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師,亦友,亦主——當黑暗不再是我最親密朋友(陳恩加)2022.08.2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2.08.20

陳恩加

 

老師寫的畢業留言

我念高中的時候,物理成績一直都不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有一位好物理老師。她不僅教我解物理試卷上的題,還常常和我討論如何面對考試壓力、如何做人、如何解生命這份考卷上各種各樣的人生難題。

我經常跑去她辦公室和她聊天,緩解學業上的壓力。無論她多忙,她從未將我拒之門外。真要做個統計的話,我去找她聊天的次數,多過去請教物理問題。

記得高考前一天,我請她給我寫畢業留言。她用潦草卻鏗鏘有力的筆鋒,寫了整整一頁鼓勵我的話。我到現在還留著那本子,有時感到低落就會拿出來看,給自己打氣。

多年過去,雖然當年學的物理知識已經所剩無幾,但老師在高中3年期間對我的鼓舞和三觀的塑造,卻仍然影響著我。

後來我慢慢明白,好的老師,不僅告訴學生做題的技巧,讓學生考取高分,更能夠幫助學生在面對人生難題時,找到正確的思路、態度和心境。

 

稀缺的真友誼

好老師很重要,而密友也是人生必不可缺的。在這個通訊越發便捷的時代,這一欲求顯得越發奢侈——即使你的臉書、微信上,有成百上千位“好友”,但你可能仍然是“孤獨患者”。

記得某個小故事中說,有個很有錢的人,因為妻兒離開他而喝得醉醺醺。警員送他回到家,他卻說那不是他的家,只是他的房子。如果把這句話套用到社交媒體上,很多人都可以說:“雖然有那麼多人在我的好友列表裡,但他們並不是我的好友!因為我們從不掏心窩子說話,只是‘點贊之交’!”

回想我的童年,有不少無話不說、彼此體諒的好朋友。我們會分享喜怒哀樂,以及心底最深處的秘密。有事沒事還經常串門,或者一起跑出去玩。

當我慢慢長大,步入職場,進入社會後,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利益糾葛,交友就變得越來越謹慎,充滿防備,很少再像小時候那樣完全向他人敞開、互相共情。

在這個充滿塑膠友情的時代,真正的友誼如此稀缺!

 

恨不得每天住一起

詩人大衛是幸運的,因為導師和密友,他都擁有。

如果問他:“你的生命中,哪些人可以稱為你的導師?哪些人又可以稱為你的密友?”很多人以為,大衛會脫口而出兩個人名:撒母耳和約拿單。

對於撒母耳,聖經是如此記載大衛和他之間的關係:“撒母耳就用角裡的膏油,在他(大衛)諸兄中膏了他。”(《撒上》16:13)雖然聖經沒有記載太多撒母耳與大衛的交往,但大衛生命中3次受膏中的第一次,即由撒母耳所膏。撒母耳讓他明白:自己雖為卑微的牧人,卻擁有王的生命。

撒母耳作為大衛人生中的第一位導師,他用簡單的行動告訴了大衛:你將要肩負巨大的使命。

另外,聖經提到“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became one in spirit)”(《撒上》18:1)。這樣的朋友,是何等的難得!

擁有撒母耳和約拿單固然幸運,但如果根據《詩篇》推斷,對大衛最重要的人,很有可能是他反復提及,對他來說亦師、亦友、亦主的耶和華。

我們可以看一下《詩篇》25篇。

首先,耶和華是大衛的“良師”。

在《詩篇》25篇中,“指示”這個詞出現了4次,“教訓”這個詞出現了3次。常年南征北戰的大衛,並沒有求耶和華指導他具體的攻城技巧、應敵對策,等等,好讓自己永遠勝仗。大衛真正渴望的,是耶和華把祂的道指示他,用真理引導他,並來拯救他(參《詩》25:4-6)。

這也不禁讓人想起《約翰福音》中的話: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參《約》14:6)。

其次,耶和華也是大衛的“密友”。

《詩篇》25章14節說,“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NIV的翻譯是:“The Lord confides in those…”confide有向比較親密的人吐露秘密或心事之意。凱勒牧師在《詩篇中的禱告:發現如何禱告的奧秘》(Prayer in the Psalms: Discovering How to Pray)(註1)這一講道中提到,這裡的“親密”,原意是一種密友之間的親密關係。

大衛一生最渴望之事,並非統領千軍萬馬,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不斷地征服各國,而是想“偏安一隅”——“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參《詩》27:4)。就像許多人小時候天天往要好的小夥伴家裡跑,恨不得每天住一起那樣。

 

我怎麼能成為上帝的密友?

凱勒牧師在那篇講道裡,也拋給聽眾一個問題:人怎麼可能和上帝有密友一樣的關係?

他繼而回答:這是有可能的!。他說,C.S. Lewis在《四種愛》中認為,表達友愛(Philia),等同於一個人顯式或隱式地表達“你也一樣嗎”這種感受。因此,救贖史本質上來說,是一次巨大的、宇宙性的、表現友誼的創舉(one gigantic cosmic act of friendship)——

首先,上帝之子成為人的樣式。《希伯來書》2章17節說,“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he had to be made like them)。

除了沒有罪以外,耶穌基督在其他方面都與我們一樣。祂知道作為人生活在世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祂在十字架上所體現的友誼——“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15:13)。

這是其他宗教所沒有的。其他宗教裡的神明,連第一關“成為人的樣式”都沒有過,更別說為了人類而變得軟弱,被殺害——在十字架上,耶穌不僅像我們一樣,經歷黑暗、死亡,祂更像我們一樣,變得失落與迷惘——“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詩》22:1)

當我們望向十字架上那大聲呼喊、被辜負、與父神隔絕、經歷了人類所經歷的、感受了人類所感受的耶穌基督時,便可以如此說:我也是如此!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15:13)耶穌更是“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參《羅》5:8)!

 

你的罪赦了

耶和華不僅是大衛的導師、密友,更是大衛一生所渴慕的神。“看顧他的困苦、他的艱難,赦免他一切的罪……保護他的性命,搭救他”(《詩》25:18、20)。

同樣,耶穌基督不僅是我們的導師和密友,更是我們的救主。因此,當多馬摸了復活後耶穌的手和肋旁,並沒有大叫“我的老師,我的朋友”,而是呼喊“我的主,我的上帝”(《約》20:28)。

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對此做過精彩的形容:

“(耶穌)傾其所能,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祂在我們最親密的關係中,成為我們的弟兄、救主、屬靈領袖和丈夫。天堂如何遠超越塵世,祂向我們表露的恩典和愛,也如何超越其他任何的愛和友誼。”(註2)

不知你曾否曾傷害過自己的好友,嚴重到危及你們的關係,對方卻選擇了原諒你?我們每個人都深深傷害過上帝,但祂選擇了寬恕我們,甚至再次成為我們的密友,與我們親近。

祂代替人類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為沉重的過犯,必須付出同樣沉重的代價。因此,我們才有機會聽見聖經中那位癱子所聽見的聲音:“小子,你的罪赦了!”(《可》2:5)

在這個治好癱瘓病人的故事裡,固有思維會讓人覺得,比起赦免人,當然是醫治人更困難。然而耶穌的回答表明,最困難的,是罪得到赦免。祂不只是施行奇跡者,祂更是拯救者——只有世界的救主,才能對人說:你所有的罪都被赦免了(註3)。

對大衛,以及對我們這些本該滅亡的基督徒來說,上帝是良師,是密友,更是愛我們的上帝——非因我們“交友”眼光准,只是因為祂自己願意展現這最大的神跡。

 

難言的奇跡與幸運

我有一首非常喜愛的詩歌:“主耶穌是我密友,又是我的萬有。”

曾經,“黑暗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darkness is my closest friend,參《詩》88:18),但如今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密友,把我們也變成了光明之子(參《貼前》5:5)。祂還像導師,不斷用真理引導我們(參《約》16:13)。

這一切歸根到底,是因為祂(上帝)愛我們。我們能擁有這位主,是何等的奇跡與幸運!

 

註:

1. Prayer in the Psalms: Discovering How to Pray,

https://m.youtube.com/watch?v=QgwzuFG5LCk.

2.  [Jesus] is infinitely our greatest Friend, standing in the most endearing relations of our Brother, Redeemer, Spiritual Head and Husband: whose grace and love expressed to us, transcends all other love and friendship, as much as heaven is higher than the earth. Nathan A. Finn, Jeremy Kimble, A Readers Guide to the Major Writings of Jonathan Edwards, Crossway, 2017.11.30. 引自Works of Jonathan Edwards, Volume3。中文為作者自譯)。

3. 提摩太•凱勒, 《被釘十架的王:重新認識馬可福音中的耶穌》,(臺北:校園書房,2017)。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