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有个家——写在儿童节(郑期英)2021.06.01

本文刊于举目官网2021.06.01

文/郑期英

 

几年前,大学同学的电邮群组传来一个视频,是北京卫视一位10岁的胖男孩吴子安唱的《我想有个家》。这首原来由台湾歌手潘美辰作词作曲的流行歌,我原先并没听过,我除了知道几首校园民歌外,平常很少听流行歌曲。

这个视频吸引了我的眼球是因前面简短的访谈。当主持人问这位胖男孩有关家的概念时,他做了个比喻说,家和房子是不一样的,家是心里的,房子是表面的;问到怎么样才有家的感觉时,他说:“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一起”。

他的导师歌手曹格说,他拿一张白纸要这位男孩写一个新年的愿望,这位男孩写了“希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在一起”。这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愿望,但对吴子安来说却是非常的困难。平日他和奶奶一起住,爷爷每周见一次面,爸妈长期看不到。

主持人问他说你可以跟爸妈打电话请他们来陪陪你啊!他说他打过。第一次打电话过去,爸妈拿起电话说工作很忙啪一声就把电话挂了;第二次他打电话过去告诉爸妈,你们不用回来了。从5岁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哭过。接着他用心地唱了这首《我想有个家》: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 受伤后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单的 孤单的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埋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 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让我拥有一个家

 

这首歌词道尽了无数成长中父母缺席的孩子们的心声,许多观众边听边流泪,我也感慨良多。我不忍心苛责在特殊环境下所造成的父母长年在外地工作的现象,但当孩子打电话来,至少可以有几句暖心的话吧——“孩子,爸妈非常想念你,可是因为工作不能在你身边,但爸妈爱你。”

我发现这一代的许多年轻人,要么是跟祖父母辈长大,要么是成长在父母争吵或暴力的环境下,造成性格或人际关系上的扭曲和问题。即或和父母同住,但父母忙于事业,能和父母谈心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这种情况,基督徒中也不例外。

身为基督徒,家应该是孩子们体会天父之爱的最佳场所——当他们流泪时,为他们擦拭;受伤时,为他们缠裹;害怕时,与他们同在;忧愁时,为他们解忧……家也应该是孩子们认识上帝的慈爱、公义、信实、良善等等属性和上帝行事的法则的地方;家更应是上帝救赎的恩典和真理的传承所在。

常常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如何向孩子显示这些呢?在此儿童节,祈愿所有为人父母者,把自己送给孩子、陪他们一起长大吧!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编者心专栏2016.05.19。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