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后的王国 ──南国犹大(下)(陈庆真)

陈庆真

(续上期)

本文原刊于《举目》29期
3. 约西亚信仰重整

          希西家以后,犹大国王中能效法他事奉耶和华的也只有约西亚了。圣经没有解释为何在邪恶的玛拿西、亚们之后,会有一位在年少(16岁)就寻求神的贤君。圣经学 者认为约西亚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与他同时的众先知的影响。例如先知西番雅,女先知户勒大(《王下》22章,《代下》34章)对百姓的教诲和警戒, 必定激励约西亚对宗教重整的决心。

         最重要的,应是和约西亚年纪相近的先知耶利米。耶利米生长在耶路撒冷西北三英哩的小城,幼时必定常随父母往耶路撒冷献祭。按照《耶利米书》1章2节所记推算,约西亚王宣布信仰重整的第二年,就是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的那一年。

           就在这时候(大约公元前 626年),近东国际局势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强悍的西徐亚人(Scythians)以及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分别为亚实基拿及歌篾后代, 《创》10:2-3)由高加索南下,风卷残云般地扫荡了叙利亚及巴勒斯坦北部,瓦解了亚述帝国的西境,威力直逼埃及。

           而同时,米索不达米 亚的迦勒底人(Chaldean)窜起,摆脱了亚述帝国的控制。约西亚趁隙停止了对亚述的朝贡,全心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扫黄扫黑运动。他洁净耶路撒冷及圣 殿,除掉邱坛、木偶、彫刻及铸造的偶像。拆毁巴力祭坛、打破偶像、将约柜放回至圣所。并且在灰尘中找出了律法书(《王下》22:8)。专家们认为,约西亚 找到的律法书就是《申命记》。

           考古学家新近在靠近以东的艾哈芝瓦城堡(Ein Hatzeva,圣经中的他玛,《书》47:19),发掘了近百件看来是在约西亚时被捣碎的邱坛、石像、祭坛、香炉等。这里原是古代有名的“香料路” (Spice Route)。沿路所建的神庙,提供了商人路过时,求神祈福的歇脚站,盼望这里的木头、石头偶像,保佑他们此行能够“招财进宝”。他玛城是犹大国当时最南 端的边界,足见约西亚革新的心志是多么地坚定,他的扫荡运动又是多么地彻底。(注7)

4. 小古董、大价值

          就在这段犹大国独立抵挡外强的时候,民间的生活和信仰是什么个状态呢?有时考古家在无意中发觉的小玩意,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连圣经都未曾记载的历史背景。例如 考古家从地中海滨梅撒哈沙雅胡(Mesad Hashavyahu)城堡的市政中心地下,找到了约西亚时代大量的“爱琴海型”陶器,及许多碎陶片。其中有一片记载了一件有趣的法律诉讼案,投诉者是一 个犹太人,向市政官抱怨他拿去典当的外衣,对方未在日落之前归还他(《出》22:25-27,《申》24:10-13),以及某某人不守安息日等等。从这 些纪录看来,当时该沿海城堡必也在约西亚王的管辖区内。

            考古家巴凯(G. Barkay)在耶路撒冷城西南锡安山对面的欣嫩谷(Hinnom Valley)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家族坟墓,里面有95具骨骸,以及至少250个家用陶器。由陶器制造的时代看来,这个墓大约是公元前七到五世纪,也就是犹 大国独立存在,到被放逐巴比伦的一段时期。从其中最完整的一个墓中,考古家找到了两个极为精致的纯银古卷。较大的长4吋、宽1吋,小的长1.5吋、宽 0.5吋,看来是大户人家大人及小孩佩戴的“经文匣”(图七)。有时考古物据的重要性和它的大小成反比。

         这个小小古卷的价值,不在于它是纯银打造,而是展 开刻在上面的经文:“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这不就是牧长们在聚会结束时的祝祷词 吗?(《民》6:24-26)。其实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民间经文佩戴,它的价值媲美死海古卷。(注8)

        若说死海古卷将最早抄本与原本时间拉近了一千年,那么这个“纯银古卷”,不是将时间又拉近了四百年吗?它们除了再次地証实希伯来文士抄誊的谨慎与认真,也証明在乱世之中,仍有敬虔的父母,用神的话吩咐儿 女:“要(将神的话)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申》6:6-8)

四、犹大国的灭亡

           尽管约西亚努力的改革,百姓若执迷不悟,仍 然是孤“君”无力可回天。约西亚在米吉多死于法老尼哥刀下。(《王下》23:29)这以后,接续作王的约阿斯、约雅敬、约雅斤又回到迦南地信仰,而且变本 加厉!到了一个地步,耶路撒冷城内的偶像之多,超过犹大任何城镇。也难怪先知撒迦利亚在书卷结尾时,对国运的祈祷,是盼望有一天:“当那日,在万军之耶和 华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亚》14:21)

           公元前601年,这时的亚述帝国已日薄西山。由迦勒底兴起的尼布甲尼撒联同玛代人轻取尼尼微城,成了近东的新霸主。

1. 巴比伦年代纪

          我们后人能知晓以色列的亡国经过,是因亚述国的年代纪提供了和圣经平行的记载。可是对犹大的灭亡,考古学家却是到了20世纪中叶,才从巴比伦的文献中,証实 了圣经对耶路撒冷沦陷的记载。像许多古文献一样,这些巴比伦石版文件早在19世纪就被大英帝国博物馆收买,堆积在博物馆地下室,等待那一位研究生撰写论文 时,才肯煞费苦心地将一些石块上的文字翻译出来。

        直到1956年,才找到一块记录尼布甲尼撒王进攻耶路撒冷的石版。历史官一反他们惯常夸大的口吻,而是平 铺直述的:“到了第七年,克斯里欧(kisleo)月,巴比伦王率大军进攻叙利亚及巴勒斯坦,他们在耶路撒冷城外扎营。到了亚达(adar)月第二天,王 攻陷了耶路撒冷城,擒住了他们的王,并为他们立了新的王,然后满载着贡物返回巴比伦。”(注9)

           若把巴比伦和犹大的历法相比较,立刻就可 确定尼布甲尼撒王率领大军出发的时间,是公元前598年12月,那时的犹大王是约雅敬。而他攻陷耶路撒冷城是公元前597年3月16日,所立的新王是西底 家。可惜考古家找到另一相似石版的纪录,则是从公元前556年开始。这期间独缺了我们最有兴趣的586BC的记录。我们相信这石版终有一天会出现,这样我 们就能从尼布甲尼撒王的角度,了解巴比伦军队疯狂捣毁耶和华殿的心态,并为失踪的约柜寻些蛛丝马迹!

          我们虽然没有耶路撒冷城沦陷当天的记 录,但是却在城东南25英里的拉吉,找到了一块考古家称为“拉吉信586”的碎陶片,是拉吉总司令官雅欧希(Ya’osh)的呼救信。当雅欧希看见附近亚 西加(Azekah)前哨站的火讯灭了,心知大势不妙,便写下他的祈祷信:“愿耶和华带给我们城主平安的信息!就是现在!就是现在!”可惜,平安的信息再 也不会来了。代之而来的,是敌人的火把,将全城付之一炬。(《王下》25:8-10;《耶》39:8)

2. 余烬中的宝贝

          尼布甲尼撒王的大火烧毁了城墙,烧平了房屋殿宇,烧焚了芦苇草书卷,烧尽了犹太人的希望,可是有什么是火烧不掉的呢?有的!1982年,在大卫城被尼布甲尼 撒焚烧的那层,原本以色列“外交部”(House of Ahi’el)的低层阳台下,发现了一个小小储藏室,内有51颗泥印章。它们在烈火窑烧下反倒固定了上面的刻划。其中有一个泥印上的名字为“沙番的儿子基 玛利雅”(Gemaryahu the son of Saphan)。这位“基玛利雅”不是别人,他是约雅敬王的文官,《耶利米书》中一再提到的文士(《耶》36:10-12),也是那位苦口婆心一再谏诤约 雅敬王不要烧掉《耶利米书》卷的那位忠仆(《耶》36:25)。

            另外还有一块泥印上刻的是“尼利亚的儿子巴录”(Berekhyahu [Baruch],son of Neriah the scribe)。(《耶》32:12)这个“巴录”就是耶利米的贴身文士!也是那个陪同耶利米,被耶和华隐藏起来,免得被约雅敬捉拿的巴录!(《耶》 36:26)值得一提的,是最近(1987年)考古家又在同地发现了另一块巴录的印章,通常是用来封在写好的书卷上的。被封的芦苇书卷早化为灰烬,巴录的 印章却完好地存留下来。(注10)尤为可贵的,泥章上面还留了指纹。(图八)而且很可能就是巴录的指纹!

         既然巴录是耶利米的文士,他必然是亲自将耶利米的 文件封印的人,也可能是最后一个用这印章的人。文件是《耶利米书》记载的那份地契吗?(《耶》32:14)还是其它书卷?书卷中写了什么?是《耶利米书》 的抄本?抑或是《耶利米书》的原本?总之,我们拥有一个珍贵的指纹,这个指纹属于一位忠君爱国的文士,而这位文士参与了举世无双圣经的书写!

3. 圣城、圣殿、约柜

           耶路撒冷听凭洗劫。“迦勒底王将神殿里的大小器皿,与耶和华殿里的财宝,并王和众首领的财宝,都带到巴比伦去了。迦勒底人焚烧神的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 用火烧了城里的宫殿,毁坏了城里宝贵的器皿。”(《代下》36:18-19)接到毁城令的是“护卫长尼布撒拉旦”(《王下》25:8)。他是尼布甲尼撒的大臣,以“拉布塞里迪纳姆”(Nabu-seri-Idinnam)出现在巴比伦朝臣的名单上。

         那么圣殿里代表犹太人信仰的约柜呢?圣经上只字未提。历世 以来,许多传说声称找到了约柜。好莱坞也以它为号召提升票房,但约柜的所在始终是个谜。是否如公元70年,耶和华神藉提多将军毁掉了圣殿一样,取去那写在 石版上的旧约,为了和祂的子民另立一个任何强权都无法夺取,写在心版上的新约呢?(《耶》31:31-33)

          公元前587年,部分居民再 次被驱逐出境。(《王下》25:11)尼布甲尼撒王摧毁了连续统治400年的大卫王室。犹大国成为巴比伦的一个行省。剩下的人有的从山里隐藏处出来,发动 游击战争,并声称他们杀死了被巴比伦人任命为行省总督的基大利(Gedaliah)。因此圣经学家认为,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放逐,是对此事所作的报 复。(《耶》52:30)有一些犹大人逃往埃及,避免了这场放逐。(《王下》25:26,《耶》43:7)

          公元前586年,犹大国所有城 市前哨站的火讯熄了,所有的犹大城市都沦陷了,历史的帷幕降落在一块空地上。犹大国不复存在。“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祂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 民是有福的!”(《诗》33:12)可叹的是,分裂后的南北二国,既不惜福,最终只好双双葬身在“大河那边”。

注:
7. As reported in “Archaeology in Review,” Dispatch from Jerusalem 20:6, November/December, 1995, p. 3.
8. G. Barkay, “The Priestly Benediction on Silver Plaques from Ketef Hinnom in Jerusalem,” in Tel Aviv 19, 1992
9. D. J. 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aean Kings (626-566 BC) in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1956, pp.xii, 100, and XXI plates.
10. H. Shanks, “Fingerprint of Jeremiah’s Scribe,”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22:2 (March/April 1996), pp. 36-38.

作者曾任波士顿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她目前是美国校园团契的特约同工,负责欧洲事工。

相关文章:举目杂志第28期 分裂后的王国──南国犹大(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