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闷气的长子(区曼玲)2021.07.06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07.06

区曼玲

 

多年来,每当听到圣经中“浪子回头”的故事(《路》15:11-32),我都会为故事里的长子打抱不平,认为他的反应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父亲欢天喜地地宰杀肥牛、宴请宾客,庆祝次子的归来。而这个次子,不仅预先索要遗产,还外出过著淫荡和荒唐的生活,直至花尽财产。相反地,长子始终乖乖守在父亲身边,听话且尽忠职守。父亲却连杀一头小羊犒劳他都不曾有过。他心怀怨怒,觉得父亲不公,难道不对吗?

确实不对!这是我在今年的受难日,默想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所忍受的耻辱与折磨时,蓦然的领悟。

基本上,长子内心的不满情绪,可以归纳成3点: 嫉妒、觉得父亲偏心、不愿分享财富。

 

羡慕和嫉妒

从长子对父亲的抱怨中可以听出来,他认为父亲即使不惩罚这个“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不肖子,至少也该对他不理不睬、冷眼相待。他没想到父亲反其道而行,竟给了弟弟这般隆重的礼遇!实在“过分”!

再更深一层,是他对弟弟放纵情欲、恣意享受,末了还赚得父亲的欢迎、丰盛的大餐,感到既羡慕又嫉妒。他潜意识中觉得:“早知如此,我也去放肆享乐,用不着在这里为父亲做牛做马!”

也就是说,他人虽然没有出走,但是他的心,却是与悔改之前的弟弟如出一辙——他们都希望远离父亲,我行我素地生活。不同的是:弟弟大辣辣地做了出来,哥哥则心不甘、情不愿地把这个愿望吞进肚子里。相对于弟弟外显的过犯,哥哥的罪,是隐藏且难以捉摸的。

不过,在我看来,哥哥只看到了离开父亲之后的自由享受,却忽略了罪的杀伤力。罪非常具有吸引力,能带来立即的快感。然而,所有的放浪形骸,比方吸毒、酗酒、杂交,刚开始能让人飘飘欲仙、忘却痛苦、欢快舒爽,但是一旦上瘾、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所造成的伤害,是超乎想像的。

长子以为弟弟远离父亲、独立自由、随意挥霍、嫖妓纵欲的行为,着实可倾可羡。殊不知:在罪中的人不受保护,没有盼望,受綑绑而不自知。次子在离家的那段时间,从一个富裕家庭中的贵公子,沦落到连猪食都吃不到的可怜虫。他在身心灵各方面所受到的伤害,实在无法言喻。所幸他知道回头,到父亲面前忏悔。

长子若明白远离父亲、沉溺于罪中的害处,他就不会嫉妒弟弟曾经享有的“自由”,而是满足于自己所得到的保护、供应与赐福。他更不会有惩罚弟弟的意念,因为弟弟已经在罪中尝到被处罚的滋味。

任何心存怜悯的人(更何况是亲哥哥),都应该为次子感到叹息。也因此,父亲才会为儿子的悔改、归来而欣喜不已。可惜的是,长子不了解父亲的心肠!这也表示,他虽然一直待在父亲身边,却没有与父亲沟通与交流,也没有从父亲身上学到慈悲与怜悯。他对父亲的伺候,其实是一种教条式的假顺服,并不是出自内心的信念与感恩。

 

父亲不公

长子向父亲抱怨:我伺候你这么多年,你连一只山羊羔都没给我。然而你那个在外挥霍、嫖妓的儿子一回来,你就为他杀肥牛犊(参《路》15:29-30)!

这话听来理直气壮,实则是长子不知感恩。难道这些年他留在父亲身边,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 而且,从他的抱怨看出,他对父亲的服事与顺服,通通带有条件,并非出于爱。

父亲真的偏爱次子吗? 不是的!他宴客庆祝,是表达对失而复得、死而复活、悔改归家的儿子的喜悦。他关爱次子,并不表示就会忽略长子;他给次子多一分,不代表长子就会少一分。

因此,当长子赌气,避不出席,不愿和大家为次子的归来同乐时,父亲并没有责备长子,反倒特地“出来劝他”(《路》15:28)。父亲放下身段,亲自来劝导、说明,给予安抚与慰藉。这都说明了父亲对长子的重视与爱。父亲并没有偏心。对父亲而言,两个孩子都同等重要。

圣经很真实地描述了父母偏心的恶果——兄弟阋墙、全家不宁……例如,以撒偏爱以扫,利百加宠爱雅各,雅各独爱约瑟,等等。上帝教导我们:“你们若暗中徇情,祂必责备你们。”(《伯》13:10)使徒彼得和保罗也说:“神是不偏待人的。”(参《徒》10:34;《罗》2:11)

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因为天父对其他人施予恩典而感到不平或嫉妒。

 

害怕缺乏

长子的第三个心态,也是最隐蔽的,便是自我中心、不愿分享。

按照犹太人的习俗,长子能分到的遗产,是其他兄弟的两倍。也就是说,他分得的,已经比弟弟多得多。而且,他经年在父亲身边,一直受到庇荫与供应,父亲的一切都是他的。他拥有一切所需,却仍不愿分享。为什么呢?

因为,他其实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浑然不知。他怕自己的“仅有”,跟别人分了之后,就会“不足”。

这让我想到小时候的事情。我小时候住在台北,从家里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见阳明山。有一年冬天,气温低得异常,山上竟然下起雪来。台湾位于亚热带,这情形是非常少见的。

我们一早看见阳明山上覆蓋一层白雪,兴奋不已,马上决定搭车上山赏雪。不幸,有这样想法的人非常多,可想而知,上山的路顿时大塞车,车辆只能以蜗牛般的速度前进。这时,我们看见了反方向的车——那些捷足先登、抢先一步上山的人,他们竟然在车顶上堆造出一个个的雪人,然而无比招摇地带着雪人下山……

正在上山的人无不咬牙切齿,大骂他们自私、缺德——他们把雪都搬走了,我们还赏什么?

这正是“害怕缺乏”的心态。

而今,我住在欧洲,雪不再是罕见物。今年时序已至4月,仍见大雪纷飞。各处堆积著厚厚的白雪,没有人会担心雪被人挖走、铲光,导致美景不再。更不会有人突发奇想,把雪铲进家里收藏。

再比方说野韭菜,这种味美又营养的野生菜,每年一到春天,就会从阴暗潮湿的泥土中钻出来。很多人都喜欢结伴去郊外采摘。满山遍野的野韭菜,再多人去都摘不完,因此没有人会有防御心态,没有害怕摘不到的焦虑。

如果,我们能够认知到,天父阿爸给我们的供应,比欧洲冬天的雪、春天的野韭菜,更多、更丰盛,那么,我们是否还会患得患失、积财吝啬呢?

如果,“浪子回头”故事中的长子,认知到只要跟父亲在一起,他就有用不尽的财富与资源,那么,他会不会吝于给囊空如洗、衣衫褴褛、落魄潦倒的弟弟一顿饱餐呢?

再说,难道父亲没有权力决定如何花用自己的财产吗? 父亲要不要设宴席,长子根本没有置喙的余地。他的抱怨,其实已经僭越了本分。

 

不停地呼唤

思忖耶稣讲的“浪子回头”的这个比喻,回顾自己的过往,我发觉,自己既是故事中的次子,也是长子。

信主前,我如同次子一样,崇尚自由,诚如当年流行的一首歌:“只要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我不认识上帝,一意孤行。我使用天父赐与我的才能,却悖逆祂的道,远离且不认识祂。

信主后,我回到天父身边,享有祂同在的甘甜,并得到祂的帮助与供应。然而,我仍然时时忧心挂虑,不时攀比竞争,吝于给予。在我身上,正有长子自义、吝啬、嫉妒、无爱的影子。

耶稣呢? 祂自始至终遵循上帝的旨意,与天父有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所以祂从来没有叛逆次子的想法与心态。并且,正如使徒保罗说:“因为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罗》8:29) 耶稣这位“长子”,不仅没有丝毫嫉妒之心,还愿意和我们分享属于祂的荣耀,“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参《约》17:22 )。

而比喻中的另一个主角——父亲,他代表我们的天父上帝。当迷失的次子悔悟,决定回家后,父亲是什么反应呢? 《路加福音》15章20节记载:“……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根据当时的风俗习惯,一个德高望重、家财万贯的男人,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奔跑的。那位父亲的举动,不仅表现出他的慈心,也说明了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儿子。相反地,他心心念念,期盼儿子回头。当次子真的归来时,父亲喜不自胜,才会情不自禁地跑去迎接。

耶稣借着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我们的天父上帝,赋予人类一个无比宝贵的礼物——自由意志。借着给我们选择的自由,天父充分表现“爱”的真谛:不强迫、不控制。祂给我们的救赎与恩典,是花了巨大的代价——耶稣的血——换来的。这救赎的恩典免费给愿意接受的人,但是如果有人不愿意接受,天父也不强迫。祂只会朝思暮想,不停地呼唤,期盼那人觉醒、回头。

耶稣的比喻充满智慧,处处彰显深刻的真理,直指人心,揭发人思想的黑暗面,让人心的悖逆与自义无所遁逃。

下次,若我们对上帝的作为有任何不解时,让我们记起这个故事,在发怨言、生闷气之前,先检视自己的心态与意图。愿上帝的爱解放我们,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人,进而怜悯他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