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上班,不上学,陪孩子穷游到地极——探索另一种教育的可能(卿艳)2021.06.15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06.15

卿艳

 

疯狂的家庭梦想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日忙夜忙,忙出差、忙开会,在家也忙接电话、忙处理公务。妈妈包揽大小家务,还要搞定3个5-10岁的孩子,身心俱疲。孩子们天天争宠,不过,只要妈妈,不要爸爸……

日复一日之后,夫妻之间开始了剧烈而无休止的争吵……

这就是多年前乔纳森和安妮真实的家庭状况。

当时乔纳森、安妮一家住在昆明,是典型的多元文化家庭。乔纳森放弃了美国优渥的生活,带着妻儿来到中国,在公益组织服事云南少数民数,却因投入工作而忽略了家庭——这样的家庭,并不罕见,在中国称之为“丧偶式育儿”。

该怎么办?是任由情况恶化,夫妻关系渐行渐远,孩子在不安中成长?还是直面问题,经历破碎后重新开始?

乔纳森和安妮选择了后者。他们是勇敢的。在婚姻辅导师的帮助下,他们学习改善婚姻,并且拟定了一份家庭梦想宣言:“希望我们的家充满乐趣,敢于冒险,不断认识世界,努力活出上帝的真理。”全家决心一起努力实现家庭梦想,建立亲密、健康的关系。

因这个梦想,他们有了“全家间隔年”(Gap Year)的计划,即全家暂停工作和学业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家一起去旅行,爸爸要365天、每天24小时陪着家人。

 

开始穷游之旅

2008年,他们一家五口踏上了探险之旅。当时3个孩子11岁、8岁和6岁。他们花了3个月穷游南美洲,3个月回北美洲探亲,最后去云南边远的农村住了6个月。

在南美洲,他们用88天游历了8个国家,42个城镇。

他们在亚马逊河钓食人鱼,体验丛林冒险、蹦极。

在南美洲阿尔卑斯山脉徒步四天,晚上在野牛群中搭帐篷露营。

在秘鲁徒步到印加国遗址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每天走上6至8小时;

登上玻利维亚的雪山,在雪山木屋打地铺。

在委内瑞拉看全世界最高的安赫尔瀑布,入住便宜又舒服的吊床旅馆。

最后,他们在云南彝族村生活了6个月。那里海拔2600米以上,早晚温差大。因为太冷,又没有热水浴,他们两个礼拜才洗一次澡。一个礼拜吃一次肉。点蜡烛写作业,劈柴烧火煮饭,跟猪共用茅坑……

对这一家人来说,虽然是很艰苦的6个月,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他们养了马、猫、狗、鸭和鸡。安妮说:“我们什么态度,孩子就什么态度。父母随和,孩子就容易适应环境。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其他。”

有人问他们:“间隔年有没有给家庭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他们回答:“若实在要说出一个,那就是我们已经对这种旅行式生活上瘾了。”

他们称自己为“徒步背包客”。穷游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主旋律。以至于从此每一年,他们都有一次较大型的冒险旅行。

2010年,他们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2011年,他们背包游老挝、缅甸等。

即使没有旅行,他们继续保持着探险的状态,比如在附近森林里徒步8小时去看瀑布,环绕滇池骑自行车。

 

第二次和第三次

2015年,在孩子们的青少年阶段,安妮一家又开始了第2次间隔年。这次,他们用了1年的时间,游历了丝绸之路上的42个国家。

在敦煌沙丘露营看星星,庆祝爸爸46岁生日。

在蒙古包当沙发客。

在新疆中巴公路3000米高的地方露营,看雪山。

在吉尔吉斯的山脉草原骑马、露营。

在印度特蕾莎修女的机构——垂死之家,当义工。

爬雪山8天。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世界之顶。

在埃及金字塔旁边的客栈打工换宿。

在红海潜水。

在尼罗河乘帆船,航行3天。

在以色列过圣诞节。

2020年,他们开始了第3次间隔年旅行。

 

不轻松的冒险

很多人看到他们的经历,除了羡慕,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一家人是不是家财万贯,所以大人都不用工作,有钱有闲到处游玩?

当人们了解他们的穷游经历后,才发现,他们的旅行根本不是那种享受型的旅游。

为了背包旅行,一家人在体能、心理和知识上,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旅行中,他们的裤子破了洞,会一缝再缝,直到最后实在穿不了。

他们在海拔4000米以上,且下著大雨的雪山上,徒步行走、露营了4天。鞋子和袜子都湿了,脚被泡得发痒。

在彝族村,他们跟当地的人一样过著最艰苦的生活。

在第2个间隔年,他们每人要背两个背包,前面的背包10公斤,后面的背包17公斤,一路上或做义工,或打工换宿,或露营,要不就住最便宜的青年旅舍。吃的是菜市场的大排档,或自己买菜下厨。出行通常是坐大巴或骑自行车。

因此,他们的花费并不是很高。比如第二个间隔年,他们每人每天吃住的费用是6美金。他们跟当地人们一起打工,一起吃住。一方面可以节省开销,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

他们也常常为遇到的人祷告,服事对方。

这样的旅游,更是一种经历生命的旅途。

 

最富有的穷人

有人会说:“旅行这么长时间,孩子们的学习怎么办?这样对孩子负责任吗?”

其实,孩子们只是没有坐在固定的教室里上课而已。在背包旅行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丢掉学习——在青年旅舍休息的时候,在等车的时候,甚至在不怎么颠簸的大巴上,孩子们时常都在写作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有了最大的教室,没有围墙、没有课堂的教室!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学校就在哪里!

乔纳森和安妮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希望孩子们活到老,学到老,并从中享受到乐趣。学习包括很多方面,并不只是阅读课本,参加考试。智慧不是通过考试获得的。很多常识、感悟、见解,以及美好的品格,如感恩、喜乐、忍耐、节制等,都是无法用分数衡量的。这些品格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耗尽精力以致陷入抑郁,可以让我们活得快乐、有激情。我们希望孩子们懂得学习,也懂得休息。”

旅途处处皆课堂。孩子们在徒步路上学习自然科学,在南美洲的星空下上最棒的天文课。在世界最大的盐田里学习想象创意,在波托西地下银矿里知道了何为苦难。在秘鲁大海里学习冲浪,在赤道博物馆里做实验。在厄瓜多尔孤儿院学习爱,在旅途中学经济……

他们笑说自己是最富有的穷人,现实版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巨大改变和收获

乔纳森和安妮用整年时间来陪伴孩子旅行,他们的收获是难以估量的。

首先是关系上的大翻转。第一次间隔年旅游之前,孩子们只要妈妈,不要爸爸。间隔年之后,“爸爸情感帐户”从赤字转为大丰收。每次爸爸下班回到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冲到门口,挂到爸爸身上。

乔纳森说:“现在即使有争吵,他们也愿意听我的想法和原谅我,因为他们知道我爱他们。我确信,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可以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其次是孩子的改变,因为在旅途中忍饥挨饿过,孩子们开始懂得食物的宝贵,不再挑食;因为边旅行边学习,他们变得自律;因为见识了世界各地的人和文化,他们学会了接纳;因为体验过美好,他们热爱生活;因为全家365天、每天24小时在一起,他们懂得冲突不可怕,也懂得了只有互相原谅、互相包容才能一起走下去。

 

传承家庭文化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特别的家庭。十几年来,他们带着孩子游历了60多个国家。

他们每一次出发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关系。

第一次是孩子小学阶段。爸爸由于忙工作,疏忽了妻子和孩子。他们选择全家间隔年的方式来恢复、重建关系。

第二次是青少年阶段。父母跟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关系紧张。乔纳森说,当时他跟小女儿经常吵架。还有大女儿也很快要离家去上大学。他们希望用一年的时间,跟大女儿好好告别。并且,爸爸也可以跟小女儿修复关系。

第三次间隔年,是疫情期间。孩子们都已经成年,开始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挑战也最大。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是不愿意天天跟父母挤在一起的。然而5个成年人再次上路,初衷没变,就是希望家人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建立共同的回忆。

从孩子年幼到成年,安妮一家的初衷始终没有变。他们相信,建立亲密的关系是需要投入时间的。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他们也相信,一起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信仰的意义,一起冒险,一起祷告,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他们不是为了旅游而旅游,而是在践行他们的家庭文化,并希望把这种家庭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常说孩子会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会传承父母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乔纳森深表同意。他说希望孩子们以后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爱生活。

他们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后,跟朋友从美国北部到南部,一边骑车一边露营,16天跨越1500公里。我看过照片,照片上的姑娘,脸上洋溢着笑容和活力——探险在继续,家庭文化在传承!

 

为家庭做出了改变

他们一家第一次穷游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不上班,不上学,陪孩子穷游到地极》。作为此书的编辑,我由此认识了他们。编辑完这本书,我想,世上能有几个家庭,可以像他们那样勇于行动?

也许有人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的勇气和安全感,又来自哪里?安妮在书中说到,圣经里的经文为她指明了方向: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2)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林后》3:17)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4:8)

在家庭生活里,人很容易被各种琐碎的细节耗尽热情。而每一次选择,都有机会成本,你选择拥有什么,就要放弃其他的一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我们不一定要像他们一样花一年时间去冒险,但我们每个人也许可以离开舒适区,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需要勇气和舍己。

安妮从小跟父母在温哥华过著平静舒适的生活。她喜欢安定,不喜欢冒险。而乔纳森热爱冒险和旅行。这样截然不同的两个人,都为家庭做出了改变。

安妮愿意陪着丈夫到中国服事流浪儿童,愿意陪着孩子全世界到处跑。乔纳森愿意暂时放下工作,全身心来陪伴家人,重建关系。

当孩子们越来越大时,他们发现电子产品越来越侵占他们沟通的时间,他们也可以为了关系而适当禁用电子产品。

我觉得这些改变,比穷游本身更需要勇气。

前段时间,他们一家在非洲旅行,乔纳森患上了虐疾,几乎丧命。我想,也许有人问:“他们后悔过吗?”这个问题,我没有问过他们。不过,我听过乔纳森的一次演讲,他因为父亲的一句话“你为别人做了什么”,放弃了美国高薪工作,带着家人来到中国贫困山村,帮助流浪儿童。

他说:“从坐轿车,变成一家人骑自行车;从住别墅,到租公寓;以前坐飞机头等舱出差,到现在经常坐夜班车下乡……回顾这18年,用房子、车子换来这一段特别的人生经历,我不后悔!”

不后悔,我相信这就是他们的回答。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