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琅
本文原刊於《舉目》40期
教授帶我們去藝術展覽館參觀,轉了一圈下來,我和幾個同學在後面相視訝然,個個都是一臉看不懂的表情。什麼叫藝術呢,你怎麼欣賞呢?展覽館、博物館裡的抽象畫,還有其它的“藝術品”,你去參觀的時候,逛一圈下來真正能夠懂得的,有幾件呢?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藝術我都能夠曉得。我對音樂就沒有造詣。看百老匯的話,估計很多音樂劇我聽不懂。可是,雖然我不會欣賞,但我相信它的價值。我相信它的美客觀地存在著,有好多人能真正欣賞。
然而,有些東西,比如一張畫上就幾個小黑點,再比如另一張畫上,似幼稚園的孩子胡亂畫的小人,都精美地鑲在漂亮的畫框裡,掛在藝術館,我就有些懷疑了:這是“藝術”嗎?我也能隨意做出這些東西啊!
我於是想到《皇帝的新裝》。人們看不到“皇帝的新裝”,是因為它不存在。
問題是,我們如何分別,那是“百老匯”,還是“皇帝的新裝”呢?
牧師家裡,牆上掛著一幅畫,是張透視畫。初看下,只是密密麻麻、彩色的圈圈點點,按同一種樣式,重重疊疊地排列在一起。站在畫前,人多半不能立時看出是什麼圖案。於是,去牧師家無數次,我一直以為牆上的畫,就是抽象的圈圈和點點。
直到那天,牧師、師母告訴我們,它不是表面圈圈點點那麼簡單,裡面是有著豐富內容的。於是我們來了大興致,個個駐足到那幅畫的面前細細看。聽牧師指著畫中一 塊,說那裡是鯊魚,又指到另一個地方,說那是海底的藏寶箱。我們瞪大眼睛,卻沒有看出任何東西。我看到的只是畫上面一個一個的圈,和一簇一簇的點。
在好幾次看不到之後,我還是繼續站在畫跟前看,靜心地看。慢慢地,一個個的圈和一簇簇的點模糊了,褪去了,整幅畫竟透明了,動了。終於,我看到了一個透明的、生動的世界:表情生動、形態逼真的鯊魚,藏寶箱,海底的貝殼,還有水草搖動,是說不出的一個精靈的世界……
回家後捧著聖經,回味著看畫的經歷——在花了些許時間後,還是看不到畫的真意時,我曾猶豫,要不要花時間繼續仔細看下去。是要放棄不看了,還是繼續誠心誠意地探究?
想著那“看到之時”的興奮,嘴邊不覺露了笑意。看著手上的聖經,又想,聖經也是一樣的道理吧?很多時候,某些經節,讀起來覺得生澀不懂。然而,若是真肯下功夫,肯細細品讀体會,終是會体會到上帝話語的精意的。
在看不到的時候,是它根本不存在呢,還是它存在,只是你看不到呢?
若是後一種,你有心仔細探求,就必定會看到!
作者來自江蘇,曾在美國密歇根州加爾文大學主修傳播學,現住中國,從事傳媒工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