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如此活过的证明——村冈花子与《清秀佳人》的翻译故事(程亦君)2021.03.03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03.03

程亦君

 

你知道脍炙人口的畅销小说《清秀佳人》(《Anne of Green Gables》),亚洲最早的译本是出自哪个国家吗?

《清秀佳人》(另译《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简体版译为《绿山墙的安妮》),于1908年问世,原作者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迄今此书已有80种以上的翻译本,而比中文更早的翻译,是1952年在日本出版的《红发安妮》,翻译者为村冈花子。

村冈花子是《清秀佳人》日文译本的翻译者,她是19世纪西方文学进入日本的初期所结出的果子之一,她所接受的西方基督教教育,使她成为日本的青少年文学、家庭文学的先驱者。

 

在基督里的人生奥秘

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政府在西方各国的抗议下,终于解除了两百多年来对基督教的禁制令。基督教在那时重新传入日本(注)。当时不仅是医学、军事、语言等新知陆续传入日本,西方文学也借着宣教士被带入日本。

1908年,村冈花子在东京就读由加拿大卫理公会宣教士所创设的“东洋英和女子学校”,她虽只有15岁,已经把学校图书室里所收藏的18、19世纪的英美文学原文藏书,一字不漏地读过一遍。这所东洋英和女子学校,因为宣教士着重英语教学,学生的英文程度都很高。花子就在这段黄金岁月的少女时期,博览群书,以文学的想像滋养内在自由奔放的心灵。

村冈花子本名为安中花,她的父亲安中逸平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一个小茶商,安中逸平具有开明思想并渴求新知,他在接触加拿大卫理公会之后,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这位有先进思想的父亲,不受世俗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他对女儿的教育很有远见,决心要让女儿接受高等教育。

在花子两岁时,安中逸平请托加拿大卫理公会甲府教会的牧师小林光泰,为花子进行了儿童洗礼。当花子10岁时,安中逸平又请托小林光泰协助,让花子进入东洋英和女子学校就读。

这个学校虽是宣教士创办,却是当时的贵族学校。很奇妙地,校方竟然愿意让花子以清寒学生身份就读,这成为花子的人生转捩点,也是她日后翻译《清秀佳人》漫长旅程的起点。但要等到30多年后,花子才能明白,这是她人生机遇的伏笔。

耐人寻味的是,《清秀佳人》于1908年出版,刚好是花子就学于东洋英和女校时期,当时的《清秀佳人》在北美地区已经是热门畅销书,并且那时在花子身边的加拿大籍老师,也都是和《清秀佳人》作者蒙哥马利同时代的女性,她们的生活习惯和谈吐,包括所教授的基督教文化到烹饪课,都潜移默化影响着花子,成为日后她翻译《清秀佳人》的重要资产。

只是当时学风保守的东洋英和女子学校,不收藏任何一本当代畅销书,所以年轻时的花子与《清秀佳人》一书擦身而过。

人生的路程,会走到哪里?会有什么样的际遇?是一场奥秘!只有奋力向前走的人,才能明白真相。

 

翻译家与家庭文学的梦想  

1910年,17岁的花子接触到森鸥外翻译的安徒生作品《即兴诗人》,这让花子大开眼界,她开始怀抱成为一位翻译家的梦想。那时她也参与由基督教发起的社会关怀机构——“妇人矫风会”,开始接触一些社会议题,从而挥洒青春的思想火焰。1913年,花子毕业,她前往山梨英和女校教书,在教书期间,她开始向报刊、杂志投稿发表童话与少女小说。

由于参加“妇人矫风会”,使花子对社会的阶级差异与公义问题有更多的认识,她根据自己成长的经验,认为要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就必须在年轻人有参政权之前,先培育、浇灌他们,使之有健全的身心灵,才能翻转社会的诸多问题。

花子也坚信,只有书本具有伟大的影响力,好的书不仅能消弥贫富之间的隔阂,更能在孩童与女性的心灵中,培育肥沃的土壤。因此她决定开始推广清新、老少咸宜的家庭文学。于是,1917年,花子的第一本亲子共读创作书——《炉边》出版,她开始迈出实现个人梦想的第一步。

1919年,花子26岁时,她辞去教职,进入东京的日本基督教兴文协会,从事童书和女性书籍的翻译与编辑。她也与福音印刷公司分店长、同为基督徒的村冈儆三结了婚。

之后,她经历了长子因病去世的悲痛,以及关东大地震中丈夫事业的破产。但她化悲伤为力量,33岁时,与丈夫共同创立以提倡清新家庭文学为宗旨的出版社——青兰社。34岁,她翻译马克·吐温的《乞丐王子》。之后她积极参与争取日本妇女参政权的社会运动,同时继续青少年文学的翻译工作。39岁,她接受电台的邀约,开始担任儿童新闻播报工作,她亲切的声音,风靡全国,这工作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才停止。

 

 

战火中的赠礼与托付:《清秀佳人》

战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与亚洲国家,而当时日本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整个国家进入戒严状态,任何外国势力都被排除、禁止,社会充斥着“鬼畜美英”的排外宣传,英语被视为敌国的语言,许多英美名作都被拿出去焚烧成灰烬,花子和丈夫也被叫骂为“国贼”,住所被丢踯石头。他们无法再继续聆听西洋古典音乐,连花子的包包里,也不能放任何一本英文书。

东洋英和女校的宣教士,一一地被驱逐离开日本。花子在基督教出版社银座教文馆有位好友萧女士,是加拿大籍的宣教士,她在日本35年,致力于日本的女子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出版工作,也被遣返回加拿大。

“这是我们友情的纪念!”萧女士将一本书送给前来送行的花子,“总有一天和平会再次降临,到那时,请务必透过您的笔,将它介绍给日本的少女们!”

那时已经是46岁的花子,收下这本书,感到一个非常沉重的使命传承。握在她手上的书就是《清秀佳人》。

在离愁中,花子展书阅读,她觉得自己与书中主角安·雪莉,竟然有着相似的遭遇,书里的一对老兄妹去到孤儿院,原先想收养一位男孩帮忙家事,没想到阴错阳差来了一位女孩安,于是11岁孤儿安的命运,开始有了光芒。

村冈花子想到,自己也在和安差不多的年纪,因着父亲的期待,被送到充满富家千金的女校做了寄宿生,这也成为出身贫穷家庭之女的命运转机。如果没有东洋英和女校,花子的人生不会有这番局面,既没有机会从事翻译、写作,也不会和深爱的儆三相遇结婚。

《清秀佳人》这本书,充满花子所能想起的加拿大所有的气味,烤布丁蛋糕的香气、茶会、音乐会、默背诗句,甚至加拿大人讲话的方式,这些都是她在求学期间,加拿大籍师长们对她的关爱、言传与身教。如今这本书,远从加拿大来到日本,并伴随她一同渡过战火,这份奇妙机遇,让花子感到,这必定是出于上帝的安排。

 

《红发安妮》日译本的问世

1939年开始,村冈花子在严酷的战争中,努力翻译《清秀佳人》一书。在战争期间,晚上不能有明亮的灯火,花子只好常在昏暗的书房写作。数次在美军轰炸机的呼啸声中,她仍积极提笔,努力完成译稿。

冒着被政府搜查,以及炸弹下落、人与书籍可能被完全焚毁的危险,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花子完成整本书的翻译。可惜因为战后的诸多问题,日译本《清秀佳人》一直没有机会出版,厚厚的译稿被花子用布包起来,置放在书房的一隅。

战争结束7年后,随着人们生活重建的需要,日本社会大量翻译西方作品的出版事业再度兴盛起来。一位三笠书房的编辑小池喜孝来拜访花子,询问关于新书的资讯,起初花子难以启齿,自己其实已经翻译好一本旧书《清秀佳人》(《清秀佳人》在那时是一本超过40年的旧书),加上它的作者露西·蒙哥马利在日本没没无名。

半年后,这位小池喜孝编辑居然再度造访,花子才有机会打开布包袱拿出《清秀佳人》的译稿,问说:“所以你确定要冒这个险出版这本书吗?毕竟它能不能卖得起来,连我自己也没把握呢!不过我可以确定的是,在美国和加拿大有很多喜爱它的读者。”

花子翻开她手上《清秀佳人》原文书的版权页。它在1908年6月是初版,此后几乎每个月再版一次,花子手上的这本,是该年12月出版的第7版。

因此,当时专门出版翻译书籍的日本三笠书房,在1952年,出版了陪伴村冈花子全家度过战乱岁月的《清秀佳人》,它的日文译本书名是《红发安妮》。

随后,《红发安妮》成功掳获日本年轻女性的心,很快成为畅销书,读者的回响远远超过花子与出版社的想像。

虽然,《清秀佳人》的原作者露西·蒙哥马利,已经在二战期间与世长辞,送书给花子的萧女士在回到加拿大的隔年也过世了。但《清秀佳人》一书所带出的清新、隽永、励志的人物生命,却开始在日本、以及日后的台湾等亚洲国家绽放出文学的光芒与力量。

在战乱中,村冈花子曾在她的日记中写着:

转过弯后会有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想那毫无疑问,一定是非

常棒的东西吧!

红发雀斑的少女,这样勉励着我。

于是,我站起身,面向窗外的点点星火。

在我心中,已经许下了一个愿望:当和平再次降临之际,我要把红发少女的

故事,献给每一位拥有梦想的女孩。

这不是为了谋生,而是我曾经如此活过的证明

 

注:基督宗教在16世纪已经传入日本,之后有长达两百年的禁教时期。

 

作者为作家、牧师,著有《旧约会说话》、《夜光——耶稣家谱女性的冒险旅程》、《老英之歌——英国宣教士石明理与安莉的故事》、《沉默的足迹——走一趟远藤周作的长崎历史文学行旅》等多本著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