8-14节。敍述天使在伯利恒的野地向牧羊人显现,传报关乎万民的大喜信息。

第3部(12/27):牧羊人朝见圣婴,主题经文出自《路加福音》2章15-20节。敍述牧羊人朝拜耶稣的经过。

第4部(1/1):基督受割礼,出自《路加福音》2章21节。这是新年元旦演出的清唱剧,记念基督受割礼与按照天使的启示为耶稣命名。其中有3个乐章改编自早期的一部清唱剧BWV 213。(注6)

第5部(元旦后第一个主日):希律王的恐慌与东方博士的旅程,出自《马太福音》2章1-6节。敍述东方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寻访那生下来做“犹太人王”的基督,引起希律的不安,希律询问祭司长和文士有关基督的出生预言。

第6部(1/6主显节):东方博士献礼,出自《马太福音》2章7-12节。敍述希律王与博士的对话,以及博士朝拜基督,以黄金、乳香、没药做为献礼。

 

 

4默想信息

聆赏《圣诞神剧》,有4个值得默想的信息,我相信是巴赫创作时,刻意要他的会众留意的,这些信息不仅让17世纪流行的《圣诞山寨剧(Larvae Natilitiae)》,忘尘莫及,更能穿越时代,让21世纪的我们反思圣诞的意义。

默想1:超越死亡的圣诞

基督的降生是面向十架的受死 。因此在《圣诞神剧》中,巴赫别出心裁地引用了贯穿《马太受难曲》的主题曲“Herzlich tut mich verlangen” (生命圣诗 #118《圣首受创》),做为第1部第5首的圣咏曲旋律。

巴赫的企图非常明确:他要把庆祝圣诞的会众带回十字架的受难场景!

 

 

基督受难,战胜死亡的权势,以至祂能救我们脱离罪的辖制和死亡的恐惧……这样的信息不断地出现在《圣诞神剧》中,给在受苦中的肢体莫大的安慰。

试听第4部38曲“Immanuel, o süsses Wort! ”(以马内利,何等甜美的名字),这首男低音和女高音对唱的歌词,表达了信徒在死亡危难中,对基督深深地信靠。

 女高音:为了我,祢将自己的生命倾倒出来,

在十字架上承受了残酷的刑罚。

男低音:啊!求主吸引我!

即便当我面对死亡之时,

我的至爱,祢我仍不分离,

在痛苦、危险、和艰难的时刻,

我仍要切切仰望祢!

死亡怎能用恐惧将我幽禁?

我的耶稣!当我离世的那一天,

我知道我不至灭亡!

祢的圣名──那赶走死亡恐惧的圣名,

已经恪印在我心上,

巴赫用他的音乐在圣诞节期,温暖了受苦的灵魂。

默想2:触及个人灵魂的圣诞

《圣诞神剧》不仅是公众崇拜的音乐,更流露出强烈的私密性,也适合灵修默想,它呼唤聆听者单单来朝见上帝,诚实面对自己,与祂建立真实的信仰关系。

试看以下男低音的歌词(第4部38曲),6次提到第一人称所有格“我的耶稣”。

“以马内利,何等甜美的名字!

我的耶稣是我的至宝,

我的耶稣是我的生命,

我的耶稣为我舍了祂的生命,

我的耶稣总不会离开我,

我的耶稣是我的喜乐,

我的耶稣使我灵魂苏醒。”

圣子耶稣是天父赐给世人的,但更是赐给我的,与我的生命有直接的关系。

在著名的《回声咏叹调》“Flösst, mein Heiland, flösst dein Namen”里(第4部第39曲),女高音化身为受苦的肢体,揉合著双簧管引导的乐句,轻轻地问著主:

“我该惧怕吗?”

“不!”(听众席里安插了安慰人心的回声对话)

“我该担忧死亡吗?”

“ 不!”(回声)

“我应当喜乐吗?”

“是的!是的!”(回声)

像这样的灵里对话,在剧中屡见不鲜,深刻地反映出路德神学中那种信徒与上帝间浓浓的亲密关系。基督降世不仅是关乎万民的客观真理,同时也成为此时此刻坐在教堂里每一位敬拜者的主观经历。

 

默想3:迎接新郎”的圣诞

《圣诞神剧》 有一个重要的神学信息,反映基督与教会的夫妻关系。

在第1部第 4曲《锡安!预备自己》“Bereite dich, Zion, mit zärtlichen Trieben”的咏叹调里女高音呼唤锡安的女子:

“要预备好自己,

来迎接那位全然可爱全然美丽的新郎,

祂值得我们献上最深长的爱。”

借着耶稣第一次的降临,信徒当思想祂的再来。第4部38曲再次回应这样的情怀:

女高音:“耶稣!我最宝贵的生命!

我灵魂的新郎!”

男低音:“来吧!我用喜乐的心来迎接祢,

我的心将永不离开祢”

圣诞节是绝佳时刻,提醒我们是否预备好自己,迎接基督的再来。

默想4PK“圣诞老人”的圣诞

东方博士献上了贵重的黄金、乳香、没药。《圣诞神剧》引导聆听的人默想,我能带什么献给这位配得一切的耶稣?

 

“我伫立在那卑微的马槽边,

哦!耶稣,

我的生命!

我今献上──

原本就是祢已赐给我的,

请接受,我全部的心思、意念、 灵魂、力量……

我献上所有,

愿祢心得满足!”

这首《 伫立马槽》“Ich steh an deiner Krippen hier”,歌词出自Paul Gerhardt的手笔(1607-1676,路德会重要诗歌作家,也是牧者),巴赫将之谱成极美的圣咏合唱曲,收录成第6部59 曲。

“圣诞老人”的神学诱惑我们不断查看欲望清单上还有什么心愿未曾满足,然后努力表现以换取礼物及奖赏。

巴赫的《圣诞神剧》却在欢乐的节期里提醒我们:把眼目从消费主义令人目眩神驰的欲望中挪移开来。

有什么礼物比得上耶稣呢?

圣诞节──上帝把祂最珍爱的儿子赐给了我们,而今我们能献上什么?

 

1.Knecht Ruprecht也被称为黑色圣诞老人,与红色圣诞老人互别苗头。德国民间传说Knecht Ruprecht是圣尼古拉的随从,起源于17世纪,德语:Ruprecht原意指仆人,但在德国传说中,魔鬼也被如此称呼。

2.牛津大学出版,原文书名Johann Sebastian Bach’s Christmas Oratorio: Music, Theology, Culture。其中第2章Redefining Christmas对于巴赫创作《圣诞神剧》的神学,历史,和文化背景,做了深入的考察,极具参考价值。

3.巴赫谱写了200首教会清唱剧,供崇拜使用;此外根据教会年历,他创作了3部神剧:《圣诞神剧》、《复活神剧》、《升天神剧》。其中《圣诞》及《复活》至今上演不辍。另外,根据福音书写成四部受难曲:《马太受难曲》、《马可受难曲》、《路加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其中《马太》和《约翰》两部作品仍是音乐会曲目常客,广受欢迎。

4.在巴洛克时期,改编自己的旧作,或是他人的作品(当时不太有版权概念),司空惯见。《扬声欢呼》此曲改编自1733年巴赫为庆祝萨克森选侯妃生辰谱写的《大鼓雷动,号角高响》清唱剧BWV 214开头的合唱曲。这首非常精彩的乐曲原本选侯妃生日仅唱一次,因着巴赫的改编,现在成为每年圣诞演出的传世作品。

5.主显节(希腊语:επιφάνεια;英语:Epiphany,即显现之意),主显节原本是东方教会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教会选定于1月6日庆祝这个节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外教人在这一天庆祝”时间之神”的生日。以一个教会的节日来取代在教外流行的民俗或宗教庆节,是古老教会常见的现象,也是最早期的本位化”的尝试。见:http://www.ccreadbible.org/Members/Bona/For-Bible/GosepelsMeaning/sundaygosepel/Year_A/Advent_Christmas/06th

6.第36、39、41曲是由BWV213的第1、5、7曲改编。

 

作者为教会长老,任职于密西根州政府IT部门,目前服事重心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园事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