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民宣教”和海歸事工(馮欣)2019.11.16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9.11.16

馮欣

 

一、“精英宣教”vs.“平民宣教”

在北美教會中,一提起中國宣教事工,大家通常認為,這是宣教士或牧長同工做的事情,比如去神學院講課,到教會作培訓等等。而普通會眾(也可稱之為“平信徒”)似乎很難參與。“我不會教導,也不知怎麼呼召,怎麼參與宣教?”“我懂的神學知識不多,不知如何開口”……

所謂“平民宣教”,說白了就是“平信徒宣教”。請注意,不管是“平民”還是“平信徒”,這裡並沒有貶低教會眾弟兄姊妹的意思。因為耶穌基督在著名的大使命(《馬太福音》28章)中教導,“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這裡的“你們”,就是指每一個跟隨耶穌的人。參與宣教是每個基督徒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呼召。

其實在北美教會中,神不斷興起眾多的“平民會眾”參與世界各地的宣教事工,方式也多種多樣。但因為國內的特殊環境,宣教的形式和機會受到極大限制。難道我們就此放手、放棄嗎?有什麼更好的方式能讓更多的“平民會眾”參與到宣教事工中去?

 

二、海歸事工的興起

近年來,大量的海歸基督徒回到本土,海歸事工也隨之興起。

1. 流失率:震驚的事實

隨著中國經濟的變革和美國移民政策的變動,越來越多的海外中國留學生和專業人士,選擇歸國發展。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留學人員歸國的總數達到365.14萬人,僅2018年就首次突破50萬人的大關(註1)。按其中基督徒人數5-10%來計算,“海歸”基督徒大約有29萬到36萬人左右,並以每年2萬5千-5萬人的數字增加。

然而,大批基督徒回國後,並未能像預期的那樣,融入本土教會。據2017年在亞特蘭大召開的“北美海歸事工研討會(RMF2017)”上,同工們分享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海歸基督徒的流失率高達80%!也就是說,每10個在海外信主的海歸中(包括決志但還未受洗的),回國後,有8個不再聚會了,許多可能都流失了。(註2)

這是一個很可惜的、令人遺憾的事實!

海歸不單指留學生和訪問學者,還包括大批來自中國的探親、經商、和旅遊人士,出於好奇心或探求人生的意義,眾多人湧入了教會,筆者所在的教會幾乎每個主日都能見到這些來訪者。他們接受福音後,多數人都回到中國。然而,這批人的流失率更高,有人估計可達90%。

2. 海歸面臨的挑戰

海歸基督徒在海外信主,經歷了生命和信仰的更新,價值觀發生了改變,但回國後,發現他們面對故土,已經有些格格不入了。在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中,面臨各樣嚴峻的挑戰:

屬靈生命方面:大多數海歸基督徒信主時間相對較短,沒有經歷過屬靈的操練,有些人甚至剛剛信主、受洗,就啟程回國了,連基本的門徒訓練都未曾接受過。

社會環境方面:海歸基督徒歸國後,工作生活都面臨巨大的挑戰,包括人際關係的壓力(相親逼婚、不諒解信仰的改變)、工作壓力(所謂9-9-6的工作環境)、經濟壓力(買房,買車,子女教育)等等,此外,文化道德標準的沖擊,不良風氣的引誘,都給他們的信仰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教會差異方面:海外教會與國內教會在聚會形式、牧養方式、組織架構等存在很大的差異,海歸基督徒“找教會難”是個普遍問題,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尤為嚴重。

海歸基督徒是海外教會的福音果子。我們還記得花了多少時間精力帶他們信主嗎?如果流失了,多麼可惜啊!

 

三、海歸事工:平民宣教的新亮點

海歸基督徒也是神看為寶貴的! 近幾年,筆者所在的團隊將海歸事工當成我們的重要使命,為的是要將已經回歸但流失的基督徒找回來;尚未回歸的,要盡一切力量關懷、栽培他們,使他們預備成為福音的種子。為此,我們提出了“以海歸為目標的宣教事工”,即大力推動和鼓勵海外眾教會的弟兄姊妹,持續關注海歸基督徒。進而組織本教會或者跨教會的短宣隊,回國探望他們。

有人會問,“以海歸為目標的宣教”,對海外教會有什麼益處呢?

首先,這是一個“平民宣教”的模式,是本教會宣教事工的一部分,因為這些回國的弟兄姐妹曾和我們親密相處,他們雖然遠離了我們,但仍和我們心意相通。可惜由於忙碌或者忽略,除了偶爾聯絡外,我們真的無暇顧及他們。

然而,這些弟兄姊妹回國後,十分期待來自母會弟兄姊妹的關心,因為母會是他們重生得救的地方,他們在生命成長遇到瓶頸時,通常想念曾經帶他們信主的牧者和同工,在信仰上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時候,他們更是惦念著從母會獲得幫助。

我們可否反思一下,我們對他們的記憶淡漠了嗎?我們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嗎?難道不應該關心他們,去看看他們嗎?

拿筆者自己和許多同工的體驗為例,當我們回去探望海歸時,幾乎無一例外地,被探訪對象都異常感動,他們真誠地,掏心窩子地接待我們,熱情為我們安排飲食住宿。一起聚會的時候,他們常帶著激動的目光和感激的淚水!因為他們感受到的,不只是海外弟兄姊妹的愛,更是主耶穌的愛。也由此可見,他們多麼需要關懷和牧養。

其次,以海歸為目標的宣教,是栽培中國教會未來領袖的前瞻性事工。

我們觀察到,海歸們雖然面臨巨大的挑戰,但仍然有許多人在經歷回歸的劇變陣痛後,最終站穩了腳跟,融入了本土教會。在事奉中,不少人成為帶領者。他們受過很好的教育,有在海外教會成長的經驗,當靈命成熟后,不但能夠在各地接納新回國的海歸,更會成為教會的未來領袖。

更讓人激動的是,在海歸當中還有許多的“神歸”(指在海外神學院受過裝備的畢業生),他們回去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教會,他們更是未來中國教會的領袖,因此,繼續對他們的栽培訓練,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事工。

我們團隊因此計劃選擇一批已經紮根於本地教會、靈命成熟、有心事奉的“老”海歸,為他們提供小組長和領袖培訓。希望他們將來作為各地的“種子”,成立海歸小組,接待新海歸,帶領他們進入教會和團契。

 

四、如何參與“平民宣教”?

那麼,海外的弟兄姐妹如何參與“平民宣教”呢?我們提出了三種參與方式:

“探親宣教”,鼓勵本教會大陸背景的會眾,在回國探親之際,花時間看望、培訓海歸弟兄姊妹。

“工作宣教”,鼓勵回國短期工作的弟兄姐妹,在工作之餘,看望海歸弟兄姐妹。

“旅遊宣教”,鼓勵弟兄姊妹回國旅遊之際,抽出一點時間,探望海歸。甚至可以考慮組織“旅遊團”,和海歸們一起觀光旅遊,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他們接觸、互動、關懷。

有人形象地說,“只要你會請客吃飯,會帶查經,就可以參加。”的確,“海歸為目標的宣教”幾乎人人都可參與,只要心中有大使命,以及“我願意去,請差遣我”的心志。

筆者在這裡列舉兩個海歸宣教的實例,供大家參考:

實例一:筆者原先所在教會中,有一對來自國內高等學府的訪問學者夫婦,頂尖的學者教授。他們來美只有1年的時間,但來到教會聽到福音后,很快決志信主,雙雙受洗。經過短暫的門徒訓練,回國后就在家中開始了查經聚會,參加者不但有海歸學生學者,還有同事和研究生。這對夫婦開始不知道怎樣帶查經,就一段段經文,一個個章節地查考。

感謝主,有不少海外教會同工和弟兄姊妹不間斷地去探望他們,教導他們如何帶查經,建立小組,傳講福音。短短兩年時間,他們不但成為當地“新海歸”的接待家庭,還吸引了不少本地會眾。現在,這個團契已經向教會轉型,有自己的主日聚會,還請當地的牧者帶領聖餐、講道。當筆者再見他們時,看到他們的熱情和陽光,欣喜之情無以言表,似乎看到了未來教會的發展模式!

實例二:在一個大城市,筆者看到了一群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海歸基督徒。他們像“天女散花”那樣地“飄”到了這個城市,互不相識,都在單打獨鬥地面對各種的挑戰:找教會的困境,工作的狂節奏,婚姻交友的壓力……看到這個景況,我們通過他們回歸前的各自教會把大家聯繫在了一起,隨後安排各教會同工們,順次回去看望這個非正式的“小組”,也為他們聯繫當地教會的牧者。漸漸地,有同工站起來,做小組長帶領團契固定聚會,新海歸進來了,社區福音事工開展了!看到他們愈戰愈強,我們也從內心深處感恩!

 

總結

教會中的“平民會眾”可以成為海歸宣教事工的“精兵強將”,海歸事工也為北美教會的宣教事工提供了“新亮點”和切實可行的機會。海歸弟兄姊妹和海外弟兄姊妹的心是聯通的,目標就是把福音傳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正像一位海歸姊妹所說的:

“回國的使命就是這樣,並非一帆風順,反倒是磨難坎坷不斷,讓我們唯有信靠上帝來渡過,過程中卻時時充滿平安和喜樂,因為主耶穌應許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參《太》11:30),還有最重要的是來自耶穌基督那永恆的盼望。在今后與上帝同行中,我要更多地傳揚福音,將主的道和愛傳遞給更多的人,這也是上帝帶領我回國的使命。”(註3)

但願有一天,我們在普世宣教大軍中,看到海歸基督徒身影的時候,也求神紀念參加過海歸宣教的平民會眾!

作者為OC校園和海歸事工主任。

註:

1、中國教育部教育部和來自互聯網的綜合數據。

2、此統計數據得到了大多數關注海歸的牧者和福音機構之認同。因為無法得到非常精準的統計數據,有人指出,此數據的準確性在正負10-15百分點之間。

3、摘自《海歸手冊》,海外校園機構編輯出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