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父亲情节”中得释放的马丁·路德(陈世贤)2021.09.29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09.29

陈世贤

 

新教的建立,跟16世纪宗教改革的先驱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息息相关。路德原本是天主教的修士,由于看见当时教会的腐败,决心发起改革,结果促成基督新教脱离天主教,独立为一个大宗派。

 

苛刻的父亲

路德出生在神圣罗马帝国(今天的德国),父亲汉斯·路德(Hans Luther, 1459-1530)原为农民,后来成为承租矿场与冶炼厂的矿主。

汉斯对小马丁寄予厚望,期待他能成为杰出的律师,跻身上层社会。因此,当马丁不到6岁时,父亲就将他送进当地的拉丁文小学读书。

路德回忆这段经历时,以“炼狱”形容这间学校,并说:“学校如监牢,教室如囚房,老师像残暴的狱卒,学生像马厩的驴子。”

然而,老师再怎样残暴,也比不上路德那苛刻父亲——汉斯一个上午可以殴打孩子超过10次。汉斯在外是模范公民,一丝不苟地勤奋工作,在家却对儿子们暴力相向,以大发脾气的方式来控制孩子。他的责打不是出于爱与正义,而是源于专横与怨恨。

汉斯认为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但小马丁认为,父亲外表严谨,实质上却是个酗酒、愤怒、不能自我控制的人。他在家人身上发泄,却找借口说自己是正义的法官、努力的监工。

有些传记作家认为,马丁对父亲的恐惧,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他。因此,令他对“权威”有种又恨又害怕的情感(注1)。

 

是你在恨祂

马丁长大后,依照父亲的期待,攻读法学博士。不过,在一次差点丧命的意外后,他献身作修道士。这令他的父亲大发雷霆。父亲的长年专制,造成了他心中对父权的强烈反感。他后来将这些怨恨与怀疑,投射到天父身上。修道院的老师不得不提醒他:“上帝并不恨你,是你在恨祂。”(注2)

成为神学博士之后,他开始讲授圣经,却仍然在这一问题中挣扎。有一次,他思考《罗马书》1章17节:“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他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每当他想到“上帝的义”时,想到的就是上帝的公正无私。凡行不义之人,上帝都必定像法官一样惩罚他。

路德虽然不断行善,但仍觉得自己污秽、肮脏。因此他心中总是恐惧万分,觉得这位公正的上帝总有一天会责罚他。

 

终于明真相

“我不爱这位公义而震怒的上帝。相反地,我恨祂,并向祂发怨言。不过,我还是紧抓住保罗的话,誓要弄清楚祂的意思。”(注3)他说。

直到有一天,他顿悟——拯救我们的“耶稣基督”,就是“上帝的义”,也是上帝的怜悯和恩典。“如果你真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主,你就立刻有了一位恩典的上帝……你就能看见完全的恩典和丰富的慈爱。在信心里看上帝,你就看见祂为父的心肠,其中没有愤怒,全是恩典。那看上帝是愤怒的人,没有正确地看见上帝。”(注4)

终于,路德看见,“恩典的上帝”是天父的真面目。祂不以虐待罪人为乐,反而预备救恩、施行拯救。

故此,他在《小问答》中,如此解释《使徒信经》的第一句话“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

“这是什么意思? 我信上帝造我和万物;赐我身体、灵魂、耳目、百体、理性和感官,并且继续保存。衪又赐我衣履、饮食、屋宇、家庭、妻子、儿女、土地、牲畜,和我拥有的一切。为养活我身体生命,衪每日丰富地供给我一切所需用的。无论有什么危险、凶恶,衪护庇、看顾、保佑我。这都是出于衪为父、为神的良善和怜悯,并不是因我有什么功劳或配得。为这一切的事,我有责任感谢、颂扬、事奉、顺从衪。”(注5)

终于,路德在提到“天父”时,想到的是“护庇、看顾、保佑”的行动,以及“良善和怜悯”的心肠。

 

结语

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承担了人悖逆之罪,所以祂在十字架上对天父高喊:“我的神、我的神,你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提摩太·凯勒牧师(Tim Keller)说:“耶稣失去了祂与父神的关系,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有一个以上帝为父的关系。”(注6)耶稣付出了代价,所以上帝可以成为我们的父。而这,就是上帝的义,这就是福音,一个使人得生命的福音。

 

注:

1.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台北:心灵工坊,2017),页145-146。

2.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台北:心灵工坊,2017),页134。

3.Roland Bainton, Here I Stand A Life of Martin Luther (Nashville, Tenn: Abingdon, 1978), 49.

4.同注3。

5.马丁‧路德,《小问答》之〈使徒信经问答〉,第一段释义。

6.提摩太‧凯勒(Tim Keller),《祷告解密:经历与上帝一起的敬畏和亲密》(台北:希望之声,2016),页117。

 

作者毕业自中华福音神学院、普林斯顿神学院,目前于台湾康华礼拜堂牧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