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0.10.07
彭懐冰
编注:近日有牧者反应,以往谈到宣教,通常是包括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但教会中一些会友参加过著名的宣教课程Perspectives(《展望课程》或称《宣教心视野》)和Kairos(《把握时机》)后,回到教会,只认定跨文化宣教才是宣教,从事跨文化的宣教士才算宣教士。这种看法也影响到教会的宣教策略,只支持跨文化的事工和宣教士。那么,应如何看待此事?
我们夫妇于2013年应邀参与 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 英文第四版,担任中文版总校订的工作。在过程中,为合适于海内外华人的文字,始终是以恐惧战兢的态度;因为深知这不单是一本书的新版(根据英文第四版翻译而成),也不仅仅是一套有关宣教的书或教材;我们十分确定随着这本巨著在华人中问世,它会是一个宣教动员的基石,更将是新一波华人宣教运动的开始!
宣教的定义
由于几十年来参与并关怀宣教的工作,很自然会有人问我们对“宣教”一词的定义为何?这些年又因《宣教心视野》的出版,以及以此为宣教课程广泛地在海内外开课,更是有很多人问:宣教到底要怎么定义?这真是大哉问!
若是到图书馆走一圈,宣教方面的书汗牛充栋;而实体书店内,必然见到一排排与宣教有关的书籍;再上网去查,那更不知道有多少!不过,一个公认的定义似乎还没看到。如著名的宣教学者博许(David Bosh)在他的经典之作《更新变化的宣教》(Transforming Mission)所说: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准确地描绘宣教。毕竟宣教是无法定规的,它不能侷限于个人偏好的狭小范围,顶多我们能理出最接近的样子就很不错了。(p.11)
巴特(Karl Barth)这位新正统神学家,也被视为近代第一位宣教教会论(Missional Ecclesiology)的神学家,早在1932年柏林的布兰登堡宣教会议(Brandenburg Mission Conference)上就表示:
对古代的教会来说,宣教(Mission)被用来指三一神内部的自我差遣:圣父差遣圣子、圣父与圣子差遣圣灵。这样的差遣关系延伸到教会,变成父、子、圣灵差遣教会进入世界。
神的宣教
这种看法经过往后的宣教会议中不断修正,逐渐发展出一个崭新的宣教典范,那就是“神的宣教”(missio Dei):宣教是神拯救世界的一项爱的任务,而教会是进行这项任务的一个使者、一种器皿;所以说是先有宣教才有教会,教会是受召参与在神的宣教中。
莱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在《宣教中的上帝》(The Mission of God)一书的导论中也认为:
基本上,我们的宣教(若是源自圣经,获得圣经的证实),意味着我们是以上帝子民的身份、在上帝的邀请与命令之下,投身于上帝在祂自己的世界史上的宣教,以拯救上帝所造之物。(p.3)
在Perspectives著述文献及宣教课程中,包括著名的神学家斯托得(John R W. Stott)所写《宣教的神》(《宣教心视野》第一册,第一章)、《圣经与普世宣教》(《宣教心视野》第一册,第4章)在内,基本上并没有给什么是“宣教”下定义。所强调的是在“神的宣教”这个思维中,宣教是神这位整个宣教的创始者、是祂自己的一项行动,不是人的理性和作为,更不是人以自己的才干和恻隐之心能够成就世界所需要的改变。(《宣教心视野》研习课本p.25)
对巴特来说,宣教不是教会的一项活动,而是神的属性,在这样的眼光中理解教会,教会于焉成为一个宣教的群体(a missionary community)。蒂姆·迪尔伯恩(Tim Dearborn)同样指出:与其说教会在世上有宣教使命;不如说宣教的神在这世上有教会。(《宣教心视野》第一册,第10章)所以严格说,宣教不是少不了我们就无法推展,神才是主体,我们是客体。
温德在1974年7月在洛桑世界福音大会所发表的《新马其顿—普世宣教新纪元》收录在《宣教心视野》第二册的第54章,其中所提E尺规(就是从布道者需要跨越的文化距离来衡量布道的难度和需要)与P尺规(是指从未福音化的族群的角度来衡量有可能归主的信徒,进入与自己文化最为切合的教会所需要跨越的文化距离),对于世界各地的教会如何完成神所托付给的宣教使命,有非常明确的说明,也为如何完成未尽之工(the unfinished task)有清楚指点。
应用时的落差
然而,就以温德的主张为例,在宣教课程授课时,每一位讲师都有不同宣教经历和背景的缘故,加上学习者(不论是阅读或上课的)在实际应用时,很可能造成来自不同宗派、机构的学员在接收讯息当中的落差。对于在同文化(E-0, E-1)、近文化(E-2)和跨文化(E-3)哪一种是宣教?哪一类工作者才算是宣教士?以后如何拟定宣教的策略?甚至可能为应该支持怎样的事工和宣教士而引起争议。
1989年第二届洛桑世界福音大会的主题是“让全地聆听主声”。会议中明显指出没有任何单一的宗派、机构能承担起把整全福音传给全世界的责任;宣教是神的宣教,在其中赐给每个儿女以及教会一个可以与祂同工的机会。套用斯托得所说:
神关心的是全世界,祂是宣教的神,我们最好成为有宣教使命的人及教会。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宣教,最重要的是抓紧一个原则:一切最终的目的是抱持着“荣耀神”的心志,参与“神的宣教”。
作者彭怀冰牧师与师母臧玉芝在台湾校园福音团契服事35年,于2009年退休。这期间宣教事工方面曾先后负责宣道部,筹备青年宣道大会,积极推动宣教教育、培育宣教士、参与宣教机构,著有《宣教视窗》、《种一棵宣教树》、《宣教,Ready,Go! 》等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