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哀哭的人同哭 ──《傾聽》讀後感(清溪)

清溪

本文原刊於《舉目》24期

獨特後現代

    《傾聽:愛的表達》一文,回答了“怎樣向後 現代社會的人傳福音”這個問題。其實,傳福音本身即是一個傳遞的過程,就是把我們對神、對耶穌基督的信仰,傳達給一位朋友。這個傳遞過程是難是易,除了聖 靈的工作外,也要看宣傳者的表達能力,與宣傳對象的接受能力。表達的能力,除了宣傳者本身對耶穌基督的認識和個人的經驗以外,就是能否找到適合這宣傳對象的切入點了。

        其實,無論是哪一個時代的人,不論是後現代,還是過去的時代,都不能脫離人的本性,都需要被愛、被接受、被瞭解、被同情。但為什麼後現代的人表現得這麼特別呢?

        後現代即是科技發達的時代。在這時代中,一切講求“效率”及“速度”。這時代又充滿了“資料信息”,以前需要花費無數時間才能搜集到的資料,現在在電腦網絡 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收集得到。由於“資料信息”充斥,任何一個論點,人們都能同時看到正反兩面。也就是說,人們看到、聽到的,全部都有正、反兩面,沒有 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因此,人們不再追求“絕對”,反而對任何所謂的絕對真理都存疑。

        再者,後現代人能夠得到無限量的資料,卻不願與人接觸,也不善與人相處。他們是孤獨的、閉鎖的。他們對於不熟悉的人和事,都存著高度的敏感和懷疑。任何東西,若要他們接受,必須得先使他們感同身受、得出同樣的結論。

        以前,一個人孤單時,如果有人去探望他,請他吃頓飯,幫他搬個家,就可以把福音傳給他了。現在,對於有後現代思想的人,這已不可能了。這不是說,探望、搬 家、吃飯,已經沒有了價值,而是,後現代的人更在乎,這個幫助他的人的內心,是不是真的愛他,這人所說的,是不是真的對自己有益處。

傾聽的原則

       哈克在〈傾聽:愛的表達〉中說,所謂的“傾聽”,並不是坐在一個人的面前,安靜地等待對方講完,自己好發言。傾聽,是一種關注和同情,是全人完整的付出,包 括眼神,坐姿,也包括了心思。是由一個人的內心,通向另一個人的內心。也許,就是保羅所說的,“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 12:15)吧?

        哈克所強調的是一種真誠的愛。這也是主耶穌在世界上,所表現出來的愛。傾聽,是表現這真愛的第一步,是開啟另一扇心門的鑰匙。這是需要人付出時間,獻上自己的生命的。

        那麼我們學習“傾聽”時,要注意什麼呢?

        當我們願意向一位朋友傳福音時,我們要向愛我們的神,尋求一顆奉獻的心、恒久忍耐的心、不受挫折的心,和完全包容的心。

        對這位朋友所引以為傲的信念,應先有準確的認識。這也是哈克所說“要去讀書”、“讀與我們的興趣不同的書”的原因。

        在和這個朋友交談時,我們很容易會帶著分析的心態,找可以辯駁之處。這並不是一個好習慣。我們的目的是瞭解對方,明白他所說的內容,而不是要去攻擊他。當我們存著瞭解的心態去交談,我們才能客觀地去聽。所以我們要提醒自己,我們不能帶著先入為主的假設去交談。

        當那個朋友的看法,與我們的看法不同時,我們要有正確的態度,我們要自問,他對真理的執著,他尋求心靈的滿足,是不是與我們有共同的地方呢?我們能把握住共有的特點去溝通嗎?

        在察覺到有不同意見之時,我們應該尋求瞭解,而不應該針鋒相對。我們要尊重對方的領受,而不強求他去改變。我們也應記住,要用第一人稱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就不會傷害到對方的感覺。

        要有謙卑的心,要瞭解我們所有的都是由神而來的,沒有任何可誇之處。因此,我們心中會有踏實和穩重,也不會被對方的言辭所激怒。如果我們所說的被接受了,就感恩。如果我們所說的被反駁,也不必氣餒。不要以為對方在攻擊自己,只能以平靜的心來承受。

       抱著瞭解對方的心情,我們心中的不安與恐懼就會減少,彼此之間的信任也會逐漸增加。這樣,彼此的心也會更加開放。

      “快快地聽,慢慢地說”(《雅》1:19)。傾聽之時,要減慢我們反應的速度,回想一下,對方真正要說的是什麼?對方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怎樣用詞才不會觸怒對方?我們怎樣才能表達我們的誠意呢?

重要第一步

       “傾聽”是瞭解對方的第一步。當我們能全神貫注地聽,我們就能瞭解對方在說什麼。若能一直持有這種尊重與接受,那麼無論何種背景,何種文化,何種時代,我們都能培養起心靈的交流。

       後現代的人雖然認為,沒有任何人能對事情有絕對的認知。然而,他們也未否認絕對真理的真實性。他們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可能更願意向超自然的可能開放。

       而且,他們雖然認為所有個人的看法都是相對的,但是,他們也認為,即使是相對的看法,也可能與宇宙中絕對的真實相聯接。

       因此,向這樣一位對自己有客觀認知的人傳福音,可能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困難呢!對方在信任我們後,可能會更開放地接受我們所傳佈的信息﹗即使再退一步,也會如哈克在〈傾聽:愛的表達〉中所說:“就算對方不接受我們的信仰,但是,我們曾愛過他們,就像天父愛我們一樣。”

作者為專職主婦,現居舊金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