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民宣教”和海归事工(冯欣)2019.11.16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9.11.16

冯欣

 

一、“精英宣教”vs.“平民宣教”

在北美教会中,一提起中国宣教事工,大家通常认为,这是宣教士或牧长同工做的事情,比如去神学院讲课,到教会作培训等等。而普通会众(也可称之为“平信徒”)似乎很难参与。“我不会教导,也不知怎么呼召,怎么参与宣教?”“我懂的神学知识不多,不知如何开口”……

所谓“平民宣教”,说白了就是“平信徒宣教”。请注意,不管是“平民”还是“平信徒”,这里并没有贬低教会众弟兄姊妹的意思。因为耶稣基督在著名的大使命(《马太福音》28章)中教导,“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这里的“你们”,就是指每一个跟随耶稣的人。参与宣教是每个基督徒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呼召。

其实在北美教会中,神不断兴起众多的“平民会众”参与世界各地的宣教事工,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因为国内的特殊环境,宣教的形式和机会受到极大限制。难道我们就此放手、放弃吗?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让更多的“平民会众”参与到宣教事工中去?

 

二、海归事工的兴起

近年来,大量的海归基督徒回到本土,海归事工也随之兴起。

1. 流失率:震惊的事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变革和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动,越来越多的海外中国留学生和专业人士,选择归国发展。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留学人员归国的总数达到365.14万人,仅2018年就首次突破50万人的大关(注1)。按其中基督徒人数5-10%来计算,“海归”基督徒大约有29万到36万人左右,并以每年2万5千-5万人的数字增加。

然而,大批基督徒回国后,并未能像预期的那样,融入本土教会。据2017年在亚特兰大召开的“北美海归事工研讨会(RMF2017)”上,同工们分享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海归基督徒的流失率高达80%!也就是说,每10个在海外信主的海归中(包括决志但还未受洗的),回国后,有8个不再聚会了,许多可能都流失了。(注2)

这是一个很可惜的、令人遗憾的事实!

海归不单指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还包括大批来自中国的探亲、经商、和旅游人士,出于好奇心或探求人生的意义,众多人涌入了教会,笔者所在的教会几乎每个主日都能见到这些来访者。他们接受福音后,多数人都回到中国。然而,这批人的流失率更高,有人估计可达90%。

2. 海归面临的挑战

海归基督徒在海外信主,经历了生命和信仰的更新,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但回国后,发现他们面对故土,已经有些格格不入了。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中,面临各样严峻的挑战:

属灵生命方面:大多数海归基督徒信主时间相对较短,没有经历过属灵的操练,有些人甚至刚刚信主、受洗,就启程回国了,连基本的门徒训练都未曾接受过。

社会环境方面:海归基督徒归国后,工作生活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包括人际关系的压力(相亲逼婚、不谅解信仰的改变)、工作压力(所谓9-9-6的工作环境)、经济压力(买房,买车,子女教育)等等,此外,文化道德标准的冲击,不良风气的引诱,都给他们的信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会差异方面:海外教会与国内教会在聚会形式、牧养方式、组织架构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海归基督徒“找教会难”是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尤为严重。

海归基督徒是海外教会的福音果子。我们还记得花了多少时间精力带他们信主吗?如果流失了,多么可惜啊!

 

三、海归事工:平民宣教的新亮点

海归基督徒也是神看为宝贵的! 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团队将海归事工当成我们的重要使命,为的是要将已经回归但流失的基督徒找回来;尚未回归的,要尽一切力量关怀、栽培他们,使他们预备成为福音的种子。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海归为目标的宣教事工”,即大力推动和鼓励海外众教会的弟兄姊妹,持续关注海归基督徒。进而组织本教会或者跨教会的短宣队,回国探望他们。

有人会问,“以海归为目标的宣教”,对海外教会有什么益处呢?

首先,这是一个“平民宣教”的模式,是本教会宣教事工的一部分,因为这些回国的弟兄姐妹曾和我们亲密相处,他们虽然远离了我们,但仍和我们心意相通。可惜由于忙碌或者忽略,除了偶尔联络外,我们真的无暇顾及他们。

然而,这些弟兄姊妹回国后,十分期待来自母会弟兄姊妹的关心,因为母会是他们重生得救的地方,他们在生命成长遇到瓶颈时,通常想念曾经带他们信主的牧者和同工,在信仰上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他们更是惦念著从母会获得帮助。

我们可否反思一下,我们对他们的记忆淡漠了吗?我们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吗?难道不应该关心他们,去看看他们吗?

拿笔者自己和许多同工的体验为例,当我们回去探望海归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探访对象都异常感动,他们真诚地,掏心窝子地接待我们,热情为我们安排饮食住宿。一起聚会的时候,他们常带着激动的目光和感激的泪水!因为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海外弟兄姊妹的爱,更是主耶稣的爱。也由此可见,他们多么需要关怀和牧养。

其次,以海归为目标的宣教,是栽培中国教会未来领袖的前瞻性事工。

我们观察到,海归们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仍然有许多人在经历回归的剧变阵痛后,最终站稳了脚跟,融入了本土教会。在事奉中,不少人成为带领者。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在海外教会成长的经验,当灵命成熟后,不但能够在各地接纳新回国的海归,更会成为教会的未来领袖。

更让人激动的是,在海归当中还有许多的“神归”(指在海外神学院受过装备的毕业生),他们回去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教会,他们更是未来中国教会的领袖,因此,继续对他们的栽培训练,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事工。

我们团队因此计划选择一批已经扎根于本地教会、灵命成熟、有心事奉的“老”海归,为他们提供小组长和领袖培训。希望他们将来作为各地的“种子”,成立海归小组,接待新海归,带领他们进入教会和团契。

 

四、如何参与“平民宣教”?

那么,海外的弟兄姐妹如何参与“平民宣教”呢?我们提出了三种参与方式:

“探亲宣教”,鼓励本教会大陆背景的会众,在回国探亲之际,花时间看望、培训海归弟兄姊妹。

“工作宣教”,鼓励回国短期工作的弟兄姐妹,在工作之余,看望海归弟兄姐妹。

“旅游宣教”,鼓励弟兄姊妹回国旅游之际,抽出一点时间,探望海归。甚至可以考虑组织“旅游团”,和海归们一起观光旅游,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他们接触、互动、关怀。

有人形象地说,“只要你会请客吃饭,会带查经,就可以参加。”的确,“海归为目标的宣教”几乎人人都可参与,只要心中有大使命,以及“我愿意去,请差遣我”的心志。

笔者在这里列举两个海归宣教的实例,供大家参考:

实例一:笔者原先所在教会中,有一对来自国内高等学府的访问学者夫妇,顶尖的学者教授。他们来美只有1年的时间,但来到教会听到福音后,很快决志信主,双双受洗。经过短暂的门徒训练,回国后就在家中开始了查经聚会,参加者不但有海归学生学者,还有同事和研究生。这对夫妇开始不知道怎样带查经,就一段段经文,一个个章节地查考。

感谢主,有不少海外教会同工和弟兄姊妹不间断地去探望他们,教导他们如何带查经,建立小组,传讲福音。短短两年时间,他们不但成为当地“新海归”的接待家庭,还吸引了不少本地会众。现在,这个团契已经向教会转型,有自己的主日聚会,还请当地的牧者带领圣餐、讲道。当笔者再见他们时,看到他们的热情和阳光,欣喜之情无以言表,似乎看到了未来教会的发展模式!

实例二:在一个大城市,笔者看到了一群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海归基督徒。他们像“天女散花”那样地“飘”到了这个城市,互不相识,都在单打独斗地面对各种的挑战:找教会的困境,工作的狂节奏,婚姻交友的压力……看到这个景况,我们通过他们回归前的各自教会把大家联系在了一起,随后安排各教会同工们,顺次回去看望这个非正式的“小组”,也为他们联系当地教会的牧者。渐渐地,有同工站起来,做小组长带领团契固定聚会,新海归进来了,社区福音事工开展了!看到他们愈战愈强,我们也从内心深处感恩!

 

总结

教会中的“平民会众”可以成为海归宣教事工的“精兵强将”,海归事工也为北美教会的宣教事工提供了“新亮点”和切实可行的机会。海归弟兄姊妹和海外弟兄姊妹的心是联通的,目标就是把福音传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正像一位海归姊妹所说的:

“回国的使命就是这样,并非一帆风顺,反倒是磨难坎坷不断,让我们唯有信靠上帝来渡过,过程中却时时充满平安和喜乐,因为主耶稣应许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参《太》11:30),还有最重要的是来自耶稣基督那永恒的盼望。在今后与上帝同行中,我要更多地传扬福音,将主的道和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也是上帝带领我回国的使命。”(注3)

但愿有一天,我们在普世宣教大军中,看到海归基督徒身影的时候,也求神纪念参加过海归宣教的平民会众!

作者为OC校园和海归事工主任。

注:

1、中国教育部教育部和来自互联网的综合数据。

2、此统计数据得到了大多数关注海归的牧者和福音机构之认同。因为无法得到非常精准的统计数据,有人指出,此数据的准确性在正负10-15百分点之间。

3、摘自《海归手册》,海外校园机构编辑出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