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凡达》面面观(黄瑞怡)

黄瑞怡

本文原刊于《举目》43期

         十余年来,电影观众一直相信,詹姆斯.卡梅隆执导《铁达尼号》的票房神话永不破灭。2009年冬季,《铁达尼号》终于遇上把它撞沉的冰山──《阿凡达》(Avatar)。

         这部3D钜制,也是由卡梅隆执导的,于去年12月开始,全球上映,好评如潮,成为有史以来北美乃至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也是首部票房超过20亿美元的电 影。今年(2010)开春,《阿凡达》先拿下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紧接着又获得9项奥斯卡奖提名,最后获得了3个奖项——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 影和最佳视觉效果。

        《阿凡达》全球卖座,掀起一场方兴未艾的3D革命,甚至还带来政治冲击。由此角度看,《阿凡达》现象,已超越一般电影娱乐的层次。

故事梗概

        《阿凡达》是一部生态科幻方面的史诗式电影。电影设定在公元2154年,当时人类RDA公司(Resrou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资源开发管理总署),正在南门二恒星系的潘朵拉卫星上开采珍稀矿产。人类的扩张,严重威胁了当地原住民纳美人的生存。

         人类科学家们使用纳美人和人类的基因,制造了出一种合成人——阿凡达。 “阿凡达”在梵文中,指的是神祇以肉体形式出现时的化身。在这部电影中,则是指人类通过基因联结,以精神的方式进入“阿凡达”,对其进行控制。

          前海军陆战队队员、下身截瘫的杰克,借着自己的分身阿凡达,进入了潘朵拉的森林。当他遇到野兽攻击时,纳美族人妮蒂莉救出了他,并把他带回“家园树”村落。 杰克原本的任务是,提供纳美人的情报,最终迫使纳美人与人类合作。然而他却逐渐融入原住民部落,和妮蒂莉相爱,甚至后来奋不顾身地破坏RDA公司的推土 机,以保护潘朵拉上的“声音树”。

          RDA对迟迟不愿搬迁的纳美人终于失去耐心,使用武装保安部队,强行摧毁了纳美族人栖身的家园树,杀死 了妮蒂莉的酋长父亲及许多纳美人。杰克率领着纳美人,奋起抵抗。但原住民再骁勇,怎敌得过保安部队的现代化武器?生死关头,潘朵拉星上的野生动物加入战 争,纳美人反败为胜。

          最后,入侵的人类被逐出了潘朵拉星球,唯有热爱这个美丽星球的人得以留下。至于杰克,纳美族人以一种传统宗教仪式,将其从人类躯体中,永久地转移到阿凡达身上,使杰克成为了真正的纳美人。

主题与灵感

          导演卡梅隆将《阿凡达》描述为:“一场饱含环保意识的老式丛林历险……也是一场关于救赎和革命的心灵旅程。”他说他在电影中,“创造整个世界,包括由幻影般的植物和动物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以及具有丰富文化和语言的原住民部族”。

         卡梅隆表示,《阿凡达》和1990年经典片《与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一样,突显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在2009年的国际动漫大会上,卡梅隆告诉与会者:“纳美人代表了我们的大我,也就是我们渴望成为的自 我”,而影片中的人类,尽管也有好人,但整体上却“代表我们的另一面:它会毁掉我们的世界,并可能把我们引领向阴暗无望的未来。”

         贯穿《阿凡达》全片的真言是:“我看见你(I see you)。”男女主角不仅一回地向对方宣告:“我看见你。”片尾强力放送的歌曲也名为“我看见你”。作为观众,究竟我们可以从《阿凡达》这部电影,“看见”些什么呢?且看笔者试述:

* 感官之见

         卡梅隆原计划在1997年《铁达尼号》摄制完成后,就开始制作《阿凡达》。但当时的电脑动画技术,还不足以表现出他想像中的场景,所以他选择等候。这一等就是十余年。

          因为在立体视觉上的诸多创新,这部电影被誉为电影制片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影片中的潘朵拉星球具有令人屏息的景观--原始森林有南美雨林的影子,而电影中云雾 缭绕的悬浮高山,灵感主要来自中国的黄山。从专业影评人到普罗观众,所有在戏院里观看了《阿凡达》的人,都深深为这个奇幻美丽的潘朵拉星球壮丽景观所深深 震撼。

          人的视觉接收,与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和接纳息息相关。当《阿凡达》以尖端科技重造天地时,崭新的感官经验,会不会进一步养刁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视听享受?若是人愈来愈沉醉于虚拟的满汉全席,会不会拒绝吞咽现实里的苍白和粗砺?

* 心智之见

        《阿凡达》里的主角杰克,远征潘朵拉星之前,是伤残退役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当他借着阿凡达分身进入原住民森林时,虽然视野大开,但思想上仍戴着大殖民地主义的 眼镜。从殖民者的角度看,纳美人是未开化的土著,粗暴、野蛮。但从纳美人的角度看,杰克却如婴孩般无知,甚至,石头都比他“更有眼光”!

         好在杰克愿意放下自我,谦卑学习。很快地,他被纳美人尊重万物、与自然和平共存所震撼。当他征服、骑上雷鸟时,不仅身体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更在头脑中抛弃了殖民地主义的有色眼镜。当他用长辫的神经末梢与其他生物联结时,他心灵的眼睛也开启了,学会了与自然相通。

          高高在上、充满优越感的征服者,与“落后”的原住民产生矛盾、冲突,这是世界历史持续上演的情节。面对“非我族类”,我们要如何才能有开阔的眼光,看见彼此 文化的异同,却不自以为是,强迫推销?在异文化里,如何能有效地传福音?在今日地球村、明日宇宙村里,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 情意之见

         在卡梅隆上一部钜制《铁达尼号》里,穷小子与富家女的跨越社会阶级藩篱的恋爱,深撼人心。如今《阿凡达》中杰克和纳美人妮蒂莉的爱情故事更加传奇。他俩来自 相距遥远光年的星球,人种、背景、文化、语言、价值观……存在着一条条的鸿沟。当他们在关键时刻,对彼此说出“我看见你”时,他们是用心灵的眼睛凝望对方 而相契。

        《时代》杂志分析,为何《阿凡达》的票房势如破竹:不仅是因为影片涉及当红的生态议题,或特技效果登峰造极,《阿凡达》也述说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爱情是人永远的渴望!恋人常常在彼此专注的眼光中,更深地发现与完成自我。

          回顾我们的生活圈,我们也一直用爱的眼光,凝望神赐予我们的伴侣和家人吗? 或是我们在现实里,罹患“爱无能”病症,只能在银幕上寻找替代假象?

* 灵魂之见

        《阿凡达》里,纳美人信仰伊娃“Eywa”。伊娃掌管万物生死,联结潘朵拉上的所有生物。纳美人灵媒能和伊娃沟通,并透过各种舞蹈仪式进行交流或庆典。纳美人 认为万物必须互相尊重,而生命没有所有权,只在有生之年有使用权而已,所以纳美人死亡后,身体必须归还大地(将身躯葬在圣树根部),并以祭典感谢伊娃的恩 赐。

        《阿凡达》呈现的宗教观,既是土著宗教,又有着浓厚的新世纪泛神主义气息。所以《阿凡达》里的众人,虽然拥抱自然,尊崇万物的生息, 却与独一真神擦身而过。当杰克在异星球猛然睁开双眼,睁开他的感官、心智、情爱之眼时,他灵魂的双眼,仍然在蒙眛黑暗之中。而全球的电影观众,从绚丽无匹 的视觉震撼、惊天动地的特效场景中渐渐平静后,其心灵,究竟能从这部数亿美金催生的片子里,得到多少启发与满足?人们的灵魂版图上,又长出什么样的花草树 木呢?

结语

          当我们的感官,在一波波3D电影里目不暇给、耳不暇闻时,我们灵魂的眼睛,是否依然看不清那座创世以前就存在的哈利路亚山?若是虚拟数位世界的迷幻光影,强夺了人们对真实天光云影的感知,将有多少人的世界,成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迷津?

         法国作家普鲁思特(Proust)曾言:“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在于找到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of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 but in having new eyes.)

       《阿凡达》以人类科技与想像开拓了新的风景,但唯独那些谦卑寻求恩典的人,蒙神赐下新眼光,才能开始灵魂的发现之旅!

作者来自台湾,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语文教育博士。现居南加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