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歸,我們要在歷史的長河中,看清自己的位置和使命,這是我們的格局。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0.09.16
馮欣
“美國雖然美麗,但美漂生涯卻使一群離開祖國的精英們沉浮而沒有歸宿感。”(註)
中國留學生的“海歸潮”,早在5年前就開始了。2016年,我們曾做過一個粗略的預估:到2020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中,大約4/5的本科生,3/4的碩士生,和2/3的博士生都會回國。
然而,進入2020年,中美關係突然變化,疫情的強烈衝擊,美國局勢的動蕩,引起了“爆發式”的留學生回歸潮。風浪來得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打算在海外長期求學和工作的“美漂”們,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計劃,提前回國,其中包括許多基督徒。
在這個特殊環境下,我和身邊幾位一起參與海歸事工的同工,有一些新的思考,特撰文分享。
回不回國,前所未有的糾結
儘管回歸是大趨勢,但對每個留學生來說,或走或留,卻是一件非常個人、隱私的事。許多人在做決定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糾結。他們的首選仍是盡可能通過各種辦法,比如繼續深造,或找工作等渠道,留在美國,最大的盼望當然是能拿綠卡。這個趨勢,幾十年一直沒有變化。
然而,在現今的情況下,想要達成自己的夢想,談何容易!且先不說找到一個實習的機會多麼的不易,即使對於已經找到工作的“職青”們,還要闖過靠抽簽獲取H工作簽證的難關,而最終想獲得到綠卡,更要熬上5-8年的無法搬遷、換工作的“有期徒刑”——整個過程看起來似乎遙遙無期。
許多職青因此等不及了,也踏上了回歸之旅。這樣,“準海歸”變“滯歸”,而最後又變成踏上行程的“真海歸”。這其中的糾結,只有自己知道。
外部環境的艱難
留學生們回歸後所面對的國內社會環境,有什麼特徵呢?據筆者以及同工的觀察,有以下幾個特點:
1.追求財富慾望強烈的主體社會。
當下的中國,是一個追求財富慾望強烈的主體社會。在“發展就是硬道理”的大潮趨使下,人們追求財富的慾望,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強烈。
2.狂節奏的職業生活。
去年,中國流行兩個詞彙,一個是“996”,指的是在大中城市的白領上班族中,許多人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星期工作6天。還一個詞匯叫“007”,意思是上班族從凌晨開始工作,直到凌晨結束,一週7天。當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但確實反映出了一種狂節奏的職業生涯狀態。筆者曾經和許多訪問學者交談,他們講到,在中國的大學裡,基本就是7天連軸轉,有時連週末還要上課。
3.人情淡漠的社會關係。
有人說中國社會是個講人情、講人際關係的社會,真是這樣嗎?一個在中國20多年的宣教士告訴筆者,其實中國人的人情只限制在熟人、朋友圈當中,圈裡的人關係異常親密,然而圈子之外的人際關係,則非常冷漠。舉個例子,若有人在公共場合看到突發情況,比如大街上出現有人摔倒,搶劫、盜竊之類的事件,唯恐躲避不及,很少會有人出面幫忙,或制止干預。
4、進北上廣深艱難,退二三線城市也不易!
過去數年海歸回國的首選,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然而受疫情和經濟滑落影響,2020年的最新信息顯示,一線城市適合海歸的求職崗位大大減少,加上住房和物價的飆升,不少海歸開始向二三線城市放射性流動,但也有各種不適應。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一線城市容不下我的肉體,三四線城市容不下我的靈魂。”
信仰層面的挑戰
除了上面嚴峻的社會大環境,海歸基督徒回到國內,還身處一個無神論的信仰環境,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持守信仰,可以想像,他們將會面臨各樣的壓力和難處。
一般來說,通過北美教會同工們的幫助,海歸們回國後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教會。問題是大多數在海外信主的弟兄姊妹,對國內教會缺乏了解,因此回國前普遍都有不安心理:國內教會能接待我嗎?在無神論的大環境下,我怎麼為主作光和鹽?如何向親友傳福音?我會因信仰受到逼迫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常纏繞在他們的心間。
事實上,適應起來確實不容易。據筆者觀察,許多海歸基督徒並不能委身於被介紹的教會,因此有些人回國一段時間後,便不再聚會了。
歸去難?不難!
海歸基督徒如何面對信仰上的挑戰,化解困惑?筆者以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一、建造穩固的信仰根基
首先,至關重要的當然是我們自己和主耶穌建立親密的關係,擁有堅實的信仰基礎。
筆者聽到過兩種不同的基督徒信主見證:
見證一:“我剛去到XX教會的時候,弟兄姊妹對我很好,他們有愛心,經常關心我的學習、生活,請我去他們家吃飯,週末開車帶我去購物,幫我搬家,找工作……我很羨慕他們的生命,希望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我被感動了,就做了決志禱告,後來受洗了。”
見證二:“我剛到XX教會的時候,有基督徒帶我去教會,我開始了解信仰。讀聖經、聽講道之後,我深深認識到自己是個罪人,需要主耶穌的救恩。耶穌基督為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我付上極大的代價,我願意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基督作我的救主,並且願意按照聖經的教導敬拜神,過成聖的生活,榮耀神。”
毫無疑問,第二個見證中的基督徒,信仰要比第一個扎實得多。如果信仰僅僅停留在第一個見證的層次,沒有經歷真正的認罪悔改、信靠主耶穌,回歸後,流失的可能性就很大。
二、放大格局
在與主耶穌建立了親密關係的基礎上,筆者以為,我們還可以操練放大格局。
“格局”之“格”是對事物之認知的程度,“局”是格之結果。所謂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眼光、你對事情的看法和認知,以及做事的心態,因此最後也決定了事情的結局。作為海歸,我們要在歷史的長河中,看清自己的位置和使命,這是我們的格局。當我們放大格局,我們就能看到回國的意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海歸是一個重要的群體。這個群體曾經、現在也正改變著中國的歷史進程。前有許多著名海歸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今有當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學校長、教授、博導等,他們都為中國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
而從信仰上看,早期中國的海歸基督徒人數雖並不多,但是他們對中國的歷史也有極大的影響。比如宋尚節博士,他在中國廣傳福音,建立教會,影響了一大批人。而現在,神藉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批學子在海外信主(這其中,估計每年有上萬的基督徒回到國內),他們是承傳主耶穌大使命的載體,就像一粒粒種子,一旦融入本土教會,就會生根開花,“結出許多的籽粒來”。筆者相信,這其中的許多人,會成為未來中國教會的領袖。
還有另外一個群體,即我們稱之為“神歸”的、曾在北美讀書的神學生,這些人更是可能成為神大大使用的精兵。
弟兄姊妹,在這樣的格局中,你能感受到神對你的呼召嗎?
三、肯付代價
主耶穌多次提到,跟隨祂的人要付代價,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參《太》16:24)。在《路加福音》中,耶穌看到許多人在跟著祂,祂很清楚人們的動機,因此明確告訴他們,必須要計算自己的代價:“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路》14: 28-30)耶穌不希望這些人在他們的生命中,蓋的是一座“爛尾樓”。
我們今天所得的,是耶穌付的代價,要不是祂死在十字架上,付上生命的代價,我們根本不可能得著這屬靈的生命。因此,我們要學習付代價,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
每一個即將踏上回國之路的海歸們,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我們有沒有把要付的代價想清楚?如果你想清楚了,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操練:
1.在追求財富慾望強烈的主體社會中,操練以基督為中心的價值觀。
2.在“無神論”的信仰環境中,操練過“以福音為中心”的生活,隨時為主作見證。
3.在“996”的工作節奏中,操練平衡的時間管理和安息於神的生活節奏。
4.在人情淡漠的社會規範中,操練活出愛。
親愛的海歸弟兄姐妹們,當我們從大的格局看自己,我們知道,在神的眼裡,我們是最寶貴的,是百裡挑一的神的戰士!讓我們存願意付代價的心志,為神爭戰!我們相信,神一定與我們同行,與我們一起“回歸”!
註:這是旅美女作家胡曼荻在她的小說《美漂》中所表達的在美華人的漂泊心緒。
作者為[海外校園機構]校園和海歸事工主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