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儿童/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一个儿童心理学家的看法(2之2)(叶吴庆宜)2021.07.23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07.23

叶吴庆宜

 

如何防御?

上一篇文章谈了许多可能触发,或助长儿童/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原因,如果能在这些因素上有所改善或阻止,就已经是在防御儿童/青少年自杀的任务上,迈出了最大的一步。

下面我要进一步介绍自杀的防御方法。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孩子生下来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也是防御自杀的第一防线。

  1. 健康、完整、稳定、父母相亲相爱,互相尊重的家庭,就像给孩子打了预防针一样,使孩子免疫于抑郁和自杀的意念。亲子关系中的依附关系和亲密的情感连接,是发展对人的信任、爱和安全感的关键,也是健康心理的基础。
  2. 正面培育。有的孩子生下来可能就不可爱,各方面表现不优秀。但父母如果能用持续的温柔、肯定、爱来养育孩子,虽然天生不足,可是后天有好的环境,他(她)仍可以有正常、甚至超常的发展,这就是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3. 保䕶弱智、残障的孩子,使其不遭人欺负霸凌。让这些孩子知道,虽然他们没有别的孩子能干聪明,但是他们仍然是有价值的,仍然是可爱的。
  4. 应材施教。
  5. 帮助孩子建立乐观的心态。

研究快乐心理学多年的 M.E.P. Seligman 发现,乐观是抑郁的克星,他在世界各地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校孩子建立乐观的态度,来对抗抑郁消沉的情绪,结果非常成功。Seligman认为乐观的心态来自于成功的经验,一个孩子成功的经验越多,将来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那如何让一个孩子从小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呢?首先要给他(她)一个合乎他(她)的年龄、能力的任务或工作,让他(她)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完成;其次,等孩子完成后,不管他(她)的表现如何,我们要肯定他(她),这就会成为他(她)成功的经验。最后,当孩子失败时,父母不用做任何评判,鼓励他(她)再试一次,直到成功为止,然后夸奖他(她)。当成功的经验多于失败的经验时,乐观的心态就会产生了。

  1. 培养孩子能够做好某一样事情,发展孩子的喜好、能力、或习惯,让这些成为孩子引以为荣的事。

著名的基督徒心理学家James Dobson说,如果任何一个孩子能有一样东西,不管是在运动、音乐、艺术、舞蹈、烹调、写作、讲故事、演讲、服务、或成绩等等,是他(她)可以引以为傲的,而且因此他(她)可以属于一个团队,那么到了青少年的时候,他(她)就不太会有行为或情绪的问题,更不会自杀了。

  1. 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尤其儿童需要玩耍,青少年需要团体活动。
  2. 父母要了解抑郁和抑郁症相关知识。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失调的精神疾病。轻微的一类抑郁症与应激事件有关,比较容易医治,个人辅导与家庭辅导多半就可以解决问题;另一类抑郁症与生理的因素有关,可能受遗传的影响,多半是长期并可能会复发,需要用药物以及心理辅导合并治疗。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忧郁的情绪,例如沮丧、悲哀、消沉,难过;食欲不正常;睡眠失常;疲倦;行动缓慢(儿童常是多动不安);体重减低或过重增加;对以前喜欢做的事情失去兴趣;记忆力减低;负面的思想;轻生自杀的念头。

如果有6样或更多上面所列的症状,而且因此不能胜任正常的工作或学习,就可以说是患了抑郁症。

  1. 认识自杀的前兆。

自杀不会无中生有,它必事出有因。除前面谈到的一些比较间接的风险因素以外,自杀多半有一些应激性的因素。因此家长需注意:

(1)应激性事件。比如失去亲人或好朋友;完美主义的学生考砸了一门课;一个重要的课题失败了;与女(男)朋友分手了等等,都是对孩子产生打击的重要事件。

(2)情绪或行为有突然的转变。例如好好的突然变得安静不讲话了;出现上面抑郁症的一些症状;或是突然开始整理东西要把他(她)喜欢的东西送给家人;或是突然变得神秘。这些就是明显的预兆,需要父母特别的关心、观察与沟通。

(3)若孩子在作文里或谈话中有轻生想死的内容,要即时用亲爱温柔但严肃的态度,试着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告诉孩子你们对他(她)的关心和疼惜,千万不要侮辱、责骂,最好是真诚地倾听他(她)的诉说,不要抓狂,也不要马上去解决,用稳定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你们都会帮助他(她)、支持他(她)。如果有需要,去找专业的人士来帮助他们。同时,家里任何可以伤害到人的东西,例如刀、枪、绳子、毒药等,需要藏起来。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预防孩子自杀的第二防线。学校可以做的:

  1. 训练老师。老师需要认识抑郁症和其他有关自杀行为的风险,被教导关于如何侦查自杀行为的前兆和处理。如果老师在作文中或同学谈话中,得知学生有自杀的念头,就要马上以保密的方式,去通知父母,与父母商讨如何处理。
  2. 做相关自杀倾向的检验。
  3. 小心注意霸凌的现象。用爱心智慧来处理,免得伤害到两方的学生,因为伤人的与被伤的,都有自杀的风险。
  4. 教育学生生命的重要和价值。
  5. 设立心理辅导服务。
  6. 与社会资源连结,增强预防自杀的力量。
  7. 运动是抑郁症的最佳良药。学校可以组织各式各样有创意的运动,不一定需要比赛,最好是轻松、好玩的,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

 

三、社会层面

当下,儿童/青少年自杀现象已是社会的危机,笔者相信各个国家的相关机构,都对这件事情很关心,并对此进一步研究、探索。

但和具体举措相比,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社会能够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个体都觉得自己的生命值得珍惜;也尊重每一个行业,使每一个人都能为他(她)所做的事情,所从事的领域,感到骄傲、有价值。

 

四、基督徒对于儿童/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看法

身为一个基督徒心理学家,我常常被问及两个问题:

第一,基督徒会有自杀的念头或自杀行为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就我知道的,有3位基督徒成年人自杀,他们都患有抑郁症,其中一位另有严重的人格障碍症,还有一位另有精神病,他们都因为不能承受因病而来的心灵痛苦、煎熬,而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此外,也有一些基督徒常产生轻生的念头。

只要基督徒一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会跟非基督徒一样,受到灾难、病痛、罪恶等的影响,也会经历不幸与失败,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唯一的不同是我们因为信仰的缘故,对那些事故可以有不同的反应,包括心态、思想、情绪,和行为,都可以不一样。

我认为基督教信仰对人的心理有很正面的影响,只是有时信心不够,心灵软弱,尤其当病魔侵入,难免陷入忧虑的情绪当中。

第二,自杀是一种罪吗?如果自杀,可以被神饶恕吗?

我认为,不可杀人是圣经上的十诫之一,人是神的形象,是珍贵的。自杀算是杀人的一种,所以应该是一种罪。但是圣经也告诉我们,除了亵渎圣灵以外的罪,都可得赦免。

 

五、基督教信仰对儿童/青少年自杀倾向有减低风险或预防的作用

但无论如何,笔者以为,基督教信仰对儿童/青少年自杀倾向有减低风险或预防的作用,为何这样说呢?

  1. 灾难和病痛常常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它们会使我们感到无助、焦虑,但是如果我们相信万能、慈爱、信实的神,相信祂是掌管一切的,我们除了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面对灾难和疾病以外,还可以向神祷告,祈求祂的介入,当祂听了我们的祷告,我们会无比喜乐和感恩。
    但神不是一位有求必应的圣诞老人。祂有祂智慧的旨意,我们要相信祂的旨意是最好的,因为祂爱我们。此时,我们会继续做我们应该做的,同时愿祂的旨意成全。如此应付苦难的方式,会减低无助感,产生一个比较平稳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减少焦虑和抑郁。我所辅导的很多孩子,都是出生在基督徒的家庭,他们所经历的苦难,神最终将之化成祝福。
  2. 既然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是罪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不会像神一样自以为是,以至不尊重孩子的自我,任性使用权威,随意作威作福,反而会在神面前谦卑学习,不断求神的智慧来教养孩子。
    家庭一起敬畏、崇拜、信靠、求告神,父母用神的爱爱子女,子女也遵从神的命令孝敬父母,这样的关系亲密和谐,不容易产生虐待,叛逆等恶性现象。
  3. 神是慈爱的,也是公义的。对一个基督徒而言,当自觉有罪时,向神认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此,会减少许多互相控诉、责怪、批判的必要。当然,父母有权利管教、指责孩子,但是知道神也在鉴察自己,就会带出更多的恩慈。
  4. 任何人做错事或者犯罪后,自然地都会有罪恶感,造成心理上的负累,当我们认了罪,就已减轻了良心上的负累,若是知道我们的罪已被赦免,就会得到更大的释放和医治。真诚的认罪不会让人增加罪恶感。
  5. 基督徒相信,人是神按祂的形像造的,所以生命宝贵。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以后,更有权柄成为神的儿女,这样的自我形像能给孩子们非常大的鼓励,让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并积极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去与这种形像相配,当然更不会自杀了。
  6. 神以真理和恩典对待我们,祂将救恩白白地赐给我们。同时告诉我们,什么是应该做的。父母要学习神的様式,管教子女,指引他们应该走的道路与应该有的行为。可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也要用恩典来对待他们,饶恕他们的过错,除了让他们去承受过错的后果以外,不必添加另外的惩罚,这样,他们也会学会用恩典对待别人。
  7. 儿童/青少年需要正规的、健康的团体生活,而且教会是一个敬拜神的团体,有牧师、教师、辅导来引导孩子做有意义的活动,益于身心灵的发展。
  8. 基督徒人生的目的是荣神益人。教会会常组织一些外展活动,牧者会带着年轻人出去帮助穷人,或到穷乡僻壤去传福音,这种施舍、牺牲的精神是孩子们需要的,可以增强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感。
  9. 教会会给予会员很大的支持力量,尤其是青少年的团契,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可以讨论感兴趣的、有疑难的课题,彼此挑战,彼此扶持。比如有一位大学生发现他同学有自杀的念头以后,就用爱心说服他去参加团契,去看心理治疗师,那位大学生因此得救,并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10. 圣经的话语、祷告,肢体的关怀都是基督徒在抑郁或危难时最好的帮肋。笔者有两位成人朋友,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走出抑郁症。

 

六、注意下面几种危险的情况

  1. 有人利用基督教,来掩饰、遮盖他们邪恶的作为,例如性侵以及其他虐待行为,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吸引软弱的、不被爱的儿童/青少年加入他们的组织,然后用威胁控制他们,不让他们离开。
  2. 有一些孤立的基督徒家庭,他们不大与其他基督徒来往,严厉地遵守教规,以表现自己的敬虔为骄傲,但是无情地要求子女顺服,如果子女不顺服,会严厉处罚,甚至虐待儿童。
  3. 另一种看来很敬虔的基督徒家庭,父母很疼爱孩子,但是无力管教他们,就用圣经的话来教训、甚至威胁子女,要求他们达到圣经的标准,可是自己却假冒为善,既不公义又没有恩典,使得年幼的子女思想混乱,到青少年时,会产生愤怒、叛逆,选择去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这几种危险的情况,尤其需要我们基督徒父母警醒。

 

作者是美国布朗大学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30多年心理辅导经验,现已退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