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人生(許萬常)2022.09.01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2.09.01

許萬常

人生的過程其實只有兩者:一是適應自己,一是適應環境,這兩方面做起來都不容易,人的痛苦大都起於適應不良。

生生不息

人和環境會相互影響,人生是境由心生及心由境生兩者的循環。像是人體的健康,心理影響生理,生理影響心理,這兩者是唇齒之間的關係,一個無可避免的事實。

或有人說,儘管環境難以變更,但是人可以改變。我想這是因人而異的事,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著先天的限制,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人也只能作小幅度的調整,無法作大規模的改變。人活著,適應不良是常有的事。

倘若個性就是命運的説法有理,人不過是個自我的犧牲品。然而個性(personality)可以塑造成為品格(character)。我們的一生,是個性接受環境磨練與塑造的旅程。或許,環境是藝術家的雙手,不斷地在人身上切磋琢磨,為要創作合他心意的模樣。莫非這就是保羅所講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盼望不至於羞恥(《羅》5:3-5)。

哦,原來人活著是不斷地生,人生是生生不息。生有被動和主動的兩面:“患難生忍耐”是被動的接受環境;“忍耐生老練”是主動的創造環境,至終成為訓練有素的老練,使軟弱的個性變成剛毅的品格。

所謂“萬事都互相効力”,也是生:負面的環境不是用來折磨人,而是為要造就人,目的是生,“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投降就是得勝

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是從忍受到接受,從接受到享受的過程。這是一個長期鍛練的結果,像是運動員的舉重或長跑,操練久了,人活著會舉重若輕。常聽習慣長跑的人說,跑步一旦超越一個瓶頸,跑著跑著,會有種飄飄然欲仙的感覺,有如跑在水面上。

以彼得的生命作個借鏡:“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約》21:18)這是自我的塑造,也是與環境相互的抗𧗾。“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21:18)這是對環境的接納和投降——這也是我常用的比喻,人面對艱難的環境如同雅各與上帝摔跤,投降就是得勝。

“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詩》119:71)熟悉上帝的律例就是老練,因此“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 (《詩》84:6)。

人老了,跑不動了,這是一個藉口而己。面對人生無可避免的境況,人跑不動了就變走得動,走不動了就變爬得動,爬不動了就歇在主的懷中。人活著要 “變成小孩子的樣式” (參《太》18:3),或許我應該向小孫女學習,她目前剛剛學歩,平衡不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常用膝蓋走路。

適應人生,我們都成為用膝蓋走路的人。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