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9.04.28
董家骅
2019年3月25-28日,在韩国济州岛举办了第一届东亚洛桑青年领袖大会(East Asia Younger Leaders Gathering 2019,简称EAYLG,注1)。该大会聚集了来自东亚各地区超过220位的年轻基督徒领袖、以及54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导师(mentors)与讲员。
洛桑运动是源自 1974年,由斯托得(John Stott) 博士在瑞士洛桑所召集的历史性会议,旨在连结全球福音派教会一起回应宣教使命。洛桑运动的精神也启发了参加过第一次洛桑会议的华人教会领袖,他们在 1976 年开始了世界华福运动(CCCOWE)。(注2)
这次东亚洛桑青年领袖大会的主题是:福音的本质(The Essence of the Gospel)。透过讲员的分享,使与会者认识到上帝的福音,学习在多元中合一,并呼召基督徒走出舒适区,尽一切代价向失丧的人群分享福音。
在开幕式中,47岁的洛桑福音运动总干事 Michael Oh 分享道:洛桑福音运动的核心是“连结”(connection),这连结是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借着彼此的信任,透过委身于共同的使命,使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领袖连结在一起;在这连结中,每个人都深切意识到我们同属基督的身体,彼此需要,学习如何一起同工。
此次EAYLG为普世教会提供了一个为著共同委身的福音,而愿意跨越世代、文化和语言差异,透过连结来探索如何回应大使命的典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与洛桑运动相关的运动。在大会中,我看到三个亮点,或许对普世华人教会能有所启发,这三个亮点为:福音、连结、跨越。
福音
这次大会主要讲员是海外基督使团的国际总主任冯浩鎏医师。冯医师一再强调,“逼迫从来就无法摧毁教会,稀释的福音才会摧毁教会。”这句话对生活在自由地区的我如雷贯耳。不论在台湾还是北美,华人教会早已习惯宗教自由的环境,许多教会渐渐变成像是同乡会或社区俱乐部;基督徒对基督的委身也往往是锦上添花式的,而非全然的降服。
一位来自信仰自由受逼迫地区的基督徒领袖也分享道:“不要可怜我们,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快乐和最有盼望的人之一。”上帝的主权在这位弟兄的身上是那么的真实,他的全然降服是那么的彻底。这不禁使我反省:或许身在富裕和自由地区的基督徒常以为自己有很多东西能给予其他地区的基督徒,但其实我们更需要那些身在逼迫中弟兄姊妹的属灵生命见证,提醒我们福音的真实与大能、上帝的主权、和世上帝国的有限。
连结
这次大会在行程的安排上,预留了大量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连结时间。每天早堂和晚堂的信息后,成员就进入预先按照每个人关注领域所分好的小组,每一组都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年轻领袖,和资深成熟的导师参与在当中。透过大量的小组相处,成员从第一天的陌生到第四天的热络,从事工的分享到生命的交流,彼此之间有了较深的连结。
在早堂和晚堂的敬拜后,各区有代表分享该区整体的社会状况,以及在福音宣教上所面对的挑战与机会。透过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与会者有机会将眼光从过度关注自己地区的需要,提升到关注上帝在世界各地的工作——不只看到自己地区的问题和瓶颈,也看到其他地区的需要,以及相互扶持祝福的契机。
对我来说,大会最大的亮点是跨代连结:54位资深牧者和机构领袖以导师的身分,开放约谈时间,让年轻的与会者与他们有一对一深度交流的机会。如今奋兴特会到处都是,要听精彩的讲道网络上也能听到;然而年轻基督徒与导师一对一的对谈交流,这是一般特会或网络视频所没有的。当一个年轻领袖愿意主动邀请一位长辈进入他的生命时,他是带着一颗受教的心来提问与聆听;而当一位长辈愿意花时间陪伴年轻领袖时,他打开自己的生命,邀请他们观看上帝在他真实生命中的作为。
跨代的连结,不只是在一起同工时,也需要这种陪伴同行的关系。
这次大会所安排的大量正式和非正式连结的时间,也充分展现了平台的力量。在一个充满竞争,各路人马争雄的商业时代,教会或机构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力气发展自己的事工,甚至与其他领受类似异象和使命的组织彼此竞争。但在上帝国度的视野中,教会与机构应当更多地合作,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关系。这次EAYLG中的连结时间,就是落实洛桑运动作为一个连结全球教会的平台,让来自不同国家、教会和机构的人建立友谊,学习他人,并寻找合作的契机,激发出新的想法。
跨越
会议的另一亮点是筹备团队。筹备团队是在资深领袖的充分授权下,由一批来自东亚各地区、40岁上下的年轻领袖规划和筹备。在这次会议中,我看到洛桑运动中的资深领袖对年轻领袖的信任、支持,以及年轻领袖在这样环境下,快速地成长与承担。近年各地华人教会都纷纷感到世代差异带来的冲突,不同世代因为成长的时空背景、思维、做事方式差异巨大,造成许多的误会与不必要的对立。EAYLG 提供了一个不同世代为著同一使命合作的典范,值得华人教会参考。
会议的筹备也显出互联网如何扩展了连结的广度和效率,而实体见面则增进连结的深度和信任。筹备团队的9位年轻领袖,在过去两年都是透过互联网开会、沟通和协调,直到大会开始的前一个月到济州岛的场地勘察,他们才第一次线下见面。从旁观察这团队,使我重新思考实体见面与互联网连结的关系。华人文化讲究“见面三分情”,建立信任很难只通过网络视讯,而需要具体的会面;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用网络沟通已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常态,在既有的信任关系和共同委身的使命基础上,网络、视讯等工具在有效促进跨越地理界线的沟通、推动福音运动上功不可没。
未来的挑战
洛桑运动作为一个全球福音派的宣教运动,所面对的挑战是复杂的。正如像EAYLG这样的聚集,存在着一个根本的挑战,即与会者的差异性太大。在一个与会者差异巨大的聚集中,能把大家连结在一起的,通常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共同委身的使命,因此聚焦于使命就变得非常重要。
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 Ronald Heifetz 把所有组织或个人所面对的挑战分为两类:技术性问题(technical problems)和变革型挑战(adaptive changes)。技术性问题有既定的有效解决方法,只要选择对的工具,用对的方法,即可迎刃而解。 举例来说,如果会堂的灯泡坏了,只要去买型号相符的灯泡,用正确的方式换下旧灯泡,装上新灯泡,问题就解决了。而当一个组织面对变革型挑战时,他们对未来的看法充满不确定性,没有确定的目标,没有确定的评估标准,也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案。在面对变革型挑战时,如果要有效的突破,就需要改变个人和组织的态度、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很明显的,在一个快速变迁的世界,普世教会的宣教使命所面对的,是变革型挑战,而不是技术性问题。既然是变革型挑战,我们需要透过承认自己的限制,学习向改变敞开,透过彼此连结,一起探索忠心回应大使命的可能!这种会议的焦点若是放在由上而下提供的“宣教行动方案”,那与会者必然会失望;然而若聚集的定位是成为一个跨越界线,全球教会一起探讨如何回应大使命的平台,那么这样的聚集则深具意义。
作者为哲学博士,主修实践神学,现在台湾石牌信友堂牧会。
注:
1、东亚洛桑青年领袖特会(East Asia Younger Leaders Gathering 2019,简称EAYLG 2019)。http://www.eastasiaylg.org/chinese-%E4%B8%AD%E6%96%87%E7%89%88/。
2、1974年,圣灵感动70余位华人教会领袖于洛桑世界福音会议领受“华人教会,天下一心;广传福音,直到主临”的异象,发起“世界华人福音运动”(华福运动)。当时,4,000所海外华人教会中,约100所积极参与差传事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