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2.07.18
晋达&小旭
《花束般的恋爱》是一部由土井裕泰导演、坂元裕二编剧的爱情电影, 2021年1月29日于日本上映,2022年2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其时代性和话题性在社会中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浪潮。
故事发生在东京的“明大前”车站,两个大学生山音麦(菅田将晖饰,下文简称“麦君”)和八谷绢(有村架纯饰,下文简称“小娟”)同时错过了末班车,因此相识。
他们在深夜的居酒屋畅谈喜欢的文学、音乐、电影、展会……很快,他们发现彼此的喜好和品味都惊人地一致。 “顺理成章”地,他们坠入爱河,开始了长达5年的同居关系。
图1:热恋期的麦君与小娟
从相遇、相知到相恋,一切都顺利、融洽。直到两个人逐步进入社会,在一系列现实生活的挑战后,他们的关系悄然发生改变。步调的不一致和价值观的分歧,开始造成彼此间的矛盾,再加上缺乏有品质的相处时间、及时且彻底的沟通,两人逐渐疏远和冷淡,最后走向分手。
花束般的恋爱,曾经何等绚丽美好令人心动,而枯萎之时,更令人唏嘘。
意想不到的深度
相较于与一些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片,该片的运镜和布景都很温和,真实展现了后现代东京的魅力。剧组在设计剧情和对白时,尽可能地贴近现实和日常,避免了一些过于“出戏”的情节,以此引发观众的共鸣。片中亦在多处穿插著男女主的内心独白,让观众得以从内部窥见两人的默契与分歧。
另外,影片当中可以见到一些日本电影中不太常见的现实场景。例如:坐落在居民区中的巨大瓦斯罐,著名动画人押井守的友情出演,穂村弘、山田浩子、今村夏子、柴崎友香等诸多新潮作家的大名,大热游戏《塞尔达传说》的出场,都无疑增强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感。
对于深度热爱日本文化的观众们来说,这部影片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盛筵。
虽然这部影片当中大多数角色的爱情都以分手结束,但正是在这样一种悲伤的氛围中,爱情这一话题得以被严肃地讨论,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深度。
浪漫关系的迷思与反思
对于一些长辈们来说,两个人靠着“同步”和“默契”进入一段关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们可能会建议年轻人,寻找一个具有“互补”关系的配偶。
实际上,对于如今的时代来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资讯的爆炸,社会逐渐变得多元化,个体间也呈现越来越大的差异,,使得人和人之间的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注1),这在如今的时代具有更为深刻的含义。
因此,寻找一个和自己想法相通的恋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共鸣,并和他/她相处一辈子,变得无比重要。
图2:曾经的他们——麦君每天去车站等小娟下班后一起回家,两人会一起追喜欢的小说和漫画。
然而,和一个“心灵契合”的人进入恋情,自己就不再孤独了吗?靠着“默契”和起初的热情,两个人就能走到最后吗?一段恋情需要怎样的经营和愿景,才能抵抗来自生活的消磨?影片让笔者生发出这些问题,也提供给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
学生时期,当这对恋人有大把时间相处时,关系的挑战还不甚明显。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承受更大的生活压力时,两人的关系也开始承受更大的负荷。在关系出现问题时,两人总是缺乏实质和深入的沟通,不了了之,以至于不满、不理解越积越多,到头来,终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曾经是彼此的爱把夜点亮,后来却用沉默熄灭了心中的灯。
虽然人们向往天然不刻意的浪漫,但是亲密关系如同栽种葡萄园一样,需要悉心和刻意的“浇灌”、“施肥”、“除草” ……当一方不再照管和投入时,感情的品质势必会下降,如同园子里“长了荆棘和蒺藜”。
到最后,如剧中所说,“比起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寂寞更让人难受”。
图3:后来的他们——在回家路上的电车里偶遇,嘴角挤出微笑互相示意却没有走向对方
高压社会对人的异化
有中国网友评论道,男女主的爱情是被“996”(注2)搞垮的。
麦君做自由插画人投稿时,稿费起初是一张1000日元(约8到9美元),后来被压榨到3张1000日元。为了和小娟长久的在一起,想要负起父母口中“生活的责任”,他不得已收起了插画师的梦想,去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麦君本以为可以靠主业支持兴趣,结果,公司所谓的“5点就能下班”,实际上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8点,且回家后还有隐性加班。他再也没有拾起画笔。
制式化、商品化、且丧失个性的职场,似乎让他变了一个人。
尽管以麦君和小娟为代表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怀揣著象征“新时代”的价值观,却最终发现整个社会的运作,仍旧遵从“旧世界”的法则。
图4:二人先后踏上漫漫求职路,感叹“成为普通人好难”
为了周末顺利出差,麦君硬推掉和小娟的约会;被客户吐口水,累到不再觉得累,觉得自己“就是为了向客户道歉才出生的”;原本只为兴趣而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现在却觉得那样的生活是在玩乐、“真逊”……
这些令人感到诧异、甚至看起来有些夸张的描述,实际上是真实发生在日本的景况。
2016年10月,著名大企业电通集团的员工,一位24岁的女高材生,因为在职场受尽了霸凌、性骚扰、长期过劳,在员工宿舍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注3)。
那时的日本充满了畸形的职场文化:工作必须占据人生的主要位置,你要牺牲其他任何要素,包括健康;上司和前辈不论对错,都是你绝对服从的对象;无论如何都必须让客户满意……每天12小时以上奉献给公司,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几乎没有精力和时间掌控自己的个人生活。
久而久之,麦君的心灵被完全掏空,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看了《野餐》也毫无感觉的人”(注4)。
更令人感到心酸和讽刺的是,麦君为了和小娟维持幸福的现状而进入这份工作,却因为这份工作,几乎完全失去和小娟相处的心力和时间。
图5:从文艺青年变成“社畜”的麦君
现实中,工作与爱情的出路何在
麦君和小娟在工作和爱情中面临的挣扎和挑战,有没有什么出路?身为笔者,我们二人作为一对异国恋情侣,在观影过程中有很多感触和探讨。而我俩正好有一人也身处日本职场,更不由自主地对麦君的景况产生了共鸣。
在《工作的意义》这本书中,凯勒牧师和合著者阿尔斯多夫姊妹提到,工作本是上帝给我们的祝福,但是,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工作有时会特别强烈地提醒我们、甚至放大罪所带来的咒诅。
一个人可能逐渐被工作和上司掌控,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兴趣爱好、亲密关系,甚至失去灵魂深处的理念。然而,这个社会的文化却告诉他要忍耐,无暇休息,不能去感知痛苦……这种面对人生的无力感和虚无感,是这部影片的暗涌。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要如何对抗、才能不被裹挟而去?对笔者来说,是靠上帝的真理和恩典。
笔者在日本职场的上一份工作,也遇到了压榨员工的老板。长期高强度的劳动下,身心灵都备感煎熬,也波及到我们二人的相处。后来,老板为了牟利甚至要做一些“不光彩”的事。在一段时间的祷告和鉴察之后,笔者最终带着信心裸辞,深信上帝必会有公义的带领;最终成功被一个更具人性、待遇更好的公司录用。
面对生活的冲击,笔者庆幸,上帝是我们人生的掌舵者。因为面对险恶激流,只有祂来掌舵,我们才不会迷航、或被浪头吞噬。
与此同时,我们今天的人生也是我们过去选择的结果。
许多人都说过:“如果我当初……就好了。”就像麦君和小娟一样,即便麦君进入到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如果他愿意把握好每一个和小娟相处的机会的话,如果两人能够在发生矛盾时,好好沟通、控制好情绪和照顾彼此的需要,是不是可以避免分开的结局?
不过,笔者们并不想苛责他们,毕竟,人的视野太过有限,并且常常“心里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参《可》14:38)。我们多么需要上帝帮助我们去做出成熟有智慧的选择,在我们软弱的时候给予我们够用的恩典。
回顾麦君和小娟二人的恋情,恋爱的结束总是令人怅然。但是,倘若恋爱本身就是恋爱的目的,那么这段恋爱是不是像离了根的花束一般,终究会枯萎?而这束花的根,又是什么呢?
影片中,在二人即将分手之际,麦君突然说出,“我不想分手,我觉得不用分手,我们结婚吧。”
虽然理解这份想要挽回的心情,但听到结婚一词被当作解决之道抛出,笔者们和小娟一样诧异。难道在分手的边缘迈入婚姻,就能解决他们关系中的问题,一起变得幸福吗?
实际上,二人早已同住一个屋簷下,如夫妻般生活在一起,只是他们并不理解婚姻的本质和真谛。在感情逐渐消失的过程中,他们没有认真沟通过,也没有共同努力挽回过。这不是经营一段恋情应有的态度,更不是经营婚姻的态度。因为婚姻,需要他们对彼此更大的委身。
正如在婚礼的圣坛上,新郎和新娘会在上帝和亲友面前对彼此宣誓:“从今以后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是富贵是贫贱,是健康还是疾病,我都会爱你,尊敬你并且珍惜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
婚姻不是恋爱结束时采取“降低标准”、“接受现实”、得过且过的方案。它是上帝所设立,是需要双方用一辈子去守护的圣约。这个过程充满挑战的,却又值得向往。
回到影片所抛出的问题:当那个与你心灵契合、同床共枕的恋人,变成了你完全不认识的样子,该怎么办呢?
凯勒牧师在和他的太太凯西合著的《婚姻的意义》中,提供了一个和本片的创作者不一样的思路。笔者摘录在这里,作为结尾,与诸位共勉:
“如果你结婚的目的是找到“心灵伴侣”——一个无条件支持你的人,不会试图改变你,而是帮助你达成生活目标——那么,婚姻的现实就会让你感到茫然无措。每天早晨醒来你都会发现,你必须投入许多精力才能把婚姻维持下去。更难受的是,你会发现配偶也觉得你是陌生人,并且开始跟你对着干,数落你一大堆的不是。你的第一反应是告诉自己选错了物件,没找到真正合得来的人。
“然而,如果两人结婚之初就明白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建造属灵友谊,携手走向基督新造的人,那会如何呢?如果你们期待婚姻让你们帮助彼此成长,脱离罪恶,弥补缺陷,成为新的自我,就是上帝借着婚姻正在创造的新人,又会如何呢?如果是那样,你们会盼著‘陌生人’季节来临。而且季节一到,你们就会挽起袖子干活。”(注5)
作者晋达是带着宣教之心进入日本职场服事的动画人,小旭是在芝加哥服事年轻人的90后传道人。
注:
1.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是2014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沈三废。该书收录了作者对于人生这座孤岛的经营感悟。
2. 网络流行语;意为“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
3. 受害者为东京大学毕业生。“连顶级学府的毕业生也无法避免”的震撼,加上其母的多方控诉,推动了日本多项劳动改革。
4. 今村夏子著小说《野餐》,讲述了日本文化下的种种不公。有意思的是,对于认同这一文化的人来说,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乏味的,而对于想要寻求改变的人来说,其中的暗流涌动则是一大亮点。
5.提摩太·凯勒,凯西·凯勒 《婚姻的意义》(上海三联书店,2015),186。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