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介﹕《重识耶稣》(文╱曾思瀚 海风╱译)

文╱曾思瀚 海风╱译

本文原刊于《举目》23期

       《达芬奇密码》一书似乎是当前美国最热门的话题,根据这部小说所拍摄的电影也已在各地的电影院上映。如此轰动的现象,使许多圣经学者与神学学者跳上了游行队伍前面的乐队车,从基督徒的角度对这本书以及这部电影作出适当的回应。

        这些作品中最新的一本是《重塑耶稣:达芬奇密码和其他玄疑小说没有告诉你的》(注)。 它已与电影在5月19日同步发行。由于作者的好意,我有幸在它问世前,拜读了这本书最后的草稿。这是一本智力与心灵的宴飨,也是我希望如果我有时间和专业能写出来的一本书(偏偏我都没有)。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本出于爱而写成的书,是作者钻研一生的心血,只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这是我们期盼了很久的作品。

       虽然已经有其他学者许多出色的作品,但不是有太多作品能达到本书的广度和深度。本书是由此领域中两位杰出的学者合著的。华理士(Daniel B. Wallace)以其时代尖端的著作《希腊文法进阶》(Greek Grammar Beyond the Basics)而闻名,该书得到许多神学院的采用。他也是国际知名的圣经手抄本专家。

       索伊(M. James Sawyer)则是即将问世的Survivor’s Guide to Theology(暂译《神学求生指南》)的作者,该书将由校园书房出版社(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 Press)译成中文,紧接着英文版出版。两人结合了彼此的专业──华理士的新约训练和索伊的历史神学训练;科莫索斯基(J. Ed Komoszewski)嫺熟的写作风格与新约研究,使这部杰作更值得参考。由于在圣经研究、历史神学和系统神学间的平衡,使得最后的成品非常出色。当我 愉快地阅读这本书时,不禁联想到,还有哪本书能使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聚在一起,探讨同一个问题呢?

        这本书也很鲜明地反对一个错误的信念, 即认为从历史╱系统神学所得到的历史正统,与日新月异的圣经研究所得到的新洞见是不一致的。这两个学科互相合作的结果,为电影《达芬奇密码》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答案。读者不应认为这本书只是对这部电影的回应而已,它所作的要远大于此。这部电影只是这本迟来的护教作品的起点而已。

        以逻辑的风格,本书从耶稣的起源开始谈起。借着查考其来源,本书列出了有效来源的标准,也对其他无效的来源进行了对比。然后,它开始鉴别并描述历史上的基督。最后,它的讨论并不限于圣经,也讨论了基督教与古代类似耶稣故事的虚构神话。

       本书的整体论证证明了《达芬奇密码》的倡导者布朗(Dan Brown)所提出的论证,不过是让旧模型穿上新衣。一旦把外衣剥除了,只会让人看见里面的核心都是老旧陈腐的。我们可以用本书一开始的叙述来总结:“尝试重塑耶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了不让读者误会本书不过是对一个老问题的老旧解答之重新包装,作者采用了新的和旧的研究,并且以一个新方式来说明这个老 问题。借着暴露这些问题的本质(即,穿上了新衣的老旧论証),作者消除了围绕着布朗的书的神话光环。作者成功地証明了以下的论点﹕

        第一、 对圣经来源的疑问并非新事。作者正确地使用了历史的方法,而不是神学的方法,以避免采用一个先验的进路来看圣经。他们将圣经当作任何其他的书,来証明它 “不只是另外一本书”。这个进路真正有趣的地方是他们刻意或潜意识地証明了怀疑者也同样使用了一个神学的进路来否认历史文件的历史性。

       其次,在检视口述理论时,作者正确地特别注意到第一世纪口语沟通的重要性和其处境。这样作的结果是,他们成功地揭穿现代人的心态──认为印刷的报刊会比较正 确,因为古代人依赖的是记忆,而不是写下来的文字。让现代人惊讶的是,古人凭著记忆,回忆的能力反而更强。从我个人对口述理论(延伸自人类学对部族口述) 的研究,作者的主张是正确的。这个方法本身与它所传递的信息同样重要。

        第三、对于那些在学院中学习的人来说,作者最大的贡献是他们有能力 在每一个论点上回应耶稣学会(Jesus Seminar),即对历史的耶稣一般性的研究。耶稣学会提出了许多对经文具挑舋而有趣的问题,但他们的方法论并非毫无漏洞。本书作者的写作,颇能直接、 诚实地和他们的方法对话。面对方法论的议题,直接与诚实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在对圣经经文与正典的讨论上,我们就能真正看出华理士对新约 手抄本的专业知识以及索伊在历史神学的精通。这些资讯对一般平信徒来说,通常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然而,作者们使用活泼的例子与平常的语言,成功地将这个 议题简化了。即便如此,我发现某些地方对一般读者来说,还是太过技术性。这不是说破解一些技术的层面是必要的,而是说一般读者如果愿意涉入更深,将会得到 适当的回报。

       第五、作者们以一个具说服力的方式反驳怀疑者对基督神性的反对──借着提供他们“基督神性”的証据来描述耶稣,以及前尼西亚 教父们的看法(按﹕集中讨论耶稣神性问题的尼西亚会议是在主后325年召开的)。如此,他们証明了怀疑论者比那些明白耶稣是神的人,必须运用更多“自 由”,即添加许多经文没有的意义来解释圣经。

        第六、作者们讨论了一些许多福音派人士不敢碰但却很吸引人的话题,就是异教的神与耶稣故事间 雷同的部分。作者们提供了一个比普通护教学更好的服事,就是再度指出怀疑论者的解经问题。我认为从解经,而不仅仅是从“証据”来论証的妙处,是能深入问题 的核心,而这是现代主义者的模式(modernistic paradigms)所无法处理的。作者对批评者宣称基督教是受到异教神话的浸淫,并未让步。他们成功地証明,那些批评是受到基督教影响的异教神话要打击 基督教所提出来的。靠着解构这些怀疑论者的方法,他们在后现代怀疑论者实际的游戏中打败他们。这本书为护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这本书总体的价值不只是一些资讯(虽然这些资讯很重要)。作者的方法才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他们公平地使証据说话,此智力上的诚实,是本书强烈透露的信息。

       根据本书的整体论証,作者们从根基上给了我们一些真正有益的洞见。他们指出此庸人自扰的根源,是美国社会对圣经的无知。当无知伴随着怀疑,其混合的产物就是 致命而具爆炸性的。这是对所有相信基督教的研究者一个伟大和明智的警告,要他们继续以敬拜的态度进行研究。躲在书本的象牙塔中,或改写昨天的讲义,都不是 办法。

        新的研究,如同这些细心的学者所显示的,証实、坚定了,而不是摧毁了我们对教父们的信心,特别是当透过信心的眼镜所作的诠释时。虽 然古典的作品如麦道卫(Josh McDowell)的《铁証待判》(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对持现代主义立场的听众仍有其地位,本书所处理的是当前最新、最热门的议题。从某方面说来,它补充了《铁証待判》所遗留下的巨大的研究漏 洞。在许多方面,它超越了《铁証待判》的有效性和其方法。它的价值在未来仍会持续。

        在读完全书之后,我认为它对教会和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很 重要的服事,在未来的日子会是一个资源,因为它整合了许多不同的专业训练。这本书为有关耶稣的问题提供了整全(one-stop)的解答。我希望它能被翻 成中文,因为它会取代许多老旧的有关耶稣的护教作品,这些作品已无法搔到后现代怀疑论者的痒处。老式的回答是苍白而不相干的。因为它们不再能引起世俗的人 文主义者的反应。如果这本书没有被翻译,英文版也是相当容易明白的。每一个能阅读英文的基督徒应该细嚼这本书提供的论証。作为一个稍有见识的读者,我必须 恭贺作者,这真是一本好书。

注:暂译。Daniel Wallace, M. James Sawyer, J. Ed Komoszewski, Reinventing Jesus (forthcoming; Kregel, 2006).

作者为英国雪菲尔大学哲学博士,主修圣经研究。目前任教于海外神学院,主授新约。

编者按:读者可参看本文作者在2004年12月第68期《海外校园》对《达芬奇密码》一书的评论:〈似幻似真──评《达芬奇密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