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因为你,我才不敢信耶稣!——一位不信主的妻子对基督徒丈夫的拷问(夏娃)2021.05.13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05.13

夏娃

 

尊敬的老公:

你好!

昨晚我在家带孩子做作业,你去教会参加培灵会。回来后,你情绪高昂,非常兴奋。想来你们教会这次请的一定是位“名牧”。

你跟我说,末日近了,因此你要抓紧追求,每晚灵修3小时,让我和孩子不要打扰你。我一听就想骂人:“你咋不干脆进修道院当修士呢?”但是忍了下来。今天我还是用写信的方式跟你聊聊,希望在你“走火入魔”之前,对你提个醒。

当初,你说你要信耶稣、接受耶稣为生命的救主,我是挺赞成的。一方面,你们教会的会友都很和善;另一方面,自从上了教会后,你烟戒了,也不出去喝酒应酬了,人更精神抖擞了。我是真心地为你高兴。

因此,如果有空,与其在家闷著,我还挺愿意偶尔跟你一块去教会听听道,学学道理。但不知怎么了,渐渐的这几年,你却越来越有点不对劲了。

 

十万火急的福音事工

首先,是你这教会的活动特别多,而你每样都要参加:祷告会、团契、查经,周末礼拜结束了,又是外展事工、青年事工,一周好几回;遇上节假日,还有什么退修会、复兴会、外来讲员特殊聚会等等,没完没了,你就差住教会里了。

你生活充实,那很好。可在家里连油瓶倒了你都不扶,大小事情,几乎全都压在我一人身上。一有教会的活动,你一样不落,冲锋在前,说是福音事工十万火急,说不定明天主就再来了。

家里的洗衣机松了一个螺丝,一到甩干衣服的时候,声音特别大,连邻居都能吵醒,我已经接连两3个星期不敢洗衣服了。我跟你说了多少遍,去把洗衣机里外检查一下,看看哪个螺丝松了,拧一下。你总是说明天,明天。那明天要是主再来,你没干净袜子穿了,你难道准备光着脚见主吗?

我看教会的事工就是借口,让你可以推卸家庭的责任。

这教会的事工,除了时间,还有钱。我不反对你捐钱。但你们教会一下子去支持非洲了,一下子又支持印度了,巴不得成为全世界穷苦人民的救星。以至你一说起十万八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人,就心潮澎湃,比亲人还亲。

反观我爸爸妈妈,平时给咱们孩子买这买那的,自己却省吃俭用,他们家里冰箱用了几十年,连门把手都快掉下来了。我说咱们也孝敬孝敬老人家,帮他们换台冰箱。你却让我先换换眼光,以神国大业为重,说爱家人胜过爱主,不配做主门徒(参《路》14:26)。

你这话我听了,怎么就那么不是味道呢?要不,你别把我娘家当自家人,就把他们当有需要的陌生人接济接济吧。你就教训我,圣经上说,男人是女人的头,反正听你的就对了。

嘿,别欺负我没文化,圣经我也翻过。我还读到耶稣是教会的头,祂还为教会死呢。你便说你也随时愿意为我死啊,遇到抢匪,你保证为我挡子弹。但话说回来,街上哪有那么多抢匪,平日里哪有什么挡子弹的机会啊?

我跟你唠叨了那么久,请你把那随手脱的袜子拾起来,把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子盖上,平时别动不动就骂我笨蛋,你若能做到这些,我就谢天谢地了,那样真遇见抢匪,我帮你挡子弹都行。

 

爱是看人忍耐

其实你对其他基督徒挺有爱心的,在教会特别和气,特别有耐心。聚会结束,再见还得说半天。我一催你回家,你就怪我没耐心,说什么“爱是恒久忍耐”。但为啥一到家,耐心就用完了呢?千年求到一次,你帮孩子复习功课,不出5分钟,肯定就开始吹胡子瞪眼,直到把孩子骂哭了为止。

有时候你也知道自己不该这样,但还跟我狡辩,让我别看你,要看耶稣,因为看人准跌倒。但不是说基督的形像就在基督徒身上吗(参《加》3:27)?我不看你看谁呀?耶稣又没来咱家做客,耶稣我看不着,别的基督徒也看不着。我总不能跟着你们牧师师母回家,去看他们吧?你开始当基督徒的时候就没想过,我只能看到你吗?

虽然你经不起仔细“看”,但一点不影响你服事的热情。为此你想搬得离教会近点,这事我理解。如果你跟我好好商量,我还是很通情达理的。但你一开口就说,祷告的时候,主告诉你,要咱家搬到离教会附近。我问你,这主耶稣跟你说话,我咋没听见呢?再说,搬到教会附近,你倒没啥不方便的,那我上班可远了,每天得在路上多花1个小时呢。这主咋只心疼你,不心疼我呢?

我这是讽刺你呢。没想到你还得意了,顺杆子往上爬,说什么:那当然,我那些灵修不是白费的,耶稣只跟灵性好的人说话,也特别优待跟祂关系铁的人。以后上天堂,跟主关系近的人,得大冠冕,坐大宝座,比众人都高贵。

我一听就不乐意了。我这一辈子都没当过人上人,谁都比我高,比我贵。原以为眼一闭,所有人就都平等了,再也不用看任何人脸色,靠任何关系了。如果在你们那天堂,人死了还得分三六九等,我还得仰视一堆高人,我都不想进了!

 

祷告必得医治

如果只是祷告听见上帝说要我们搬家,那也就算了。连孩子生病你都不肯去看,死活要通过祷告医治。

我也知道,有人祷告得医治。但医院不就在我家隔壁马路上吗?这孩子体温嗖嗖地往上窜。你一边让医生看看,一边祷告不行吗?你偏不,好像一看医生,就显得你对主信心不足,对主不忠心。你问过你的主,祂有让你这么做吗:通过不看病表忠心?冒着让孩子烧坏脑子的风险练信心?

你这么做是要感动主啊,还是要感动你自己啊?

最后孩子烧得都快说胡话了,你才让我带孩子去看病。还怪我都是我没信心,否则孩子早被祷告医治了。要不,你今后在自己身上试信心,行不行?你生病,不管多重咱都不去看,药也别吃。我现在就去帮你买人寿保险。

 

不可向死人鞠躬

一提到生死,更让我来气。在我舅妈的葬礼上,那么多亲戚朋友,近百口人,上到白发苍苍老人,下到几岁小孩,都毕恭毕敬地跟遗体遗照鞠躬告别。除了你!就你一人直挺挺的,就是不折腰!对着我们这一大群疑惑不解的人,你是一脸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啊。我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因为我觉得太对不起我舅舅、舅妈了。

一回到家,我就跟你吵架,舅妈生前对你多好啊,对我们一家的帮助数不胜数,你怎能对她那么不尊重呢?你说舅妈没信主,死了下地狱,向她鞠躬那是拜魔鬼,上帝最忌讳,绝对不行!

我肺都快气炸了。你还要再加一句,宁可得罪人,不可得罪神。那神气跟刘胡兰准备英勇就义似的。我就奇怪了,你们的主咋那么小心眼,那么容易就能被得罪呢?你跟死去的亲人鞠个躬,祂就被冷落了,冒犯了?这是在信基督教呢,还是在拍宫斗剧呢?

再说,舅妈生前没见你怎么热心地向她传福音,这一死就变鬼了?那我也没信呢,你是不是心里觉得我也会下地狱?甚至觉得那就是我该去的地方,所以已经彻底把我放弃了?否则为什么我们只要意见相左,你就用“跟外邦人没什么好说的,信与不信不可同负一轭”一句话把我打发了?外邦人就一点都不懂对错,完全没法沟通吗?

 

追求脱离世俗

还有追求脱俗这事,特别让人闹心。

上次表姐家买了新房,请我们去做客。你不愿去,还酸溜溜地跟我说,什么新房旧房,到了主再来的时候,地上的一切全都会被火烧掉。

这都什么逻辑?主再来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正在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过着地上的日子。而若你真那么不在乎,干嘛不现在就搬去旷野呢?干嘛还吃饭穿衣呢?不如从此就躺着等主来吧。要知道,是鱼,就得在水里,是人,就得在人间。世上的日子过得不明不白,一塌糊涂,就老想着升天?你们的主同意吗?

再说对我们不信的人,你那个嫌弃,好像我们得了痳疯病一样,一碰就污染了你的圣洁。刷油漆得找基督徒油漆工,修水管得找基督徒水管工。你咋知道,那些不是基督徒的油漆工,水管工就不好呢?

你自己花太多时间在教会,把公司的项目做砸了,你就说是魔鬼的攻击。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觉得很多时候其实就是情商低,不会与人相处,还总以为自己在为主受苦。只要一跟不信主的同事、朋友、家人,一有什么矛盾,你就暗暗地让魔鬼退一边去。好像凡是非基督徒都是跟魔鬼一伙,来害基督徒的。

那你不也是从非基督徒开始信的吗?咋摇身一变,就跟我们划清界线了呢?谁又是一出娘胎就是基督徒呢?

 

先救救跟家人的关系

最近你又迷上了末世、天堂、地狱、妖魔鬼怪什么的。你著啥急呀?等死了,不都全看见这些了吗?你现在就着急见神见鬼的,也不怕大白天吓出神经病吗?

还有,因为接触了那些奇奇怪怪的属灵争战的书籍讲道,使得你常怀疑我们家多少代之前的人肯定犯了什么罪,然后什么鬼魔从此就“进驻”我们家的血脉,否则我咋心那么刚硬,你都信主那么久了,都不能把我带信主。

尤其当我们一发生冲突,你看我的眼神,就好像照妖镜,恨不得要把我那里面的小鬼楸出来。 我去!连跳大神的都不敢这么胡诌——哪一辈子的祖上造了什么孽,得请哪路神仙消灾解难。因为这么一说,十有八九马上被人看穿——就是为了骗钱。

我跟你直说吧,有时候教会里的讲道让我挺感动的,诗班唱的赞美诗让我心里特别安宁,我挺想信的。就是因为你,我不敢信!我怕跟你一样,信着信着,仙味没有越来越多,人味却越来越少。而且,你要是带领我,准把我带沟里。

就连这封信开头的称谓,我都想了半天,“老公”之前用啥形容词好。因为这些年你信得越火热,咱俩的关系反而离得越远,最后只能用“尊敬的”来称呼你了。

尊敬的老公,你这教会的事工做了不少,啥时候能开始咱内部的家庭婚姻事工呢?不是说要“爱人如己”吗,能不能你就先从咱家开始操练?能不能先别急着飘洋过海抢救灵魂,先救救跟家人的关系,救救咱俩的婚姻?

 

此致,敬礼!

你的妻子:**

 

后记:最近听到不少对基督徒的抱怨:有些基督徒越信越怪,越信越让人讨厌。觉得很好笑,又笑不出来。于是把一些发生在不同人生活中的故事,编成一篇短文,以此为镜,与君共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