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
本文原刊于《举目》24期
独特后现代
《倾听:爱的表达》一文,回答了“怎样向后 现代社会的人传福音”这个问题。其实,传福音本身即是一个传递的过程,就是把我们对神、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传达给一位朋友。这个传递过程是难是易,除了圣 灵的工作外,也要看宣传者的表达能力,与宣传对象的接受能力。表达的能力,除了宣传者本身对耶稣基督的认识和个人的经验以外,就是能否找到适合这宣传对象的切入点了。
其实,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的人,不论是后现代,还是过去的时代,都不能脱离人的本性,都需要被爱、被接受、被了解、被同情。但为什么后现代的人表现得这么特别呢?
后现代即是科技发达的时代。在这时代中,一切讲求“效率”及“速度”。这时代又充满了“资料信息”,以前需要花费无数时间才能搜集到的资料,现在在电脑网络 上,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集得到。由于“资料信息”充斥,任何一个论点,人们都能同时看到正反两面。也就是说,人们看到、听到的,全部都有正、反两面,没有 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因此,人们不再追求“绝对”,反而对任何所谓的绝对真理都存疑。
再者,后现代人能够得到无限量的资料,却不愿与人接触,也不善与人相处。他们是孤独的、闭锁的。他们对于不熟悉的人和事,都存著高度的敏感和怀疑。任何东西,若要他们接受,必须得先使他们感同身受、得出同样的结论。
以前,一个人孤单时,如果有人去探望他,请他吃顿饭,帮他搬个家,就可以把福音传给他了。现在,对于有后现代思想的人,这已不可能了。这不是说,探望、搬 家、吃饭,已经没有了价值,而是,后现代的人更在乎,这个帮助他的人的内心,是不是真的爱他,这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对自己有益处。
倾听的原则
哈克在〈倾听:爱的表达〉中说,所谓的“倾听”,并不是坐在一个人的面前,安静地等待对方讲完,自己好发言。倾听,是一种关注和同情,是全人完整的付出,包 括眼神,坐姿,也包括了心思。是由一个人的内心,通向另一个人的内心。也许,就是保罗所说的,“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 12:15)吧?
哈克所强调的是一种真诚的爱。这也是主耶稣在世界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倾听,是表现这真爱的第一步,是开启另一扇心门的钥匙。这是需要人付出时间,献上自己的生命的。
那么我们学习“倾听”时,要注意什么呢?
当我们愿意向一位朋友传福音时,我们要向爱我们的神,寻求一颗奉献的心、恒久忍耐的心、不受挫折的心,和完全包容的心。
对这位朋友所引以为傲的信念,应先有准确的认识。这也是哈克所说“要去读书”、“读与我们的兴趣不同的书”的原因。
在和这个朋友交谈时,我们很容易会带着分析的心态,找可以辩驳之处。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对方,明白他所说的内容,而不是要去攻击他。当我们存著了解的心态去交谈,我们才能客观地去听。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我们不能带着先入为主的假设去交谈。
当那个朋友的看法,与我们的看法不同时,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我们要自问,他对真理的执著,他寻求心灵的满足,是不是与我们有共同的地方呢?我们能把握住共有的特点去沟通吗?
在察觉到有不同意见之时,我们应该寻求了解,而不应该针锋相对。我们要尊重对方的领受,而不强求他去改变。我们也应记住,要用第一人称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不会伤害到对方的感觉。
要有谦卑的心,要了解我们所有的都是由神而来的,没有任何可夸之处。因此,我们心中会有踏实和稳重,也不会被对方的言辞所激怒。如果我们所说的被接受了,就感恩。如果我们所说的被反驳,也不必气馁。不要以为对方在攻击自己,只能以平静的心来承受。
抱着了解对方的心情,我们心中的不安与恐惧就会减少,彼此之间的信任也会逐渐增加。这样,彼此的心也会更加开放。
“快快地听,慢慢地说”(《雅》1:19)。倾听之时,要减慢我们反应的速度,回想一下,对方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怎样用词才不会触怒对方?我们怎样才能表达我们的诚意呢?
重要第一步
“倾听”是了解对方的第一步。当我们能全神贯注地听,我们就能了解对方在说什么。若能一直持有这种尊重与接受,那么无论何种背景,何种文化,何种时代,我们都能培养起心灵的交流。
后现代的人虽然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对事情有绝对的认知。然而,他们也未否认绝对真理的真实性。他们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可能更愿意向超自然的可能开放。
而且,他们虽然认为所有个人的看法都是相对的,但是,他们也认为,即使是相对的看法,也可能与宇宙中绝对的真实相联接。
因此,向这样一位对自己有客观认知的人传福音,可能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么困难呢!对方在信任我们后,可能会更开放地接受我们所传布的信息﹗即使再退一步,也会如哈克在〈倾听:爱的表达〉中所说:“就算对方不接受我们的信仰,但是,我们曾爱过他们,就像天父爱我们一样。”
作者为专职主妇,现居旧金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