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2.07.18
晉達&小旭
《花束般的戀愛》是一部由土井裕泰導演、坂元裕二編劇的愛情電影, 2021年1月29日於日本上映,2022年2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其時代性和話題性在社會中引起了一陣不小的浪潮。
故事發生在東京的“明大前”車站,兩個大學生山音麥(菅田將暉飾,下文簡稱“麥君”)和八穀絹(有村架純飾,下文簡稱“小娟”)同時錯過了末班車,因此相識。
他們在深夜的居酒屋暢談喜歡的文學、音樂、電影、展會……很快,他們發現彼此的喜好和品味都驚人地一致。 “順理成章”地,他們墜入愛河,開始了長達5年的同居關係。
圖1:熱戀期的麥君與小娟
從相遇、相知到相戀,一切都順利、融洽。直到兩個人逐步進入社會,在一系列現實生活的挑戰後,他們的關係悄然發生改變。步調的不一致和價值觀的分歧,開始造成彼此間的矛盾,再加上缺乏有品質的相處時間、及時且徹底的溝通,兩人逐漸疏遠和冷淡,最後走向分手。
花束般的戀愛,曾經何等絢麗美好令人心動,而枯萎之時,更令人唏噓。
意想不到的深度
相較於與一些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片,該片的運鏡和佈景都很溫和,真實展現了後現代東京的魅力。劇組在設計劇情和對白時,盡可能地貼近現實和日常,避免了一些過於“出戲”的情節,以此引發觀眾的共鳴。片中亦在多處穿插著男女主的內心獨白,讓觀眾得以從內部窺見兩人的默契與分歧。
另外,影片當中可以見到一些日本電影中不太常見的現實場景。例如:坐落在居民區中的巨大瓦斯罐,著名動畫人押井守的友情出演,穂村弘、山田浩子、今村夏子、柴崎友香等諸多新潮作家的大名,大熱遊戲《塞爾達傳說》的出場,都無疑增強了這部電影的真實感。
對於深度熱愛日本文化的觀眾們來說,這部影片是一場激動人心的盛筵。
雖然這部影片當中大多數角色的愛情都以分手結束,但正是在這樣一種悲傷的氛圍中,愛情這一話題得以被嚴肅地討論,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深度。
浪漫關係的迷思與反思
對於一些長輩們來說,兩個人靠著“同步”和“默契”進入一段關係,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們可能會建議年輕人,尋找一個具有“互補”關係的配偶。
實際上,對於如今的時代來說,隨著網路的普及和資訊的爆炸,社會逐漸變得多元化,個體間也呈現越來越大的差異,,使得人和人之間的理解變得更加困難。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註1),這在如今的時代具有更為深刻的含義。
因此,尋找一個和自己想法相通的戀人,與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生共鳴,並和他/她相處一輩子,變得無比重要。
圖2:曾經的他們——麥君每天去車站等小娟下班後一起回家,兩人會一起追喜歡的小說和漫畫。
然而,和一個“心靈契合”的人進入戀情,自己就不再孤獨了嗎?靠著“默契”和起初的熱情,兩個人就能走到最後嗎?一段戀情需要怎樣的經營和願景,才能抵抗來自生活的消磨?影片讓筆者生發出這些問題,也提供給觀眾很多思考的空間。
學生時期,當這對戀人有大把時間相處時,關係的挑戰還不甚明顯。但是當他們進入社會,承受更大的生活壓力時,兩人的關係也開始承受更大的負荷。在關係出現問題時,兩人總是缺乏實質和深入的溝通,不了了之,以至於不滿、不理解越積越多,到頭來,終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曾經是彼此的愛把夜點亮,後來卻用沉默熄滅了心中的燈。
雖然人們嚮往天然不刻意的浪漫,但是親密關係如同栽種葡萄園一樣,需要悉心和刻意的“澆灌”、“施肥”、“除草” ……當一方不再照管和投入時,感情的品質勢必會下降,如同園子裡“長了荊棘和蒺藜”。
到最後,如劇中所說,“比起一個人的寂寞,兩個人的寂寞更讓人難受”。
圖3:後來的他們——在回家路上的電車裡偶遇,嘴角擠出微笑互相示意卻沒有走向對方
高壓社會對人的異化
有中國網友評論道,男女主的愛情是被“996”(註2)搞垮的。
麥君做自由插畫人投稿時,稿費起初是一張1000日元(約8到9美元),後來被壓榨到3張1000日元。為了和小娟長久的在一起,想要負起父母口中“生活的責任”,他不得已收起了插畫師的夢想,去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麥君本以為可以靠主業支持興趣,結果,公司所謂的“5點就能下班”,實際上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8點,且回家後還有隱性加班。他再也沒有拾起畫筆。
制式化、商品化、且喪失個性的職場,似乎讓他變了一個人。
儘管以麥君和小娟為代表的大部分年輕人,都懷揣著象徵“新時代”的價值觀,卻最終發現整個社會的運作,仍舊遵從“舊世界”的法則。
圖4:二人先後踏上漫漫求職路,感歎“成為普通人好難”
為了週末順利出差,麥君硬推掉和小娟的約會;被客戶吐口水,累到不再覺得累,覺得自己“就是為了向客戶道歉才出生的”;原本只為興趣而工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現在卻覺得那樣的生活是在玩樂、“真遜”……
這些令人感到詫異、甚至看起來有些誇張的描述,實際上是真實發生在日本的景況。
2016年10月,著名大企業電通集團的員工,一位24歲的女高材生,因為在職場受盡了霸淩、性騷擾、長期過勞,在員工宿舍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註3)。
那時的日本充滿了畸形的職場文化:工作必須佔據人生的主要位置,你要犧牲其他任何要素,包括健康;上司和前輩不論對錯,都是你絕對服從的對象;無論如何都必須讓客戶滿意……每天12小時以上奉獻給公司,除了吃飯睡覺以外,幾乎沒有精力和時間掌控自己的個人生活。
久而久之,麥君的心靈被完全掏空,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看了《野餐》也毫無感覺的人”(註4)。
更令人感到心酸和諷刺的是,麥君為了和小娟維持幸福的現狀而進入這份工作,卻因為這份工作,幾乎完全失去和小娟相處的心力和時間。
圖5:從文藝青年變成“社畜”的麥君
現實中,工作與愛情的出路何在
麥君和小娟在工作和愛情中面臨的掙紮和挑戰,有沒有什麼出路?身為筆者,我們二人作為一對異國戀情侶,在觀影過程中有很多感觸和探討。而我倆正好有一人也身處日本職場,更不由自主地對麥君的景況產生了共鳴。
在《工作的意義》這本書中,凱勒牧師和合著者阿爾斯多夫姊妹提到,工作本是上帝給我們的祝福,但是,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工作有時會特別強烈地提醒我們、甚至放大罪所帶來的咒詛。
一個人可能逐漸被工作和上司掌控,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節奏、興趣愛好、親密關係,甚至失去靈魂深處的理念。然而,這個社會的文化卻告訴他要忍耐,無暇休息,不能去感知痛苦……這種面對人生的無力感和虛無感,是這部影片的暗湧。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要如何對抗、才能不被裹挾而去?對筆者來說,是靠上帝的真理和恩典。
筆者在日本職場的上一份工作,也遇到了壓榨員工的老闆。長期高強度的勞動下,身心靈都備感煎熬,也波及到我們二人的相處。後來,老闆為了牟利甚至要做一些“不光彩”的事。在一段時間的禱告和鑒察之後,筆者最終帶著信心裸辭,深信上帝必會有公義的帶領;最終成功被一個更具人性、待遇更好的公司錄用。
面對生活的衝擊,筆者慶幸,上帝是我們人生的掌舵者。因為面對險惡激流,只有祂來掌舵,我們才不會迷航、或被浪頭吞噬。
與此同時,我們今天的人生也是我們過去選擇的結果。
許多人都說過:“如果我當初……就好了。”就像麥君和小娟一樣,即便麥君進入到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如果他願意把握好每一個和小娟相處的機會的話,如果兩人能夠在發生矛盾時,好好溝通、控制好情緒和照顧彼此的需要,是不是可以避免分開的結局?
不過,筆者們並不想苛責他們,畢竟,人的視野太過有限,並且常常“心裡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參《可》14:38)。我們多麼需要上帝幫助我們去做出成熟有智慧的選擇,在我們軟弱的時候給予我們夠用的恩典。
回顧麥君和小娟二人的戀情,戀愛的結束總是令人悵然。但是,倘若戀愛本身就是戀愛的目的,那麼這段戀愛是不是像離了根的花束一般,終究會枯萎?而這束花的根,又是什麼呢?
影片中,在二人即將分手之際,麥君突然說出,“我不想分手,我覺得不用分手,我們結婚吧。”
雖然理解這份想要挽回的心情,但聽到結婚一詞被當作解決之道拋出,筆者們和小娟一樣詫異。難道在分手的邊緣邁入婚姻,就能解決他們關係中的問題,一起變得幸福嗎?
實際上,二人早已同住一個屋簷下,如夫妻般生活在一起,只是他們並不理解婚姻的本質和真諦。在感情逐漸消失的過程中,他們沒有認真溝通過,也沒有共同努力挽回過。這不是經營一段戀情應有的態度,更不是經營婚姻的態度。因為婚姻,需要他們對彼此更大的委身。
正如在婚禮的聖壇上,新郎和新娘會在上帝和親友面前對彼此宣誓:“從今以後相互擁有、相互扶持、無論是好是壞,是富貴是貧賤,是健康還是疾病,我都會愛你,尊敬你並且珍惜你,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婚姻不是戀愛結束時採取“降低標準”、“接受現實”、得過且過的方案。它是上帝所設立,是需要雙方用一輩子去守護的聖約。這個過程充滿挑戰的,卻又值得嚮往。
回到影片所拋出的問題:當那個與你心靈契合、同床共枕的戀人,變成了你完全不認識的樣子,該怎麼辦呢?
凱勒牧師在和他的太太凱西合著的《婚姻的意義》中,提供了一個和本片的創作者不一樣的思路。筆者摘錄在這裡,作為結尾,與諸位共勉:
“如果你結婚的目的是找到“心靈伴侶”——一個無條件支持你的人,不會試圖改變你,而是幫助你達成生活目標——那麼,婚姻的現實就會讓你感到茫然無措。每天早晨醒來你都會發現,你必須投入許多精力才能把婚姻維持下去。更難受的是,你會發現配偶也覺得你是陌生人,並且開始跟你對著幹,數落你一大堆的不是。你的第一反應是告訴自己選錯了物件,沒找到真正合得來的人。
“然而,如果兩人結婚之初就明白婚姻的目的是為了建造屬靈友誼,攜手走向基督新造的人,那會如何呢?如果你們期待婚姻讓你們幫助彼此成長,脫離罪惡,彌補缺陷,成為新的自我,就是上帝藉著婚姻正在創造的新人,又會如何呢?如果是那樣,你們會盼著‘陌生人’季節來臨。而且季節一到,你們就會挽起袖子幹活。”(註5)
作者晉達是帶著宣教之心進入日本職場服事的動畫人,小旭是在芝加哥服事年輕人的90後傳道人。
註:
1.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是2014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三廢。該書收錄了作者對於人生這座孤島的經營感悟。
2. 網路流行語;意為“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
3. 受害者為東京大學畢業生。“連頂級學府的畢業生也無法避免”的震撼,加上其母的多方控訴,推動了日本多項勞動改革。
4. 今村夏子著小說《野餐》,講述了日本文化下的種種不公。有意思的是,對於認同這一文化的人來說,這本小說可以說是乏味的,而對於想要尋求改變的人來說,其中的暗流湧動則是一大亮點。
5.提摩太·凱勒,凱西·凱勒 《婚姻的意義》(上海三聯書店,2015),186。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