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浇灌栽培的人 ──罗省第一华人浸信会青少年事工访谈(陈玉珊)

陈玉珊

本文原刊于《举目》22期

         编者按:本刊上一期初步探讨了当前华人教会的青少年事工。本期特地邀请一位姐妹分享她所属教会青少年事工的经验。

        洛杉矶华埠的罗省第一华人浸信会,与其它多数教会一样,牧养工作分成儿童、青少年、青成年、成年和老年人的事工。所谓青少年,就是12岁至18岁的年轻人,也是7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此年龄阶段的人正在成长的过程,他们活跃、好奇、敢于尝试、学习力强,也是最需要教导和指引的一班人。

        圣经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教会好像一所学校,有责任教导人认识神、明白神的话、与神建立关系、“走当行的道”。而教会的教导和培养,在年轻人成长期间、甚至以后的人生,会有深远的影响。

内延与外展

        目前参加英文主日崇拜的年轻人有275-300位,其中约有90%的人在崇拜后会参加主日学。7至9年级的初中生,少男少女分开聚会,10到12年级的高中生则有高中团契。数年前成立的磐石团契,则是为居住在华埠附近、说英语的7至12年级青少年而设的。

        青少年部的活动广泛,如高中布道队,由50几人组成,全年参与教会内和教会外的事工。教会内的,如家庭同乐日、暑期圣经学校、招待父母之夜;外展工作则是到洛县南加州大学医院、荷里活长老会,帮忙服事,也探视监狱里被监禁的人。

        此外,廿多年来,每年夏天,高中布道队会到阿利桑那州短宣,带领Navajo教会的暑期圣经学校。近年另有巴西短宣队、东南亚短宣队。篮球队则与社区的篮球队比赛,借此延伸福音事工。

成长期牧养

        目前负责青少年部的伍思翰传道在本教会信主及成长。他告诉笔者,许多父母很关心孩子在教会的情形,因此教会时常举办会议,让青少年的父母们发问和表达意见, 与传道人和教会领袖沟通。教会也尽量安排父母参与,例如青少年出去服事的时候,安排父母轮流接送。这样,父母不仅看见儿女在做什么,而且接送途中,可以增 进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

        伍传道说:青少年期是成长时期,他们很需要成熟的成人基督徒,作为榜样。我们要帮助他们全面性地、平衡地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成熟的自我认定以及自信。如果他们走错路了,就要责备他们,指正他们。

        许多年轻人高中毕业后,或上大学,或独立了,就不再来教会。教会流失了很多这阶段的人。教会要以爱心照顾他们,关心他们的属灵生命,鼓励他们参与事奉。而且教会要经常为他们祷告,和他们建立关系。

        谈到青少年事工的困难,伍传道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移民的多元化,现代的社会比起十年前、廿年前,是愈来愈复杂了。比如目前教会里的年轻人,就有说广东话、国语,和说英文的。所以连主日学也需要用不同的语言教导。

新移民子女

        原本教会中文青少年主日学的学生很少,这事工的需要似乎不大。然而,在6年前,中文青少年主日学的领导同工看见不断有新移民到来,又见到华埠附近的小学和县 立图书馆有许多华人子弟未认识神。教会举办的活动或暑期圣经学校,他们也不来,因为他们不会英文。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新移民也无法与土生或在美国长大的 同龄人打成一片。于是同工们想到以十周为一期的办法招生:前15分钟教吉他、电脑、或绘画等,之后讲圣经故事,这样一来,家长都很乐意让孩子参加。他们之 中有许多人从未听过耶稣的名。后来他们又带朋友来,学生渐渐地增多。接下来,同工的主要工作就变成带领他们信主、建立和培训,并带他们去团契。团契也同样 增长得很快。其中一对领导者夫妇告诉笔者聚会的情形:

        我们的主日学有4个班,学生中有说国语的,也有说广东话的。其中有一个电脑班,学生可以带朋友来学电脑,同时也有机会接触福音。

        中文青少年团契是每月第二和第四个星期六,分两堂聚会。上午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将近100人。下午是初中生至大学一年级,约有40人。为了帮助和鼓励这些 年轻人继续来教会,教会在暑假时,还额外设立电脑班、吉他班、英文补习班,和篮球活动。几年前,高中的女生才一两个人,我们为此祷告,后来逐渐增加,现已 有20多人。

        同工们很有爱心,除了教导,经常打电话关心学生,并且接送学生。年轻人感受到这样的爱心就很喜欢来。目前团契总共有200位孩子参与聚会。半年前我们哪里料到有这么多人?人数的成长实在太快了!

        我们的事工也有许多不足,例如说中文的青少年大多是沉静的孩子,他们需要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成长方面得到帮助,同时,他们希望有人倾听、和他们谈话。还有一组3-5年级的男孩需要兄长,但我们却没有男辅导员……总括来说,我们需要更多模范的辅导者。

街童的事工

        十几年前,辅导高中团契的一位姊妹,听说在华埠附近有些柬埔寨人的家庭所住的政府公寓被火烧了,暂住在洛杉矶市区内,便去探望他们。看到他们聚会的地方太 小、不够用,就把他们接来教会,也同时帮他们补习英文。结果要来的人很多,甚至需要3部小巴士接送。而且人愈来愈多,不得已让他们分两组轮流来教会。有许 多人信了耶稣。后来政府安排他们搬移到市中心的南部平民住宅。

        之后,前面提到的这对领导者夫妇仍在每主日下午4点钟,开小巴士到那市区 里,停在一个固定的地点。附近的孩子都知道,有些就上车跟他们到教会,大多是黑人或墨西哥人,都是贫穷家庭的孩子,人数很不固定,少则两个,多则30个。 到教会后,同工就教他们做功课,为他们讲圣经故事,一个多小时后就送他们回到原来等车的地方。这事工延续至今。

父母的评价

        郭弟兄是弟兄会的会长和主日崇拜的招待。他的两个儿子都参加教会的“少男团”,成长过程也相对的积极和稳定。郭弟兄说,他的女儿没有参加“少女团”聚会,比 较之下,她的成长不是很稳定。郭弟兄说,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会效法父母。同时,为孩子祷告更是不可缺少。目前他们的大儿子在青 少年崇拜中负责领诗,小儿子已唸完神学课程,目前在三一教会教主日学。

        潘姐妹的一对儿女参加高中团契,女儿今年将参加州际演讲比赛。儿女有信仰,慬得依靠神,且用功读书,潘姊妹觉得是神的恩典。潘姊妹数年来与另3位姊妹,每周一次聚在一起为儿女祷告,称为“妈妈代祷网”。

栽种与生长

        在北美的华人子弟,介于西方的开放教育和中国的传统教育之间,思想备受冲击。要他们“走当行的道”,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教育、培训、榜样、爱心和关怀,再加上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多方的祷告。

        事实上,第一华人浸信会的青少年事工并非一帆风顺,将近10年间这部门曾有数年没有专职的传道人。但靠着神的恩典,许多同工仍忠心事奉,使这个部门仍能健康地成长,事工如常进展。

        同工们的忠心和付出促使了事工的成长。但几位接受采访的同工都说,不是自己能作什么,作工的乃是神。他们共同的体会是保罗所说的,有人栽种了,有人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林前3:6)。

作者在洛杉矶市政府任会计。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