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养育有界限的孩子——读《为孩子立界限》(沉静)2020.08.26

我如梦初醒:什么时候,我的孩子变成吆三喝四的小皇帝了?什么时候,我沦为随叫随到的佣人了?

本文原刊于举目96期及官网2020.08.26

沉静

 

界线无处不在,只是,人们常常忽略它的存在,因此一不小心就越界。越界会导致各样的问题,诸如:球出界导致比赛出局,领土越界引发战争(空间界);忘不了过去,积攒抑郁(时间界);他人的冒失,令人不悦(关系界),等等。

教养孩子亦然。父母若界线不分,容易养出抱怨、被动、依赖的孩子。但当孩子不断成长,父母需要逐渐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与机会。

《为孩子立界线》认为,父母能否以爱心为孩子立界线,直接影响对孩子生命的塑造。重读此书,使界线感模糊的我,不断被提醒,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为他们立界限。

 

一、各人必担自己的担子

“妈妈,过来一下,我的裤子在哪儿?”

“妈妈,过来一下,这个字怎么读?”

“妈妈,过来一下,你看!”

“妈妈,饭呢?”

……

有一天,当我们家老大又喊著“妈妈,过来一下”时,我如梦初醒:什么时候,我的孩子变成吆三喝四的小皇帝了?什么时候,我沦为随叫随到的佣人了?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我发觉,向来乐意服事家人的我,一不小心,就走向了过度自我牺牲,当我诸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孩子却没有成长,反倒在舒适中不断滋生出抱怨、懒惰、不知感恩、不负责任的态度。

上帝提醒我,孩子只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不是中心。父母仅仅是孩子的管家,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自我成长。意识到自己越界后,我开始调整、归位,将原本属于孩子的责任逐渐移交,帮助并训练孩子独立做事,而非事事代劳。

孩子还小时,确实需要父母更多的付出与关注。孩子逐渐长大,就需要开始承担责任,背自己的担子。“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加》6:5)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国藩《心述手记》)有教育家提醒父母:“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在孩子能力范围内,我教老大自己泡衣服、送洗衣机、晾衣服、叠衣服、拖地、洗碗、盛饭、学习制作凉拌菜、使用电饭锅……一开始学做家务,孩子觉得新鲜,但日复一日,便觉枯燥,就不太乐意了。

我坚持界线原则,让老大承担责任。虽然过程痛苦,但一段时间后,他体会到拖地腰酸背痛,炒菜热浪滚滚,做家务费时繁琐。渐渐地,他不再“受之无愧”,开始明白父母因爱服事家人,并不意味着都是理所当然。吃饭时,他不再自顾自地只挑自己喜欢的吃,懂得夹菜给爸爸妈妈;听书时会主动调低音量,体贴家人正在休息。

界限训练使得孩子从关注自我到开始懂得关注别人,看见别人的需要。孩子的改变令我欣喜感恩,也让我更深体会到,父母应该是助力孩子成长、有远见的导师与教练,而非拦阻孩子成长、短视的佣人。

 

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我常常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过度保护。孩子还小时,需要被保护免受伤害,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需要让孩子经历自己行为的后果,得着“经验性”的认知。然而,我总是心太软,常常不能持守界线,孩子便失去“刻骨铭心”的学习机会。

比如,在“物归原处”的习惯养成上,我常常提醒老大,但没有果效。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没有让他承担物未归位的后果,没有使他经历找不到东西的痛苦。当我决定改变时,我留意各样的机会,让自己和孩子经历因果律在生活中的真实。

老大中午经常入睡困难,睡着后又常常起不来。有段时间,我规定他午休准时起来可以看动画片,但若起不来,就失去看动画片的机会。

那一天,当我唤他起床时,他睡意正浓,为不吵醒弟弟,我便将他抱到客厅,帮助他清醒过来。结果,他竟然趴在沙发上继续睡。等他醒来后,我清楚地告诉他,动画片及原计划去儿童公园,因他起床晚,不得不都取消了。结果,他伤心地痛哭起来。

若是从前,我可能舍不得他痛苦,以“下不为例”,计划不取消使他破涕为笑。但这次我没有妥协。他伤心痛苦,央求我抱抱他,安慰他。我陪伴他经历失去看动画片和去儿童公园的痛苦,是那样的真切。从那之后,他警醒了,知道睡懒觉会浪费时间,错失美好,一叫就起来了。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坚持界线,让孩子多多经验“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加》6:7-8)

 

三、不以恶小而为之

当孩子经历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时,他便开始学习做正确的选择,担起责任。

雨天的傍晚,小区基本没有其他小朋友,雨停后,我们下楼散步。突然,老大手里扬著一个红盒子,兴高采烈地跑来:“妈妈你看,我捡到一盒满满的水晶弹(玩具枪使用的子弹)!”他开心地手舞足蹈。

在他忘乎所以的时候,我请他自己做选择:放回去或占为己有。他开始痛苦地抉择起来。平时唱的《心中两个王》,真实地在他里面争战。他无奈地说:“我真的好喜欢这些水晶弹啊,可是它们不是我的……”他心不甘情不愿把盒子放回去,嘴里念叨叨,觉得可惜。

于是,我请他闭上眼睛,最后做个决定。过了一会儿,他认真地告诉我:“妈妈,我不要水晶弹了,拿了玩也不开心。”我高兴地抱住他,为他的决定喝彩。我说:“你靠主得胜了,天上的父与天使都为你一同欢喜。”随后,我带他到便利店,买了两块口香糖,作为他能够作出正确选择的奖励!

“让孩子自主选择=负责任=承担后果=爱。”(注1),深以为然。父母应抓住身边每个机会,帮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个性和道德做主。正如《诗篇》开篇所说:“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这人便为有福”。

 

四、积极主动

“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帮助他建立积极主动的态度,而积极的意思,就是主动跨出第一步。”(注2)

对比之前的混乱,立界线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奇妙的改变。

早饭后,我不再催促、指示老大,而是默默观察他,因为每日的功课他已了然于胸。只见他自己坐到书桌前,拿起了圣经,开始每日第一项功课。他学会自己读神的话,我得空陪伴老二。更需要关注与陪伴的弟弟,不再吵闹不安,同时,哥哥不再需要被唠叨,拥有更安静的学习环境,自主完成每日学习项目。

有一次,我和老大聊天:“以后,你去学校会主动认真学习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会啊!”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他高兴地说:“我想好好学习,以后当消防员。”现在,梦想是他的动力。我祈祷,有一天,上帝自己可以成为他在每件大事小事上忠心的动力。

 

五、父母以身作则

《为孩子立界线》敦促我认真及时定出家规,并且,作为父母,应以身作则。

我们和孩子曾口头约定,若父母轻易发怒,必须爬18层楼梯作为惩罚。但是,我从来没有爬过18层楼梯——很显然,我没有以身作则。

孩子比大人其实更愿意遵守规则。老大通常看完动画片,便主动关掉平板。有一次,老二一起观看,结束时他却哭闹着想继续看,但老大坚持说:“已经是最后一集了。”他自己遵行,并要求弟弟也遵行。

上帝赐下律例典章,为要保护我们。独生爱子耶稣谦卑舍己,为我们作榜样。我们可以效法耶稣,不仅为孩子立界线,也以身作则活出界限。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真理需要我们带着孩子实践,如:以同理心对待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与失败及痛苦为友;教导孩子操练“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么样待人”……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们需要不断操练,使自己成为有界线的父母,如此,才能帮助孩子将真理内化,在界线与爱中,逐渐迈向成熟。

 

1、亨利·克劳德博士著,吴苏心美译,《为孩子立界线》,海天出版社,P59。

2、同上,P190。

 

作者现居中国厦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