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德
本文原刊于《举目》27期
每逢礼拜天,在教会讲道结束后,按照惯例,我会站在教堂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打 招呼和说声祝你平安。有的弟兄姐妹会对我说:“范弟兄,你今天讲得真好”;或“你讲的道对我很有帮助”,等等。要是在中国,我会直接说,真的,我讲得不 好。但若在美国,我就会说,感谢主;或者,谢谢你的鼓励。但我心里很清楚,退一万步说,即使我讲得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没有完全实现我所宣讲的一 切。
有时到远离教堂的营地中聚会,基督徒会约我个别谈谈,话题大都集中在如何成为一个真基督徒上。问问题的弟兄姐妹都很真诚,他们以为会得到清楚的答案,但实际情况却是,一方面有些问题我说不清;另一方面,他们在争取成为一个真基督徒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正是我面临的问题。
最近的一次是和一位大学生谈话。那天晚上演讲结束后,已经十点多钟了。这位朋友和我谈了他个人的挣扎,他非常想成为一个好基督徒,但经常失败,很痛苦,说著说著,他就流泪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安慰开导他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流泪了。我知道,我自己的生命中也有一些黑暗的地方,它们令我感到非常羞愧、非常痛 苦。谈话越深入,我就越清楚发现,我们的心灵深处都是一个垃圾场,虽然各自的垃圾不同,但都无法清理干净。
我和他谈到了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深深地敬重上帝那永恒不变的绝对理想,他绝不降低福音的标准,并且竭力活出上帝的标准。但是,托尔斯泰根本就无力活出上帝的标准,他承认自己有罪,行为下贱,并由此陷入失败与自责之中。
在晚年的一封私人信件中,托尔斯泰对批评他的人说:“不要因为我未能达到(上帝的理想)而判断上帝的理想,不要因为我们这些披戴基督名分而又不完全的人来判断基督”。
他说:“看看我现在的生活,再看看我以前的日子,你就会发现我是努力想要做好。我实在是没有做到基督徒标准的千分之一,我也为此而感到惭愧,但是我的失败, 并非因为我不想,而是因为我不能。请告诉我怎么才能从我四周诱惑的网罗中逃脱呢?帮助我,我就可以达到这些要求。即使没有帮助,我也希望我能够做到。你可 以攻击我,我也会自我批评,但是请不要攻击我所跟随的道路。也就是说,如果有任何人问我,我能为他指出方向。如果我知道这条回家的路,但是我醉了,岂会因 为我跌跌爬爬,颠跛而行,它就不再是一条正路了吗?”(注)
托尔斯泰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我没有达到基督徒标准的千分之一,深感失败。
是的,我们绝不敢降低上帝的标准,也不会放弃去追随主耶稣基督。但是,除非我陷入自欺,否则我就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如果只靠自己努力,我永远达不到上帝的标准。不是我不想,而是我缺乏这个能力。因此,尽管耻辱,但我还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我只能靠上帝的恩典,求祂赐给我达到祂的标准的能力。虽然这是我不配得的,一点也不配。
恩典,这是中华文化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
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久。最后,我请他在他的祷告中不要忘记我,求耶稣帮助我,在上帝面前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知罪的罪人。
注:摘自Philip Yancey著,《耶稣真貌》(The Jesus I Never Know),提比哩亚出版社,第148页。
作者原为马列哲学讲师,现住美国伊利诺州,自由传道。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