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内卷浪潮向基督徒袭来(向远)2021.06.29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牧者恩言专栏2021.06.29

向远

 

内卷:这词形容的不正是我吗?

不辞劳苦、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挑灯夜战、日理万机、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这些词语总是催人奋进,激励人以刻苦精神努力赢得更好的明天。所谓勤奋是美德,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人们曾经找不到怀疑勤劳的理由。

十几年前,“过劳死”现象引起了人们一些警觉,但大多数人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个别拼命三郎的偶发事件。最近几年,一群默默耕耘的码农们,情愿或不情愿地被贴上了“996”的标签。不过,这更多是一份殊荣,因为你能“996”,证明你还年轻,证明你高薪。

然而,从去年开始,当“内卷”一词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它引爆了无数人心中埋藏已久的闷雷:这词形容的不正是我吗?平凡的我,没有韩寒那样的勇气,也没有朴树那样的才华,只能埋头拼死拼活地干,却不知何时才能挣脱痛苦的泥潭!

有评论说,“内卷”几乎涵盖所有人群、行业、领域,群体,从国企到私企再到外企,从为付房租发愁的人,到担心房租收不上来的人,从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到因为offer太多有选择困难症的职场人士……

人们都在忙碌的泥潭里挣扎着,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奋斗是为了明天更好,可是今天忙完了,明天可能更忙,更好的明天在哪里?

陷入内卷有什么特点?媒体人秦朔这样总结:

  1. 成长和发展出现瓶颈,经常感到压抑,又无法冲出困局。
  2. 简单重复自我,感觉不到存在感和价值。
  3. 外部交往匮乏,或在交往中有乏力感。
  4. 组织内耗,每个人都很努力,但往往是互相抵消彼此的努力。
  5. 对外的肯定性、包容性、接纳性下降,负面情绪和敌意上升。

试想,人一辈子不过匆匆几十年,没有人愿意像囚徒一样,一直在等待中煎熬著。可是,人又挣脱不出这个囚笼。为什么人要这般劳苦?

有人想,别人付出了100%的努力,我如果只付出了80%的努力,当然会落后一大截,所以我要付出120%的努力,抢占先机;有人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我一直都是这么苦过来的,我不能停下奋斗的脚步;还有人觉得,为了下一代不再像我那么苦,我自己必须苦下去……

内卷,犹如一片又深又广的泥潭。

 

“内卷”基督徒

许多人把基督徒和佛教徒、道教徒归为一类——他们行为脱俗,不食人间烟火,言下之意,基督徒不会陷于内卷。

实则不然。在这个内卷的泥潭里,一些基督徒同样深陷其中,他们也在恶性竞争、加班狂潮中难以脱身。甚至,在属灵和属世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基督徒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在追求世界与脱离世界之间摇摆不定。当内卷的号角四处响起,许多基督徒的内心也充满惧怕。

怕在人前失去见证。“如果我的成绩不够优秀,会不会在同学眼里没有见证?”请问,作学生的你,会不会有这样的压力?

又或者:“如果业绩不够好,比不过同事,我是不是不能在职场荣耀神?”请问,奋斗在销售大酱缸的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挣扎?

再比如:“领导今天叫我熬夜把方案赶出来,可是家里还有一摊事,如果我拒绝加班,会不会让领导以为我工作不上进?”请问,你曾遇到这样左右两难的情况吗?

……

内卷之下,“优秀”、“卓越”、“别人的肯定”成了丈量自己的尺子。这把来自世界的尺子,使一些基督徒对见证产生了误解。

有些基督徒怕自己生活不够体面。圣经虽然说,我们不属这个世界,但我们还是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啊,有人说。

确实,渴望过体面的生活,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当人对体面的定义与物质挂钩,人便不得不极其劳苦,去追求更多的钱财,实现所谓体面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若工作有了波动,收入出现下降,影响了心目中的体面生活,人心中的惧怕便油然而生。

内卷之下,人们对体面的生活理解越来越物化。有些基督徒一旦够不着体面,心里就会起涟漪,感觉自己成了社会的边缘人。

也有的基督徒担心自己的服事不够殷勤。如果你常去教会,会听到类似的教导:不要荒废了神所给你的恩赐,要尽心竭力服事神。诚然,妥善管理神所给的时间、资源或恩赐,完全合乎神的心意。问题是,许多人在服事中忽略了界限和平衡。

比如,我自己就很爱服事,一有机会就想摆上时间,组织一些团契活动。我的热情本是好事,但有时候我顾了教会这个大家,却没能顾上自己的小家,家人对此颇有微词。我想,这不是圣经的教导。内卷之下,没有界限的服事,会耗尽自己、伤害家人,走不了长远。

 

凭著信心,走出泥潭

内卷日益成了社会的常态,但却更是一种集体的病态。它泯灭了人对生活的激情,挤占了人想象的空间,也榨干了人创造的潜能,掏空了人对梦想的追求。它将有灵的活人,逼成没有生命的机器,我想,没有人想走入这个困局。

那么,在这片泥潭里,人的盼望在哪里呢?

  1. 休息不是罪,是神的祝福。

人不是机器,更不是机器上的零件。除了有形的身体,人还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尊严的生命体。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参《创》1:27)。机器可以昼夜运转,但人工作后则需要休息,因为神也是一位休息的神。当我们享受神所赐的休息时,不该带着负罪感。

此外,休息给人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可能。美国没有加班的文化,但世界主要科技公司都聚集在美国,原因是什么?我想,其中一个因素,也许是人处在轻松的环境下,能发挥出更多的创造力。内卷文化下,人们在被动的加班环境下,想象力、创造力都会被压抑。

当神用了六天时间创造之后,第七天,祂休息了(参《创》2:2)。难道神也需要休息吗?当然不是。我觉得这位创造者一方面在为祂所创造的人,立下一个工作张弛有度的榜样,但更是让人留下时间来敬拜祂。

《诗篇》46:10节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以色列百姓在旷野时,神吩咐他们六天都可以白白捡到吗哪吃,唯独第七天不要取,他们需要安息。但是,有些人贪心、不守神的吩咐,第七天还去找吗哪,结果一无所获(参《出》16:26-27)。

作为基督徒,我们工作、学习是为了荣耀神;身体上的休息、灵里的安息,同样是为了荣耀神。我们当对神的应许持定信心,在繁忙中,停下脚步,学习主耶稣的样式,如此才能得着安息,领受神所赐的福(参《太》11:28-30)。

  1. 神主权的恩典是磐石。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有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但都无法实现心中那个目标。毕竟,人一天只有24小时,哈佛大学的招生名额是限定的,世界百米冠军也只有一个……这并不是支持宿命论,或者鼓励大家消极怠工。而是当人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就会仰望一个更大的力量——那位满有主权恩典的神。

圣经多处启示了神用主权的恩典供应了祂儿女的需要。比如,雅各一家遭遇饥荒,神借着埃及的粮食供应了他们;先知以利亚没有吃的,神借着乌鸦和寡妇供养他;拿俄米和路得失去丈夫没有出路,神借着波阿斯养活了她们。诗人大卫说:“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从未见过义人被弃,也从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诗》37:25)

当然,我不是说,基督徒一定不会贫穷,不会遭遇饥寒交迫。初代教会耶路撒冷的圣徒也出现极端缺乏的情况,保罗不得不为他们四处募款。现实中还有很多基督徒陷入贫乏之中。但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神普遍的恩典,祂看顾并保守祂儿女的需要。而且神呼召我们,拣选我们,就必保守我们到底。当我们遇见经济困难、工作陷于困境中时,让我们放下忧虑,怀着信心来到神的面前祈求,求祂开道路、供应一切。

“你们看天上的飞鸟,它们不种,不收,也不在仓里积存粮食,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们,难道你们还不如飞鸟贵重吗?”(《太》6:26)这是主耶稣给我们的安慰和应许。神主权的恩典是磐石,让我们凭信倚靠祂,不要为明天忧虑,倒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

  1. 内卷不是懒惰的借口。

在内卷的浪潮中,我们反对的是过劳,是无休止的加班,但我们不鼓励懒惰。懒惰的基督徒,不会有好的见证,也不讨神的喜悦。圣经上说:“懒惰为神行事的,必受咒诅。”(《耶》48:10);又说:“懒惰人的道,像荆棘的篱笆。”(《箴》15:19)。

神不仅不喜悦人懒惰,而且,祂总是鼓励人勤劳作工。保罗鼓励信徒:“殷勤不可懒惰”(《罗》12:11)。彼得也劝勉道:“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彼后》1:10)。

在职场中,有的员工为了讨好上司,故意表现出一副积极加班的形象,他白天可能懒懒散散,将工作拖到晚上做,深夜再给老板发邮件:您交代的事,我都完成了!……这是内卷浪潮下的偷懒文化,基督徒不该跟风,一同作假。神所喜悦的是,不只在眼前事奉,好像是讨人的喜悦,而要像基督的仆人,甘心事奉,服事人如同服事主(参《弗》6:6-7)。所以,我认为,基督徒可以活出一种有“节制”的勤奋,即在既定的工作时间里,我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忠心使用神所赐的光阴和恩赐;但对于那些出于压力、焦虑、竞技、或者讨好上司等动机的加班文化,我们可以靠着信心说不。

  1. 上帝之城的子民

歌手朴树在《平凡之路》这首歌中唱到:“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这是他在患抑郁症之后的生命感悟。像朴树一样,许多人奋斗了很多年,终于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和体面的生活,却仍旧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因为外面这一切华丽的光环,并不能真正回答生命的意义,给内心真正的满足。人的内心一直渴望找到一个恒定的终极价值。

这盼望的实现不在地上,而在上帝之城。公元410年,被誉为“永恒之城”的首都罗马陷落,居民四散而逃,一时间失去了家园,失去美好生活。为了鼓励沮丧的罗马信徒,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里写道:世上的城市是暂时的、易朽坏的,而上帝之城则是永恒的、不朽的。纵然圣徒们会失去世上的财产,他们在天国的福分不会因此受损。

谁能住进上帝之城?唯有那些承认自己是罪人,相信耶稣洗净自己的罪孽,并接受耶稣作生命救主的人。靠着主的恩典,这些人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他们愿意将生命的主权交托于主耶稣;他们殷勤作工,但不被工作捆绑;他们心里因有一个更美的家乡,所以即使在世上的生活有艰难,但心中仍有恒定的感恩和知足。

因此,地上之城内卷的泥潭力量再大,但它怎能困住这一群上帝之城的子民呢?

 

作者来自上海,现为哥伦比亚国际大学道硕专业研究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