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上回國之路(三)(編輯部)

編輯部

本文原刊於《舉目》33期
一、與家人的關係
1. 夫妻關係
回國後若是身居要職,您在權力、性、金錢上也許會遇到很大的誘惑。
若可能,儘量與配偶同進出,這樣在信仰上、精神上可相互扶持,一同面對人生苦樂,也一同成長,對雙方身心靈的健康都有幫助。

在複雜的人際關係與任何壓力之中,都要彼此提醒,不要忽略了夫妻關係的維護與更新。要注意國內教會中的家庭事工與婚姻輔導還不太普及,所以,夫妻關係出現問題之後,也比較不易得到教會的幫助。
一位受訪的姊妹說,回國後先生忙於工作和交際,回家後只顧和公婆、孩子談話,再沒有時間與她溝通或關心她的感受,夫妻關係變得很淡薄,令她感到非常的失落與孤單。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您回國之前和之後,一定要注意維持夫婦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建立家庭祭壇,一起讀經、禱告、靈修,尋求神的心意與引導。
另一對被訪談的海歸基督徒夫妻,丈夫坦承身任商務要職,身邊不缺既年輕貌美、又盡奉承之能事的女子,在飄飄得意中,他漸漸偏離了軌道。這時,一方面神用 莫名的身体上的不適來管教他;另一方面妻子用平和、堅定的態度與他一起面對第三者。妻子說她靠著禱告,得到智慧,用愛挽回了丈夫。這位姊妹說,妻子在夫妻 關係中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丈夫在感情方面出軌,哭鬧絕不是上策。作丈夫的固然需要謹慎戒懼,妻子也要更刻意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以愛來溫暖丈夫的心;另方 面妻子在家裡也要注意自己的儀容。
當然,丈夫也應當愛妻子,這是聖經的教訓,姊妹們在感情及人生的方向上,特別需要你的安慰與支持。

討論題目:
夫妻之間保持交流的秘訣有哪些?
夫妻有什麼具体辦法可保持同心?
聖經中對夫妻角色的教導(如《弗》5:21-33),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2. 與子女的關係
一位姊妹在訪談中講到,他們一家回國時,大女兒12歲,讀上海的美國學校。那時丈夫除上班外,每天下午要到醫院陪公公,沒有時間去幫助女兒適應新的環 境。這時她注意到女兒的個性愈來愈孤僻寡言。她就暗暗地主動從各方面去瞭解女兒的難處,多花時間陪伴她,幫助她瞭解在新的環境中,有什麼原則是要持守的, 有什麼心態是要改變的。女兒在母親的支持下,新朋友同學們都開始接納她了,她也很快地融入新環境,恢復了她快樂的個性。

因此父母要謹慎,避免在回國後因忙於工作,疏忽了孩子。要知道孩子也在適應新的環境,並且他們不像成人那麼會表達心中的感受,也比較不能作合宜的自我調適。

討論題目: 回國後,在相當大的環境改變中,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
父母該如何幫助解決孩子的需要?

 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和愛,對他們提出來的問題或不經意時發出的心聲要傾聽。保持家庭禱告與家庭崇拜。

3. 與父母、親族的關係
回國後,在不信主的父母當中,有的可能會對您的信仰表示懷疑或反對,要求您和他們一起祭拜祖先或偶像,或是要求您去做一些不合聖經原則的事;有的可能會擔心您因為信仰而帶來安全問題。如果您是單身未婚的,那麼從父母親友那兒來的婚姻壓力,更是難以避免。
討論題目:

 如何處理拜偶像的壓力?
要堅固自己在基督裡的信心,要持守住基督徒的原則,單單敬拜獨一的真神上帝。有一點提醒是,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問題而頂撞父母。多從父母的角度、想法、初衷 來思考,當您在生活其它方面都尊重父母時,更容易贏得父母尊重您的意願。保持正常的讀經、禱告、靈修生活,做好靈命的裝備。要把握機會向他們傳福音,給他 們介紹基督信仰,禱告上帝將祂自己的榮美展現在父母的眼前,求主親自吸引他們,使他們認識真理,接受基督做他們個人的救主。您自己也要忍耐、有愛心、孝敬 父母、活出美好的見証,將基督美好的豐盛彰顯出來。
未婚者如何處理婚姻壓力?
面對這些問題,請您一定不要著急,要多跟父母溝通,讓他們知道您的想法,通過這些溝通很可能會打消他們的一些憂慮和擔心。

二、子女教育與進修
1. 教育環境
對於回國之後要繼續讀書或者從事研究工作的人,當曉得國內外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仍然差別很大,教研設備、教育資源都相對缺乏,在專業研究的水平和條件上,有些地方尚達不上國際水準;雖然社會的快速變遷,有些大學的師資和水平,仍有可能趕不上現實的要求。
思考問題:您將如何面對這方面的不足?
在回國之前就應當在這方面有一些心理準備,回國之後儘量利用現有的資源,並盡可能同國外保持聯繫,在信息、資料等方面尋求供應。
國內的教育水平和理念都在不斷提高與更新之中,海歸是否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建設性的推動工作呢?

2. 子女教育
如果您是與孩子一同回國的,那麼,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您可能會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回國對孩子來說,意味著離別熟悉的朋友,放棄習慣的生活環境、語言環境,以及被迫適應一個幾乎是完全陌生的環境,這種種改變對一個學齡孩子的精神壓力,是非常大的。

思考問題:
請列出孩子回國後可能遇見的各種挑戰,您如何做準備?
您對中國的教育觀念、体制以及所帶來的正/負影響有什麼思想準備?如何應對?
在教育觀念、教育体制、教育資源、教育方法等方面,國內外有很大的不同。

國內教育仍多以灌輸為主,在學習方面容易彼此攀比,甚至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學習“奧數”等課程,“小海歸”在學習上會面臨很大壓力。教育目標則相當地功利主 義,以至對 “技術性”訴求高於價值性訴求。這類型教育的好處,是在年幼抽象思維尚未發展之前,先輸入大量的“資料”,並且熟練基本技術的操作,如寫字、乘法表的背誦 等。其壞處是容易忽略全人的整体發展,忽視品格教育及獨立人格的培養。有些教師甚至會辱罵、体罰,不把孩子當作一個有尊嚴的個体來對待。
公立學校在“思想品德”方面強調無神論、唯物主義;“入隊(少年先鋒隊)”、“入團(青年團)”,成為“好學生”的外在標誌。這些因素,使得基督徒在與同學的關係處理上,顯得較為孤立。私立學校則在政府的教育体制之外,有可能在管理上比較混亂,以“營利”為目的。
國內教育注重升學率,選拔、考核標準較為死板。比如高考,大學不考察學生的平時綜合成績和表現,單單以高考成績為標準;在選拔的公平性上也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小海歸在考大學時,可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有的甚至考不上大學。
相對於海外而言,國內學校的教育一般較為封閉,老師跟家長之間缺乏溝通;教材不能與國際接軌;師資水平相對不高;缺乏雙語學校,而國際學校收費一般較高,教會學校更是缺乏。
面對如上種種問題,建議您在給孩子選擇學校時要慎重考慮。儘量找朋友或直接與當地教育系統聯繫,瞭解當地公立/私立、雙語/單語、國際班/普通班等設置情 況;要注意不可只憑一面之詞做決定,比如有的號稱為雙語幼兒院,但其實並未達到允諾標準,管理不到位;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和特長,制定入學計劃和教育開銷計 劃;如果您在大城市擇校,就需要特別考慮就近入學;儘量瞭解學校的老師,與老師多溝通;多鼓勵孩子,與孩子多交流。
現實問題以外,最重要的是,不管面對什麼情況,都要注重孩子屬靈生命的成長,打好屬靈根基:常常為他們禱告,也可以請主內的弟兄姊妹為他們代禱;參加兒童主日學;關心並瞭解他們的屬靈狀況,供應他們靈裡的需求。

編按:本文內容選自《海歸手冊》,本系列(一)、(二)請看前兩期(31、32期)《舉目》雜誌。《海歸手冊》已於七月底出版,費用採自由奉獻方式,印刷成本每本5美元(若將編輯費用、個別採訪與研討會旅費等列入計算,則遠超此數)。首批印量有限,歡迎有需要者儘快索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