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屬靈閱讀:改變時代風氣(慕香柏)

慕香柏

本文原刊於《舉目》43期

這是個怎樣的世代?

       有句話說:你的思想怎樣,你的為人就怎樣。它表明了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的行為,會受到我們內在精神與價值觀(即我們的世界觀)的支配。那麼,支配當代人內在 精神與價值的思想,有哪些呢?舉其大者,有唯物主義、個人主義、相對主義、物質主義、享樂主義、科學至上主義、達爾文主義、後現代主義、新紀元主義,等 等。這些都是當代人心中的偶像,是福音廣傳最大的攔阻,是撒但國度最頑強的武器。

          相對於撒但國度的擴張,教會似乎正在丟盔棄甲,在各個領域節節敗退,無力拓展屬天國度。對此,許多教會不自知,許多信徒也不自察,甚至在有意無意之間,會認同世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從外在看,撒但用各種計謀,讓人陷入忙碌、浮躁和淺薄中。競爭壓力、影視快餐、流行文化,以及各種誘人的感官消費等,都讓信徒在時間、精力、智慧、才能的運用上,成為“不義的管家”(《路》16章)。

         從內在看,美國哲學家馬爾庫塞,在他的著作《單面人》中描述了一種“單向度”的人,這種人喪失了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他們對幸福的意識,完全建立在對商品的 占有和對自身感官的滿足上。他們的生活特徵,就是按照廣告來放鬆、娛樂、行動和消費。許多信徒實際上就陷在這種任魔鬼擺佈的可憐境地。

         面對撒但這種內外夾攻,當代教會陷入了非常的困境:歐美諸多昔日輝煌的大教堂,正在日益淪為“空城”,甚至被改為清真寺;傳福音變得日益困難;有的教會淪落到按立“同性戀牧師”;信徒的離婚率和非信徒幾乎相同;信徒在各方面失去分別為聖的見證,等等。真是讓人慨嘆!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不能只傳膚淺的福音,簡單地讓人受洗、做禮拜,卻不帶人認識整全的福音真理,改變我們的世界觀。因為,如果生命的根基膚淺,信徒根本無 法“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 10:4-5)。

中國教會真的復興嗎?

          根據一些非正式的統計,中國教會似乎正在經歷 一場屬靈的大復興,國內的信徒大量增加,號稱達5到8千萬、甚至更多。可惜的是,根基大多相當薄弱,因此也缺乏更新社會的能力。與教會歷史中歷次大復興對 比,就可知道現今的慘淡與可憐——那些大復興,往往給社會帶來從屬靈層面到社會公義、道德、教育,乃至經濟與民生的全面救拔與提升。無論是宗教改革運動, 還是英美大復興,都是如此。

         我並不是主張,中國教會要大張旗鼓地參與社會關懷事工,以祝福社會──那應該是教會生命成長後,相對次要、水到渠成的產品。中國教會目前也沒這個條件。基督信仰強調的,是對個體靈魂的救贖。藉著每個生命的歸正與改變,止住罪惡,施行公義,廣播誠實與慈愛。

         然而,整體上中國教會的生命見證還很微弱,社會上諸多罪惡、敗壞,很少因我們而改觀。其原因很多。從教會的內部建造上看,許多基本的解經書與屬靈經典書籍, 因中國的特殊國情,連漢語譯本都沒有。很多教會,甚至根本不知道,主藉歷代聖徒賜給我們的,是何等豐厚的屬靈產業!根基薄弱、混亂,且盲目樂觀,應該說是 中國教會普遍存在的危機。

         同時,上帝卻把韓國放在我們身邊,叫我們這“天朝帝國”謙卑一點。韓國信徒占總人口近四分之一(我們中國至多 5%)。韓國信徒質量也較高,派出的宣道士,總人數僅次於美國。就人口比率而言,則居世界之冠。而韓國社會在政治公義、經濟、技術、人均收入、教育、環保 等各方面,不但與同樣自然條件,卻天災人禍不斷的北韓形成鮮明對比,而且也比中國領先。

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

          無論是普世教會要復興,還是中國教會要復興,我們都有必要從歷史上的大復興中,認識上帝的作為,“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歌》1:8)我認為,教會的復興與屬靈的閱讀有很大關係。

          讓我們看一些重要的史例:上帝藉著保羅──這位信主前就是大知識分子、通曉猶太與羅馬文化、在獄中仍然堅持讀書的使徒──把福音在文化程度極高的羅馬帝國傳開。

          上帝藉著思想史大師、卓越的哲學家和神學家奧古斯丁,在希臘羅馬文明腐朽、崩潰之際,使教會不但抵擋住洶湧而來的攻擊,而且為整個歐洲文明,提供了方向、整合與拯救。

          上帝藉著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奠定宗教改革和信仰歸正,西方文明亦由此在人類社會占了主導的優勢。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以及他們的同工,都是非常博學的。尤 其在屬靈上,他們不單有美好靈性,而且根基相當深厚。他們對初代教父的遺著,以及歷代屬靈經典,都極其熟悉、瞭解,因此才能在與天主教的辯論中,使對方無 招架之功。

          上帝藉著懷特菲爾德、約翰.衛斯理、愛德華滋等,帶來英美的大復興。他們都是在高等學府學習時,就打下了良好根基。衛斯理極其 博學且好學,抓緊在馬背上的時間讀書。他不單是大佈道家,也是卓越的牧者。愛德華滋更是大學問家,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這次大復興對美國建國、英國社會 復興,都帶來深遠影響,並且使英美避免了法國大革命那樣的血雨腥風,成為現代自由憲政、民主法治文明的代表。

         在19世紀末人本主義泛濫之 際,上帝藉著司布真復興講台。司布真在牧養數萬人的大教會的同時,開創了60多項福音事工和社會關懷事工。同時,他的講章和文章,給歐美教會帶來了廣泛的 幫助,至今仍在造就人。司布真說他得力的秘訣之一,在於他高達三萬多冊的藏書。其中《天路歷程》,他就讀了100多遍。

         福音廣傳與教會復興,需要彼得,也需要保羅。我們固然要防止“知識讓人自高自大”,但也要警醒,“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何》4:6)。若沒有深厚的真理根基和豐沛的屬靈供應,我們往往想愛卻沒有能力去愛,或只能盲目地愛。

         當代教會復興面臨的最主要的困難,正是缺乏像保羅、奧古斯丁、加爾文、衛斯理那樣的人,可以為主充分傳揚真理,讓整個教會,甚至整個社會,都被真理的榮光徹底照亮而歸正。

         願主“把旌旗賜給敬畏你的人,可以為真理揚起來”。(《詩》60:4)

靈命成長與教會牧養之所需

         許多信徒認為,復興是上帝大僕人的事,與平信徒無關。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復興是上帝的憐憫,也是每一個信徒的責任和福分。每一個信徒,都應追求靈命成長和靈命復興,同時追求整個上帝國度的復興。那些只顧自己的信徒,需要歸正和悔改,需要真正認識救贖的真理。

         靠牧師主日講講道,外加每日自己讀經禱告,是否就足以供應信徒正常的靈命需要?看看撒但每天通過電視、網絡、報刊媒體、廣告等,給信徒多少的擄掠與衝擊,就知道信徒為什麼缺乏能力了。更何況今日許多信徒無心讀經,也無心禱告。

         無論是愛讀經的信徒,還是根本不愛讀經的,僅僅靠教牧人員在主日一兩小時的講道與查經,都不足以得到靈命成長的必要供應。如果調查信徒每週用多少時間、精 力,吸收屬世的信息(包含被動的),又有多少時間、精力用在吃靈糧上,結果必然是令人沮喪的——一定是前者遠遠高於後者。這樣想打敗撒但、過得勝與聖潔的 生活,可能嗎?

          中國的許多教會,有反智主義的傳統,不僅輕看普遍啟示中的文化知識,甚至輕看屬靈經典,主張只讀聖經就夠。對此,我們不妨引用司布真的話:“那不願意使用別人腦子裡的思想的人,證明了他自己沒有腦子。”(《司布真論讀書》)

          中國教會的教牧同工,素質歷來偏低,往往不能解答信徒的疑問,尤其是有文化知識的信徒的疑問。因此,我們呼籲,教牧人員應當通過閱讀屬靈經典,增進屬靈素養,提高文化素質,不僅有能力為知識分子答疑解惑,也帶動會眾的屬靈閱讀,進行文字牧養。

          與聖徒交通,會使人受益非淺,而閱讀屬靈經典,就是讓我們與那些神重用的僕人交通,必會令我們蒙福。

什麼是屬靈閱讀與屬靈經典

         什麼叫屬靈閱讀?是不是閱讀屬靈的書就是屬靈閱讀?這倒未必。

         首先,現在許多“流行的屬靈書”,根本就是仿冒品,只不過借用了聖經的一些精神、文化資源,實質卻是基於人本主義,鼓勵自我中心。但這樣的書也不必禁讀,就像許多非基督徒的文化著作,基督徒也可以閱讀、瞭解。

          那麼,到底什麼是屬靈閱讀?就是為主而讀,並且靠著聖靈的引導而讀,在聖經真理光照下閱讀。這樣的閱讀,當然首先會選擇屬靈經典,尤其是解經、釋經的經典和靈修經典,以及神學經典。其次,也可適當讀一些世人的文化經典或流行著作,但乃是存著警醒和批判的心而讀。

          什麼書算得上屬靈經典?嚴格來說,經典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經得起聖經真理的考驗,並且結出了豐富的屬靈果子。經典帶著聖靈膏抹的大能,能給人帶來喜樂,帶來能力,增加信心、愛心和盼望,使人更加愛上帝,願意以上帝為中心,願意捨己,願意奉獻,願意順服。

          有的神學書,講述的真理無錯誤,卻讓人昏昏欲睡,苦澀難明,那就不如敬而遠之。還有的書,的確是屬靈經典,但時候不到,也可暫時不讀。比如我信主之初,讀 《天路歷程》,實在不感冒,覺其人物與情節單調機械。後來有了一些生命經歷和屬靈爭戰的經驗,再讀此書,發現很得幫助(不過,也有人剛信主就讀得津津有 味)。

當代基督徒的閱讀概況

          彭迦恩在《基督徒在讀什麼書?》中說:“你吃的什麼,你就是什麼。”他分析屬靈圖書銷售排行榜,得出美國與中國教會,正在日益流行“快餐化”閱讀,圖書產品日益末梢化、感性化。

          所謂末梢化,是指其中信仰的成分越來越稀薄。許多暢銷熱賣的書,大多從一個觀念出發,引申出一些原則,配以許多故事,順手引幾個經文(好多書甚至沒任何經文)。

         感性化就是淺淺的屬靈原則加上動人的故事。這正是後現代的特徵,人們期望更真切的形象,期望有趣的故事,期望親和力等,而不是說教。

          在上述情況下,傳遞完整的福音、堅持信仰的根基,實在是一個新的挑戰。經典閱讀“似乎已成為一個遙遠的夢”(彭迦恩)。

          實際上,在中國城市教會信徒中,連這樣閱讀的人,也是少數。更多的人根本不讀書,或偶爾讀一點點。有的牧者買了好書送給信徒,卻發現信徒十有八九說太忙了,根本沒時間讀。

          而廣大的農村教會,就更可想而知了,大部分人是不讀的。有少數想讀書的人,卻缺少買書的渠道和能力,且不會分辨書的好壞,碰到異端的書也照讀不誤。

正確的方向與內容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這句經文為基督徒的閱讀,指出了清晰的方向和內容。

         讓人得到道路、真理、生命,是耶穌道成肉身的目的。前述流行的快餐化、末梢化、感性化的閱讀,大多集中在實用目的上。人若沒有得著道路、真理、生命,就想在婚姻中、工作中、生活中、事奉中,活出基督,體驗上帝的同在,可能嗎?若沒有好的引導,人只會本末倒置。

          道路,是指十字架的道路,得救與成聖都只能通過釘十架的耶穌基督。天路只此一條。其實,不僅個人,整個人類社會也會因福音救贖的大能,從受咒詛被歸正為蒙福。歷史上多次大復興,都帶來這樣的見證。

          筆者盼望大家多讀一些歷代聖徒的傳記,包括那些在廣闊的公共領域,為主做美好見證的聖徒的傳記,如南丁格爾、韋伯福斯等。同時,信徒也有必要瞭解,福音真理 在各個領域中的影響和作用,所以不妨閱讀如著名法學家伯爾曼的《法律與宗教》。這些都關係到信徒如何在各領域護教、作見證,如何向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傳福 音和做福音預工。

          真理,側重於對上帝和上帝之道的理性認識。即上帝的性情、上帝的創造之工、救贖之工、成聖之工、審判、永遠的得勝等。這 需要把整本聖經的基要查經,和系統、嚴謹的神學教導,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要讀一些解經、釋經和神學教義方面的好書。可惜的是,大陸因出版環境的限制,使 得這方面的經典好書稀缺,好在網絡上尚有一些可供參考。

          生命,側重於上帝之道如何成就在我們這不配的肉身裡,側重於基督裡新生命的長成, 表現在信徒心思、情感、意志、理念、性情、價值觀等的根本更新,就是把屬靈的客觀真理,轉變為個人的主觀經歷,在實際生命中表彰出來。沒有到達這步,真理 就與我們無關,我們就沒有實際進入真理當中。

          要做到生命的更新,也非常需要讀靈修的經典,有聖靈恩膏的書,比如《荒漠甘泉》,讓聖靈做工,改變自己。雖然每本書都有局限性,卻仍常常給人及時的光照、引導、加力,例如你正面臨一個問題,當天就讀到了所需的亮光。

          基於以上的考慮,我認為,信徒讀書大體應以上述三大類為主體。先打下良好的根基,然後再讀婚姻生活、親子教育、事奉經驗等實用型的書。

           除此之外,信徒也可適當讀消遣娛樂的書。文學名著,各種藝術作品,如狄更斯的作品,安徒生的作品,巴哈的音樂,等等,都可能對人有益,寓教於樂,寓道於藝。

是什麼使我們不喜歡閱讀?

        香港天道書樓在網上做過一個調查:“為何基督徒不愛讀屬靈書?”基督徒網友的回答是:

         1. 忙。大家被這個世界擄去了。人們忙工作,忙消費,忙股票,忙著送孩子,忙加班,忙進修,忙著看電視、電影,忙旅遊,忙於被廣告引誘,忙於閱讀報刊新聞,忙於應付人際往來……

         2. 流行文化或時代風氣,是不培養閱讀只培養娛樂,不要求深度只要求追風。看八卦雜誌多暢銷就知道了!

         3. 教牧不讀,也不推廣。

         4. 很多傳統華人教會反知識。

         5. 好書少。

         6. 這是個功利世界,任何事都講目的,講效率。結果,人失去用心靈從容品嚐、消化偉大作品的能力了。

         7. 文字作品正在被影視圖像文化取代。

         8. 太多的商業宣傳、廣告,讓人消極、反感、被動、麻木。人們已經眼花繚亂、堵得慌了。

如何推動屬靈閱讀?

          在這樣的風氣和環境之下,要如何推動屬靈閱讀?

          任何時候,改變風氣都很難,但我們仍要努力:

         1. 首先要改變牧者,因為頭羊的作用相當重要。可以通過講座、培訓、研討、經驗交流等,增加教會牧者對屬靈閱讀的認識。甚盼有經驗者寫出一本推動屬靈閱讀和經驗交流的小冊子,寄送教會牧者、神學院、福音機構,以促成共識。

         2. 現今的屬靈圖書魚龍混雜,許多教會沒有辨識能力,這就需要有專人,對書籍的信仰純正性與適用性,進行辨別,做出簡單的導讀推薦。最好能根據教會建造、信徒 成長、傳福音的重要性程度等指標,選取一批國內正式出版、基本信仰純正、在同類作品中較為經典,或有其他獨到之處、有相當閱讀價值的書,漸次推薦。

         3. 大陸鄉村教會購書不易,盼望支持鄉村教會的人士或機構,發起“送鄉村教會一個圖書室”的運動,送書給地級市以下買書不易的教會(挑選的書籍,要適合高中以下程度的信徒閱讀)。

         4. 針對國內屬靈好書少、出書難的問題, 各方盡可能把國內教會急需的解經、釋經、靈修經典,以及名家的講道集、日記、書信等,譯成中文出來。可以先用電子出版等簡易方式,相機再正式出版。

          屬靈經典整全的翻譯與出版,是基督信仰落地生根且更新與歸正社會所必不可少的步驟(歷史上幾次佛學經典大規模的、精緻的翻譯,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即有分水嶺的意義)。

         5. 針對信徒不愛讀書,不知讀書樂趣與益處的情況,盼望有更多愛讀書、會讀書的基督徒,多寫書評與讀書筆記,分享心得。

         6. 通過博客、網站、論壇等方式,交流屬靈閱讀的經驗,推動屬靈閱讀。

         7. 目前中文網絡屬靈電子書,大概在千種以上,仍然是魚龍混雜,亟需有人進行分辨和導引。但這需要相當的投入,求主憐憫帶領。

         改變時代頹風,需要大家廣泛推動。這實是一場艱難的屬靈爭戰,盼弟兄姊妹多為此代禱。

          最後,借用彭迦恩弟兄在《基督徒在讀什麼書》中的話來結束本文:“我們的閱讀夠深度嗎?我們的閱讀夠廣泛嗎?我們的閱讀除了滿足自己的屬靈需要,還能面對時 代的挑戰嗎?一個朋友說,我們中國教會需要奧古斯丁式的人物,為基督贏得這個時代。我心有戚戚焉。不過,再往深一層想,我們有這樣的基督徒群體作為醞釀奧 古斯丁的土壤了嗎?讓我們拿起來讀吧!”

作者來自雲南,現住北京,從事出版工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