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教会面对后疫情时代(黄奕明)2020.09.15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専栏2020.09.15

黄奕明

 

2020年,将会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新冠病毒的疫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基督教会也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如何预备教会面对后疫情时代”就成了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课题。笔者野人献曝,在4月底的一场网络聚会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一、后疫情时代的教会将面对些变与不变?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到底保罗劝我们要变还是不变呢?不变——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变——心意更新而变化;变与不变,都是为了叫我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1.变:世界的面貌改变带来的冲击,逼着教会也要迅速作出回应。

(1)社交距离带来的交往模式——虚拟与实际并行

六呎的社交距离或是口罩,隔离的不仅仅是病毒的传播,也改变了人际之间的交往模式。原本宅文化下虚拟世界的互动,现在却变成了不得不为的现实。

笔者居家隔离期间,也不得不学习在家上班与参加线上聚会,这样一来,工作空间与居家空间的藩篱被打破了,一方面工时加长了,下不了班;另一方面,因为虚拟世界的便利性,又省下通勤时间与一切客套,倒拉近了人际间心灵的距离。长时间面对电脑萤幕与键盘,本来不是社交模式的常态,现在却成了唯一的管道。

2信仰群体敬拜的多元模式——群体与个别交错

本来信仰群体的敬拜,主要是主日的聚集,再加上祷告会与小组聚会,就构成了教会生活的面貌。而独自的灵修生活,在个人的敬拜中,可能只是辅助功能,并没有成为信徒敬拜的首要选择。但是在疫情的居家令下,群体生活缩限在家庭之中,连圣餐都必须个别准备(在笔者教会,由家长负责主领),其实这应该更符合逾越节筵席的传统。

透过网络,会众异地同心领受饼杯,也符合信徒相通是超越时空的灵里团契。这种群体与个别交错的现象,体现了信仰群体敬拜的多元模式。本来许多无法到教会的信徒,反而透过网络参与了敬拜;但是个别敬拜的缺点也浮现出来:信息的碎片化,多渠道化,导致群体敬拜的话语权不再由讲员或领会控制,而掌握在阅听者的手中。

3外展布道宣教的无远弗届——全球与本土融合

疫情之下,短宣队取消了。过去花费在长途旅行上的资源,现在转成发展网络直播的投资。视讯会议软件的重要性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影音制播的成本成了主要的布道宣教预算。这算不算一种突破?见仁见智。原本不主张转播的本土教会,也不得不跟上这一波潮流,但是原本已经全球化的超级教会,却要面对现场会众流失的冲击。

最大的变革,恐怕是培训模式的远距化,好处是网络无远弗届,不用再千里迢迢去到异地,缺点是没有面对面的接触后,跨文化宣教的体验消失了,处境化的挑战变得更巨大。于是,一个新的词汇产生了:Glocal,意味着全球与本土融合。教会必须能同时对家门口的异文化族群,和海外的同文化族群宣教,布道策略也必须因应调整,寻道者不能来聚会,我们就得从虚拟世界中找到他们。

 

2.不变:不变的是信仰的核心与教会的身份。

(1)信仰核心真理:沈介山教授所著《偏差溯源》中,提出之四条真道的准绳:圣经启示、三位一体、神人二性、因信称义。笔者颇为赞同。

圣经启示:第一条就是耶稣基督终极的启示。沈教授认为,基督徒绝不主张逾越基督启示的新启示。整本圣经都在见证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终极启示的独特性与排他性就在《约翰福音》1章18节: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把看见当成隐喻,基督借着福音把神启示出来,才是正解。后疫情时代我们更要坚持圣经启示的信仰立场,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三位一体:第二条准绳是三位一体的神观。沈氏认为,上帝采取三一存在型态,乃合乎祂救赎的目的。后疫情时代我们更要关切的是,社群三一论(注)对现代神学带来的影响,避免过度的去中心化。

神人二性:第三条准绳是基督完整的神人二性。沈氏认为,这是具有关键性的教义,所牵涉的是信仰对象——耶稣基督的本身。后疫情时代我们更要关切的是道成肉身如何影响我们的处境化神学,领人更深地认识基督。

因信称义:第四条真道的准绳是因信称义。沈氏认为,因信称义的根本精神在于高举上帝。后疫情时代我们更要关切的不仅仅是在道德上的成圣或除罪,也不是“自我神化”(Self-deification),而是因为三一上帝爱的本质,使我们得以“肉身承道”,并且承担向万国万民见证耶稣基督福音的“肉身承道的使命”。

2教会四大标志:尼西亚信经中“我们信使徒所立独一圣而公的教会”,圣洁、使徒、大公、合一是教会四大标志:

圣洁性:后疫情时代我们仍要持守教会的圣洁,知道自己是分别为圣的子民,通俗而不媚俗,关怀世界的苦难却不世俗化。特别是在许多伦理议题上,教会不能自失立场。教会的圣洁性是群体的见证。

使徒性:后疫情时代我们仍要持守教会的信仰,特别是使徒的传承。网络上的资源非常多元,如何辨别正统与异端?而教会的使徒性也包含了福音使命的完成。

大公性:后疫情时代我们仍要持守教会的普世性,不要落入狭隘的地方堂会主义,尤其在网络的无远弗届下,地域、种族、文化的区隔逐渐模糊了,圣徒相通的实践,不再受限于实体聚集,这将重新定义教会的大公性。尤其当家庭小组化成为主流,更多的差异性容易使教会的大公性受到威胁。

合一性:后疫情时代我们仍要持守教会的合一,不是制度上的合一,而是寻求真理上的合一。洗礼与圣餐是合一的标记,信经也是,教会的合一性不是独一性,而是多元中的合一,正如社群三一论所强调的。

(3)信徒五大标竿:敬拜、团契、成长、事奉、宣教

敬拜:后疫情时代我们会面对敬拜模式的挑战,但是敬拜的本质不变,乃是 神的启示与人的回应。我的教会称之为“蒙爱”,蒙神所爱的经历,不仅仅是理性、知识上的,更是真实的感受。

团契:后疫情时代我们会面对团契生活的疏离,但是团契的本质不变,乃是遵照主的命令去彼此相爱。我的教会称之为“相爱”,彼此相爱的群体,是教会在世上的见证,众人就因此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了。

成长:后疫情时代我们会面对灵命成长的瓶颈,但是成长的本质不变,乃是追求属灵生命的进深。我的教会称之为“深爱”,爱主更深的灵程,是懂得为义受苦,跟随耶稣的脚踪行。

事奉:后疫情时代我们会面对事奉型态的变革,但是事奉的本质不变,乃是献上身体当作活祭。我的教会称之为“委爱”,委身事主的异象,不是单单给全职传道的,而是给所有基督门徒的圣召,单单为主而活。

宣教:后疫情时代我们会面对宣教典范的转移,但是宣教的本质不变,乃是往普天下去传扬福音。我的教会称之为“传爱”,传扬主爱的使命,是不分远近,跨越种族、性别、阶级、文化的藩篱,效法基督道成肉身,使人听闻福音。

 

二、后疫情时代的牧养将有哪些新的特点?

  1. 网络聚会的新常态

从主日聚会到周间的小组聚会,从教学培训到教牧团队与长执同工的各类会议,全部改成了网络聚会,这是一种新常态。但是视讯会议的疲劳,也是一个新的危机,特别是在家上班的弟兄姊妹,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界线已经守不住了,再加上教会生活,长时间在电脑萤幕前,其实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在可见的未来,穿戴式的科技装备应该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可能会从平面式的视讯会议成为立体式的互动?这不见得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实体的互动并不能完全被虚拟实境取代。当然网络聚会也有优点,因为教会可能接触到一些以前接触不到的人群。缺点是对很多以前不接触网络的人来说,要适应这种聚会的新常态,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

  1. 化整为零的家聚会

化整为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点上,北美华人教会要向亚洲的家教会取经。超大型教会的运作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可能无法维持。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或是邻近社区型的家聚会,可能将是可行的模式。我们需要回到初代教会的模式,在家中擘饼,父母亲要担负起儿女属灵成长的责任,不能再依赖主日学老师或是青少年团契辅导。传道人要转型成为培训者,指导信徒如何进行家庭聚会。

  1. 从喂食到训练觅食

每周一次到教堂听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信徒不能只停在当听众为满足的层面,更不能成为拿着电视遥控器任意转台的观众。如何把被动喂食的信徒,训练成为主动觅食的门徒,特别是信徒对于圣经的研读,对圣经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成了最大的挑战。传统的主日学课程也必须转型,小组查经法必须更深、更广地植根在信徒当中。

  1.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

去中心化意味着传道人与长执同工不再是教会运作的中枢。互联网的特质就是多元,容许百花齐放。教会必须重新学习运用互联网的平台,譬如社群网络,不仅仅是作为彼此联系的管道,也是分享生命成长经验的平台。各类的艺术如音乐、摄影、戏剧等等,教会都应该充分运用。真正的去中心化,是提供平台与训练,让弟兄姊妹上载内容,而不是像过去的旧媒体,等他们下载内容。

 

三、目前阶段,如何预备好教会进入后疫情时代?

  1. 领袖训练的深化:生命影响生命的个别督导

领袖训练不仅要深化,更要迅速转型。过去的领导技能可能很快就不再适用,在后疫情的新常态下,教与学都在摸索,但必须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个别督导,即门徒从导师身上学到的,正是如何适应环境与面对挑战。

  1. 网络科技的进化:建构云端互联的资源共享

不再有实体聚会也意味着,所有的资源都必须存放在云端。教会不是商业团体,但是仍然必须保护个人隐私,必要的防火墙不能松懈。资源共享是唯一的出路,不能只企图享受免费的网络科技,也必须投资在必要的付费软件与服务上。例如快速的5G时代即将来临,教会网络器材的更新刻不容缓。

  1. 门徒栽培的广化:门徒细胞小组的生生不息

教会不能再忽视门徒栽培,特别是生生不息的门徒细胞小组,必须广为设立。一对二、一对三的门徒栽培,必须在受洗之后的跟进课程中加以强化。可能的话,要把很多课程都变成可传递的小组材料。训练多层次的门徒栽培者,才有可能让基督信仰的薪火承传。

 

总之,面对后疫情时代,我们已经迟了,但是不做会更糟。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把原来20年后才会发生的变化,逼着我们在2年内就要去面对,教会的牧者必须集思广益,心意更新而变化,才赶得上时代。

 

注:

社群三一论:这是莫特曼对今日三一神学的反思,他所主张的“社群三一论”常会被误解为有“三神论”之嫌,因为他主张应该从三位格的三一开始,然后询问统一性。其实他是拒斥把三一教义缩减为一神论,而且是希腊哲学式的实体三一论或是现代唯心论哲学式的主体三一论。这种论点有别于西方传统从上帝的统一性开始,接着询问三位一体。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