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四十方開始,姐妹努力正當時(葉小晚)2022.09.28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2.09.28

葉小晚

 

人到中年

剛推開門,就聽見一陣說笑聲從客廳傳來。原來,因為疫情原因,90歲的張奶奶和70歲的李阿姨把泰國美髮師請到家裡燙染理髮,順便給孫子們剃個頭。看著兩位長輩姐妹喜樂的臉龐,終日蓬頭素面的我,想起不久前讀到慕容的《人到中年碎碎念》,還有一首大愛的粵語歌曲《終身美麗》。

慕容只是臨近不惑之年,而我已年過40。一個中年人的餘生,到底還有什麼?難道只剩下老伴孩子熱炕頭、秋褲枸杞保溫杯和沒完沒了的雞零狗碎嗎?

過去人平均壽命短,30歲就算為中年。如今科技發達,人類駐顏有術,平均壽命也高於過去。從醫學上來說,中年的定義範圍為40-64歲。這個年齡的人,絕大多數經歷了戀愛、結婚、生兒育女、讀書、求職和工作瓶頸期。

總聽人說,中年人難啊!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大,有時甚至會覺得生不如死。

網絡上有個流行的段子說:“中年人有著孫悟空的壓力,豬八戒的肚子,沙僧的腦袋,唐僧的嘮叨,關鍵是離西天越來越近了。”

我們很容易對號入座身邊身材走樣、容顏憔悴的中年男女。殊不知,中年正是我們生命成熟的頂峰,是深刻認知自己的時段,是擁有智慧、活出人生意義的最佳年華。

當我試著轉轉眼前的“萬花筒”,重新審視那師徒四人,悟空的緊箍咒變成了節制,八戒的大肚是寬容,沙僧的沉默是忍耐,唐僧的念叨是仁慈;西天呢?不正是所有地上基督徒心心念念與主同在的天堂嗎?

 

上帝開了一扇窗

時間一晃,我到美國16年了。曾經那個往都市“白骨精”方向走的自己,從此漂洋過海“洗手做羹湯”了。誰料,現實骨感到面目猙獰。身邊多少類似背景的人,似乎永遠都在讀書找工作、再讀書,在找個好工作的單行線上奔跑。中間,夾雜著生大寶、糾結要不要二寶和三寶,以及買房換房。

許多個夜晚,輾轉難眠,體會到“風刀雪劍夜漫漫,不惑身後無夢閑”的慨歎。當某一天,對鏡自省,忽然發現兩鬢染霜時,不禁悲呼:還有多少個明天?

幸運的是,我是一名基督徒。上帝的話語一直陪伴、安慰著我。

《傳道書》9章11節 說:“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這節經文字面上在強調機遇的重要性,其實是告訴我們,上帝早就為每個人預備好道路,我們引以為傲的那些聰明機巧,都是徒勞。

2021年8月底,百般無奈之下,我準備在社區大學找輔導員敲定專業,拿一個專科學位,結束自己斷斷續續長達10年的修課歷程,然後換個工種。

兩週後,我工作的醫院宣佈新開影像科技師培訓專案,時間短、免學費、易就業。我不需要多學額外的先修課,只要更改一下專業名稱即可。我激動萬分,對身邊的弟兄姊妹說,這是上帝為我開的一扇窗。從找人寫推薦信,遞交申請,到面試、入學、畢業、開始新工作,一路綠燈。

培訓專案裡的一位老師也是基督徒。在我焦頭爛額時,她總是對我充滿信心,以十二分肯定的語氣鼓勵我。她就像上帝派來的一位天使,護守我完成在美讀書的長征路。

中年似乎是個不上不下,不年輕、也不夠老的尷尬年紀。但是半生已過,紅細胞不足、血糖稍超標外,長處和缺點、喜歡的、厭惡的,由內到外,我比從前更瞭解自己。

回首往事,才真正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錯過,為什麼不能堅持鍾愛之事,為什麼不敢追求嚮往的生活。朋友說:“沒關係,It is never too late to study.”學習,重新開始,永遠都不會晚。帶著三四十年的人生經驗,依靠天父的指引,我再不會像隻無頭蒼蠅樣四處亂撞。

摩西80歲才為上帝所用,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回到上帝的應許之地;所羅們王極盡奢靡,繁華落盡,到晚年才領悟智慧,成就《箴言》和《傳道書》。就連主耶穌,也是到了30歲才開始出來傳道,救贖世人。

 

愛是什麼?

作為基督徒,我不必再苦苦追問“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終極問題。唯有這有限的人生要如何活著,值得思考。

記得前幾年有本暢銷書叫《五大死前遺憾》。其中位列榜首的是:沒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身陷北地的我,早已厭倦小城漫長的冬天。無數岑寂之夜,我問自己,什麼讓自己安心,什麼使自己快樂,什麼才是想要的生活?林中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每一隻螞蟻都有它自己的歡樂,而我卻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快樂之源。

當初受洗歸主,是相信上帝就是愛。然而愛究竟是什麼?並不是背誦《哥林多前書》13章那幾句經典經文就可領悟。反而因著時間的堆砌,伴隨逆境的搓磨,在那些暗夜的祈禱中,我才慢慢懂得:愛人如己,你得先學會愛自己啊!

真正的愛自己,是接納自己的不足,靠著上帝一點一滴不斷改變自己,更像基督才可能散發些許光亮,溫暖周圍的人。我很感恩,即將開始的新工作可以確保自己經濟獨立,讓自己對日常生活有所掌控,有時間發展愛好,去閱讀,重建自己。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辛棄疾的詞中,這兩句記憶尤深。情與貌的呼應,契合了相由心生的老話。從前在教會裡常常聽到“要做鹽做光”的教導,以為就像學雷鋒做好事一樣,要多服事,多幫助有需要的弟兄姐妹,忽略了做鹽做光的前提是自己成為鹽和光。

鹽,自帶味道;光,照見萬物。把新約讀了一百多遍的畫家木心認為,“‘鹽的鹹味’即指人的天良,如果母不愛子,子不孝上,愛不忠誠,政不為民,即失去鹹昧。”(參《文學回憶錄》)我很贊同。

傳道書3章11節寫道:“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上帝按著祂的時間把一切都變得如此美麗,90歲的張奶奶還在梳妝自己,時刻為上帝做見證,40出頭的我有什麼理由不跟隨呢?

於是,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人生四十方開始,姐妹努力正當時!

 

作者現居美國冰雪之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