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宣教史的榜样和教训(4之1)——唐朝至元朝的基督教(苏文峰)2021.10.19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10.19

 苏文峰

 

编注:本文是为2022年即将出版的《宣教心视野》(Perspectives)中文修订版而写,全文约一万两千字,分四次先在《举目》刊登。

 

中国宣教史,是神国救恩大故事中的一篇史诗。这一个篇章的主旋律,与全本圣经普世宣教的呼召,一脉相传。

第7世纪起,许多来华传教士筚路蓝缕,开辟禾场。在这披荆斩棘的历程中,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宣教士都发现,中国社会有其自满自足的人本化体系。虽然到了20世纪经过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和后现代浪潮的冲击,这坚固的营垒逐渐解构,但混合传统和现代的阻拒仍然以各种形式发力。基督徒期盼的中国福音化、文化基督化的远景,是可望也可及吗?

当今的福音传人,可以从古今中国宣教历史的一连串故事中,活学活用属灵的榜样和教训。因为没有历史,就没有身份;没有立场,就没有胸怀;没有故事,就没有使命。

让我们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一、唐朝的景教(635-845年)

景教原属于基督教的旁支聂斯托留派(Nestorians)。

唐太宗贞观9年(635年),景教由波斯传入中国。

景教在唐朝传教约200年,最隆盛时与佛教相当。《景教碑》描述“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但经历唐武宗会昌5年(845年)排外禁教后,仅仅1年时间,就一蹶不振。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景教碑

 

榜样

1.译经

译出几十卷新旧约单卷及诗歌。

2.从事医疗、社会救济。后世来华的传教士,都采用类似的模式。

 

教训

1.中色化(注1):圣经翻译及表达信息时,套用当时的佛、道教术语。例如:天尊(上帝),蒙度(得救),天宝藏经(《诗篇》)、明泰法王(《马太福音》)、寺(教堂)等。

1908年敦煌发现的景教诗歌《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2.景教初次入华,过份的依附(Adaptation)本地语言文化,结果失去了福音特色,被本地文化同化。

3.政亡教息:仰赖朝廷支持,未扎根于民间,未培养本地人才。因此当政权衰落或禁教时,传教工作也随之式微。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宣教历史中,屡见不鲜。

 

二、元朝的也里可温教(13-14世纪)

景教在元朝再次传入后,称为也里可温教,大多在蒙古族及边疆民族中宣教。虽然内地也相当普及,但汉人信徒很少。元朝灭亡后,也里可温教也逐渐衰落。

 

榜样

1.向王公贵族传教,得到领导阶层的认同。

2.在各地广建“寺院”(教堂)。

 

教训

1.也里可温教没有长远具体的宣教计划,主要采取自然发展(Natural Development)的宣教方式。

2.与佛、道两教互争地位,引起排斥,颇为不智。

3.与唐朝的景教一样,宣教差会的总部远在波斯,又未能培植本地圣职人员,因此未能在中国生根建造。

 

三、明末清初的天主教(16-17世纪)

天主教早在元朝时期,已派特使来华通好并传教,但未持续。

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欧洲的改教运动之后,天主教力图扩展宣教领域,1534至1538年成立的耶稣会(Jesuit Order)最具代表性。

明朝末年,天主教尝试再入中国。1582年,意大利人罗明坚(Michele de Ruggieri,1543-1607)到达广东肇庆,随后传道建堂,是天主教正式入华第一位传教士;而最成功的首推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

利玛窦传教

利玛窦1583年到广东肇庆传道,以20年时间精研中国古籍文化,并传授天文、地理、历算。1601年入北京讲学,带领士大夫多人入教,最著名的有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他著述20几种,饮食起居服饰与中国人完全相同,1610年死于北京。

天主教务在利玛窦入京后大有发展,1605年天主教徒只有200多人,1635年增至全国神父24人,修士5人,在12省设17个传教站。1651至1664年间教徒约十万四千人。

 

榜样

1.切入点:介绍中国所需的西方科学技术,深受欢迎。

2.著书立说:除介绍科学外,也说明教理,写圣经批注及灵修课程,订立教规。例如:利玛窦的《天主实义》,有正篇、续篇,对教义的分析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都有很高的水准。

3.力求与中国文化融合:耶稣会“道成肉身”的精神和“精通国学”这两项,都成为后来宣教士的模范。他们提出的“合儒→补儒→超儒”宣教原理,也极有远见。

 

教训

1.迎合与混合

耶稣会允许祭祖祀孔,并力求由文化层面影响中国,采迎合(Accommodation)当地习俗的方式。此作法虽可减少抗拒,但却落入混合主义(Syncretism)的危机中。

当时,中国的天主教徒虽然暂时与民间相安无事,但没有面对阻力,没有经历属灵争战,没有进行思想对话,没有经历文化的汇通与转化,信仰根基不会稳固。(注2)当康熙、雍正先后颁令禁教以后,教会在中国的“有花无根”光景就会显现。

2.合儒→补儒→超儒

这种三段论的宣教步骤,言之有理。但补儒及超儒必须有圣灵的大能、超越的信息、有效的传讲和感人的生活见证,并配合扎实的学识;否则:合儒有成,补儒有限,超儒无功。

3.礼仪之争

当时天主教其它差会,如道明会(Dominicans)和方济会(Franciscans)等,对中国文化习俗采对抗(Confrontation)态度,强令禁止教徒祭祖祀孔,视为跪拜偶像。宣教团体之间发生激烈争执,结果遭政府干涉,禁止传教约达100年。

 

注:

1.笔者使用“中色化”这个名词,参考:温以诺,《中色神学纲要》,加拿大恩福协会,1999。

李民举,《景教与西游记》,波士顿:中国基督教理学协会代理,2012。

2.探讨如何转化华人祭祖文化的较新著作,建议阅读:温永生,《慎终追远迎复兴》,台北:天恩出版社, 2014年修正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