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琅
本文原刊于《举目》40期
教授带我们去艺术展览馆参观,转了一圈下来,我和几个同学在后面相视讶然,个个都是一脸看不懂的表情。什么叫艺术呢,你怎么欣赏呢?展览馆、博物馆里的抽象画,还有其它的“艺术品”,你去参观的时候,逛一圈下来真正能够懂得的,有几件呢?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艺术我都能够晓得。我对音乐就没有造诣。看百老汇的话,估计很多音乐剧我听不懂。可是,虽然我不会欣赏,但我相信它的价值。我相信它的美客观地存在着,有好多人能真正欣赏。
然而,有些东西,比如一张画上就几个小黑点,再比如另一张画上,似幼稚园的孩子胡乱画的小人,都精美地镶在漂亮的画框里,挂在艺术馆,我就有些怀疑了:这是“艺术”吗?我也能随意做出这些东西啊!
我于是想到《皇帝的新装》。人们看不到“皇帝的新装”,是因为它不存在。
问题是,我们如何分别,那是“百老汇”,还是“皇帝的新装”呢?
牧师家里,墙上挂著一幅画,是张透视画。初看下,只是密密麻麻、彩色的圈圈点点,按同一种样式,重重叠叠地排列在一起。站在画前,人多半不能立时看出是什么图案。于是,去牧师家无数次,我一直以为墙上的画,就是抽象的圈圈和点点。
直到那天,牧师、师母告诉我们,它不是表面圈圈点点那么简单,里面是有着丰富内容的。于是我们来了大兴致,个个驻足到那幅画的面前细细看。听牧师指著画中一 块,说那里是鲨鱼,又指到另一个地方,说那是海底的藏宝箱。我们瞪大眼睛,却没有看出任何东西。我看到的只是画上面一个一个的圈,和一簇一簇的点。
在好几次看不到之后,我还是继续站在画跟前看,静心地看。慢慢地,一个个的圈和一簇簇的点模糊了,褪去了,整幅画竟透明了,动了。终于,我看到了一个透明的、生动的世界:表情生动、形态逼真的鲨鱼,藏宝箱,海底的贝壳,还有水草摇动,是说不出的一个精灵的世界……
回家后捧著圣经,回味着看画的经历——在花了些许时间后,还是看不到画的真意时,我曾犹豫,要不要花时间继续仔细看下去。是要放弃不看了,还是继续诚心诚意地探究?
想着那“看到之时”的兴奋,嘴边不觉露了笑意。看着手上的圣经,又想,圣经也是一样的道理吧?很多时候,某些经节,读起来觉得生涩不懂。然而,若是真肯下功夫,肯细细品读体会,终是会体会到上帝话语的精意的。
在看不到的时候,是它根本不存在呢,还是它存在,只是你看不到呢?
若是后一种,你有心仔细探求,就必定会看到!
作者来自江苏,曾在美国密歇根州加尔文大学主修传播学,现住中国,从事传媒工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