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你會長大到要再讀童話——再讀《納尼亞傳奇》(曉柒)2021.06.28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専欄2021.06.28

曉柒

 

永無止境的冬天

前段時間,孩子們一起閱讀和排練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櫃》,孩子們都爭著演故事中的阿斯蘭,以及除了愛德蒙之外的幾個孩子。因為在故事中,愛德蒙為了土耳其糖和被白女巫許諾能成為王子(白女巫當然是騙他),撒謊且背叛了整個家庭。孩子們最不喜歡白女巫,肯定不是因為她長的白,而是她太邪惡,她不僅讓納尼亞沒有春天,也讓納尼亞的世界充滿了冬天一樣的殘酷和謊言。

書中多次藉納尼亞臣民和小女孩露茜的口說道:“把整個納尼亞抓在手心裡的就是她呀,使這兒一年到頭都是冬天的也是她。老是冬天,還從來不過聖誕節。”(13頁,註1

整個森林都佈滿了她的探子。甚至有些樹也站在她一邊。”(15頁,註2

她是非常可怕的人。”露茜說,“她自稱納尼亞的女王,雖然她根本就沒有權利做女王,而且所有的羊怪、樹精、水仙花、小矮人和動物——至少是一切善良的東西——都恨她。她能把人變成石頭,能幹出種種可怕的壞事。她還施了一種魔法,因此納尼亞一年到頭老是冬天——老是冬天,而且從來不過聖誕節。她還乘著一輛雪橇四處亂闖,雪橇由馴鹿拉著,她手裡拿著魔杖,頭上帶著王冠。”(29頁,註3

在納尼亞世界中,白女巫最大的謊言,就是讓納尼亞的臣民只相信眼睛看到的。納尼亞臣民看到的是永無止境的冬天,感受到的是滲透到骨髓的恐懼,以及美好的預言永遠都不會實現。

 

阿斯蘭在行動

可有一天,納尼亞世界的冰天雪地在漸漸地消融,這消融連白女巫和所有的納尼亞臣民都覺得詫異,因為誰能想到,這春天已經藏在冰雪下,已經藏在人的心中呢?這一切,都因為書中反復出現的一句話:“阿斯蘭在行動”。因為“阿斯蘭在行動”,納尼亞世界的春天,終有一天能夠到來,不管其他人對此持何種態度——他們或抵擋、或懷疑、或相信,都無法影響阿斯蘭。

當阿斯蘭在行動的時候,路易斯描寫的納尼亞冰雪消融的場景,讓人覺得特別溫暖且充滿動感。

那是流水聲、雖然看不見,但就在他們周圍,那是小溪潺潺歡唱,水流淙淙,噗噗冒泡,水花四濺,甚至遠處激流咆哮……塊塊綠地隨時隨刻都在變大,塊塊雪地都在縮小。隨時隨刻都有更多的樹木脫下雪袍。不久,你無論朝哪兒看,白色都不見了……道道美妙的陽光射向森林的地面,從頭上的樹杈之間可以看到一片藍天。

“這不是融雪”小矮人說著突然停下,“這是春天……你的冬天已經給趕跑了。這是阿斯蘭幹的。”(89頁,註4))

當然,僅是納尼亞的春天到來,是遠遠不夠的。人心中的嚴寒同樣要被驅趕,愛德蒙要被救贖,納尼亞也要真正恢復它的王權和盼望。

正如有人寫道:“這就是為什麼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當我們走近鬃毛暗淡、死在石桌上的阿斯蘭時,淚水會湧出,不管我們讀了多少遍。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我們有多麼厭惡那個討厭的愛德蒙,我們偷偷地在內心裡仍然會覺得自己和他是一類人。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讀到阿斯蘭講到愛德蒙的時候說‘這是你的弟兄,不要再談論他過去做過什麼了!’的時候,被這種恩典打動。這就是為什麼,當人們深陷失望、哪怕在臨終的時候,聽到‘阿斯蘭在行動,女巫的魔力正在減弱’這句話仍能心生盼望。”(註5

 

 

有一天,你會長大到要再讀童話

我還記得,孩子們在演出阿斯蘭在石桌復活時的歡呼聲,那是納尼亞的勝利,也是孩子們的盼望。但這個童話對於我們成人來說,又是什麼呢?

路易斯在《獅子、女巫和魔衣櫥》開篇有一篇短信。他把這本書獻給了他好朋友的女兒露茜·巴菲爾德。露茜·巴菲爾德兩歲的時候被收養,路易斯成了她的教父。

1949年5月,路易斯將《獅子、女巫和魔衣櫥》的完整手稿寄給她,並在信中表示這本小說最初是為她而寫的。1950年10月16日,此書在倫敦正式出版時,這封信即成為書前的獻詞。

 

親愛的露茜,

這個故事是寫給你的,不過我動筆時,就意識到小女孩比書長得要快。現在你已經長大到了過了讀童話的年紀。等到這個故事印出來再裝訂好,你會長得更大了。不過有一天,你會長大到要再讀童話。到那時,你就可以從書架上層把它取下來,擦掉上面的灰塵,然後跟我說說你的讀後感。我大概會耳朵聾得聽不見,也老得不明白你說的,一個字也不能,可我永遠都會是

深愛你的教父,

C.S. 路易斯(註6

 

在這封溫情的短信中,路易斯提到,“有一天,你會長大到要再讀童話”。1963年,路易斯去世那年,露茜·巴菲爾德只有28歲,她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後來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之後,症狀日益加重,她花了40年時間與病魔抗爭,大部分時間都臥床不起。在生命接近尾聲的時候,她已經無法閱讀,她的哥哥傑弗理在她的病床邊,大聲為她朗讀納尼亞故事。

雖然露茜·巴菲爾德一直沒能有自己的孩子,但多年來,她收到了很多孩子們的來信,他們都是通過閱讀《獅子、女巫和魔衣櫥》認識她的。他們中的很多人,以為她就是書中的露茜,也就是第一個在燈柱旁遇見羊人的那一位。

露茜·巴菲爾德帶領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追隨書中露茜的腳步。“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書前面的獻詞為我做到了。”露茜說,“我的教父給我的禮物比我想象的還要大。”(註7)

或許,路易斯對路茜所說的“有一天,你會長大到要再讀童話”,也是對我們每一位所言。

在成人的世界中,我們常常就像故事中的那些大孩子,難以相信納尼亞這片土地的存在——會說話的動物,和會行走的樹木,到處都有魔法……因為我們只相信一個眼見的世界。也因此,我們不相信預言,不相信納尼亞的冰雪必定消融,歸根究底,是因為不相信“阿斯蘭在行動”,“阿斯蘭也在救贖”。

當然,“阿斯蘭”所指向的是主耶穌基督,祂在十架上受死,又復活,戰勝了死亡——這是寫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它邀請我們超越一切與之相悖的證據,去相信另一個“納尼亞”的真實存在和得勝。

2020年,《納尼亞傳奇》70年的紀念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

《納尼亞傳奇》之所以經久不衰,不是因為對其中寓意的解讀,例如“石桌”就是十字架,“白女巫”就是魔鬼,《魔法師的外甥》就是《創世記》等等,而是因為它們把我們帶到了意想不到的地方,讓我們重新操練感受真實的事物,就像我們第一次感受它們一樣。而這些故事之所以持續存在,是因為它們有耐心等待,就像一粒種子落在冬日的土地上,等待我們心靈的積雪開始融化,等待聖靈的風吹到他想去的地方。在這個世俗化的時代,這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註8

當我正為日益惡化的境況驚慌時,再讀《納尼亞傳奇》,我為那個奇幻的世界感到著迷;也藉著路易斯的提醒:有一天,我們會長大到要再讀童話——我恍然意識到,我真的到了要再讀童話的年紀了。

 

註:

1、2、3、4、6引自《獅子、女巫和魔衣櫃》 C.S路易斯著,陳良廷、劉文瀾譯,譯林出版社。

5、8:時隔70年,《納尼亞傳奇》依然吸引著我們的想象力 (tgcchinese.org)。

7、70年後,阿斯蘭仍然深深影響我們 (tgcchinese.or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