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2.01.03
黃奕明
我在大學時代讀过一本書,美學大師朱光潛的《談美》,從此誤打誤撞地進入了美學的領域。而身為音樂系學生的我,除了在音樂專業上精進之外,也開始探索什麼是美的本質。
面對事物的三種態度
朱光潛以一棵古松為例,提到人們由此而來的3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與美感的。
實用的態度,讓木商想到架屋、製器、賺錢等等。科學的態度,讓植物學家想到根、莖、花、葉、日光、水分等等。只有美感的態度,讓畫家全神貫注在古松本身。古松對於他而言,是一個獨立自足的世界。
朱光潛說:“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絕緣,便是美感的態度的最大特點……脫淨了抑制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動,叫做‘直覺’。直覺所見到的孤立、絕緣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經驗就是形象的直覺。美就是事物呈現形象於直覺時的特質。”
雖然他闡述的是偏重視覺的美感經驗,但是用於聽覺亦然。人們對一首歌曲,也同樣存有3種態度:
實用的態度,讓唱片商想到發行、宣傳、賺錢等等。科學的態度,讓音樂學家想到旋律、和聲、節奏、配器、曲式、風格等等。只有美感的態度,讓作曲家、演唱者與聽眾,全神貫注在歌曲的本身。歌曲本身,於他們便是一個獨立自足的世界。
文化工業影響了詩歌創作?
德國社會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音樂家的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對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做出了批判,主要有3點:文化工業的商品化、標準化,與強制化(註1)。
阿多諾所批評的現象,即出現在每年“基督教國際版權許可組織”(Christian Copyright Licensing International, CCLI)投票選出的一百首暢銷詩歌中——許多詩歌雖然大受歡迎,卻未必能通過美感的審視。例如詩歌Good Good Father(《美好的天父》),旋律基本上只有3到4個音,節奏也沒有複雜到像是饒舌歌。整首歌可以說是一種喃喃自語式的吟唱。
而歌詞,更是令我憂心忡忡。以下是副歌的中文翻譯:
You’re a Good, Good Father
祢是美好的天父
It’s who You are, it’s who You are, it’s who You are
那就是祢 那就是祢 那就是祢
And I’m loved by You
我是祢所愛
It’s who I am, it’s who I am, it’s who I am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這樣的詩歌,直接訴諸於一種自我催眠式的情感宣洩。流露的,是對天父的淺薄認識。
那麼,什麼才是一首好的詩歌呢?雖然每一個時代的音樂風格都不同,但是對雅俗、美醜、高下、好壞,都是有審美標準的。而讚美詩的創作,更需要有靈性的審美觀。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的希伯來原文,發音就是“哈利路亞”。這是一個命令式:你們“要”讚美!
什麼是讚美呢?顧名思義,就是稱讚別人的優點,像賢惠、美麗、大方,或是聰明、能幹、傑出等等。
耶和華是創造主,也是救贖主。因為我們透過大自然和心中的道德律,只能知道有神,卻無法認識祂,也無法憑自己有限的理性找到他,因此,祂透過聖經,讓我們認識祂。對這樣一位自我啟示的上帝,人唯一能做的回應,就是讚美祂!
在《詩篇》150篇1-2節,提到了對上帝的4种讚美:
第一,在上帝的聖所讚美祂
“聖所”的觀念,來自舊約,如:“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25:8)
聖所是上帝與人相會之處,是上帝顯現與臨在的場合。伊甸園是上帝為人預備的第一個聖所(參《創》2:7-8)。上帝在那裡向人顯現,與人相會。
人類墮落之後,會幕是以色列人按照上帝指示摩西的樣式所造的第一個聖所。之後,所羅門按照上帝指示所造的聖殿(參《代下》7:16),則在猶太人幾千年來念念不忘的耶路撒冷,這聖殿是以色列民敬拜的中心,曾被毀,又兩次重建,兩次重毀。
耶穌說過:“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參《約》2:19-22)這卻是指以祂的身體為殿。所以祂復活以後,敬拜的中心不再是有形的聖殿,而是在基督裡隨時隨地的敬拜!
到了今天,教會就是主的聖殿,是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我們要在這裡讚美祂。
另外,聖所也是天堂的預像,“因為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像),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神面前”(《来》9:24)。天堂是我們靈魂永恆的歸宿,而我們今天在地上的教會裡,就可以預嚐屬天的喜樂!
第二,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參《創》1:1)自然界是上帝造的,使無變有、無中生有。人是想像不出上帝的創造,因為人類的一切創作,都無法憑空出現。
宇宙演化的理論,就是人類想像、推理的結果。其中大爆炸理論假設:宇宙起源於“均勻且各向同性的高密度、高溫、高壓物質,並發生了快速的膨脹和冷卻……”至於這物質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爆炸?科學也只能保持緘默。
“那時晨星一同歌唱,上帝的眾子也都歡呼”(参《伯》38:7)。會唱歌的星星,您聽說過嗎?科學家證實了這一點!聲音和光都是一種波,高掛在天際閃爍的星星,的確會歌唱,而且已經唱了幾十億年了。
上帝不僅造了物質界的宇宙萬物,也造了非物質界,包括服役的靈——天使。“上帝的眾子也都歡呼”,說明了面對創造主,受造之物與受造之靈都要發聲讚美。
“你能繫住昴星的結嗎?能解開參星的帶嗎?你能按時領出十二宮嗎?能引導北斗和隨它的眾星嗎?你知道天的定例嗎?能使地歸在天的權下嗎?”(《伯》38:31-33)上帝不但創造了宇宙萬物,還護理着宇宙。這一切的奧秘,都是人不能識透的。
我們應該把榮耀歸給這位創造主!
第三,要因祂大能的作為讚美祂
上帝並非對人類漠不關心,相反地,祂在人類歷史中向我們顯現:“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這位在自然界自我隱藏的創造主,在人類世界以救贖主的身份顯現。“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參《太》1:21)
耶穌,意思就是“耶和華是拯救”。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耶穌基督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的預表——摩西只是以色列民族的救星,而耶穌基督卻是全人類的救主。
逃出埃及法老的奴役固然不容易,逃脫世界罪惡的轄制更困難。“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參《羅》7:18),若不親身經歷,無法體會。真正的“大能”,不是移山倒海的神通,卻是能改變人的內在生命。
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啟示出來的救贖真理,正是上帝在人類歷史中大能的作為的最佳的詮釋。因此,我們這群蒙恩的罪人,都要來讚美祂!
第四,按著祂極美的大德讚美祂
極美的大德,指的是“神的本性”。祂是聖潔、公義、慈愛的全能真神,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祂也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永生上帝。
“極美”代表了我們對“神的本性”的整體評價,這不屬於“感官美”,而是“靈性美”。這種偉大與崇高,超過了一般的審美境界,超出了因為看見祂所創造的自然界而發出的讚嘆,是因為蒙了祂奇妙的救恩而生發的感恩之心。
當我們單純地承認,祂是祂所是,唯有祂是真神,我們在他面前就只能臣服,說“哇!”而已。我們唯有用信心接受祂的啟示,用讚美向祂回應,用愛心見證祂的同在。
在凡事上承認上帝的主權,即便是遭遇苦難亦然,就是對祂極美的大德最好的讚美方式!而音樂,是神賜給人類讚美用的最佳工具——從創造之初,“那時晨星一同歌唱, 神的眾子也歡呼”,直到新天新地中敬拜唱的“新歌”(參《啟》14:2-3)。
藝術是特別禀賦以讚美上帝
音樂成為人與上帝相交、敬拜上帝時的重要“美感經驗”——不僅是聽覺的美,更是靈性的美。在地上,我們可以用豐富的音樂去讚美祂。
跳舞也是讚美的一種形式。大衛是聖經中有名的舞者。現今教會中對“跳舞讚美”有所爭議,其實這是文化的偏見。許多民族的舞蹈就很自然,中國古代祭典的樂舞也是有所講究的。
有些教會裡反對跳舞,是因為反對亂跳,怕教會受到世俗舞蹈的負面影響。其實,舉手、拍掌、作動作等,並不會惹動肉體的情慾。
除了詩、歌、樂、舞4種形式以外,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在教會的廣義上的讚美中,也應該佔有一席之地。例如,大至所羅門聖殿的榮美,小至主日會堂的擺設與插花,都是視覺藝術的範疇。
整體說來,讚美的形式,具有藝術性的表現。而藝術性正是上帝賜給人的特別稟賦,為的就是用來讚美祂!
註:
1, 陳學明,《文化工業》(台北:揚智文化,2003), 35-4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