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自己,做个人吧!——探索社群媒体的形像焦虑(王星然)2022.10.03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2.10.03

王星然

最近太太从台湾返美,带了网红作家“德州妈妈没有崩溃”刚出炉的新书《不要做自己了,你做个人吧!》。

书名很快地吸引了我的眼球,不会吧?这是一个呼天唤地要我们“做自己”的时代,怎么会有作家逆向呼喊“不要做自己”?在出版业一片萧条的时候,这太刺耳,太不政治正确了!

“德州妈妈”说:“有一碗著名的废话鸡汤,叫做‘做自己’……我们活在群体社会,改变本来就是适应和生存的一部分,我可以保持初心、也可以改变初心。为什么一定要保持初心?初心就是好的吗?……若把‘做自己’当成不改变的理由或是伤害人的免死金牌,那真的不要做自己了,你做个人吧!”

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道理,但就是没几个人有底气这么直白托出。“德州妈妈”认为这个时代喂食人们太多的“废话鸡汤”,我们需要多喝几杯痛快并实在的“心灵烈酒”。现在这杯“酒”还登上热门畅销书排行榜。

镜中自我

哲学家Charles Taylor在上个世纪就已宣告“真我时代”(the Age of Authenticity)的来临:电影、电视剧、小说、媒体、流行歌曲……每天不断给我们洗脑要“做自己”。做自己要有六亲不认的绝对勇气,不要管别人怎么看我们,不要管社会,不要管家庭,不要管道德约束,不要管宗教信仰……

Charles Taylor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被造就是有“群体性”的存在(social beings),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活,不可能不顾及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关于人类的社会群体性,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学家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1864-1929)有一个颇有深度的“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理论:

社会好像一面镜子,我们透过它来观察自己,调整自己,塑造自己。人类从小在社会化的过程里,很早就学会观察社群对自己的看法,体认别人眼中的自己有什么特点或价值,从而发展出自己的人格、兴趣、抱负、或期望,以符合社会或家族的期待。我们是透过他人的眼光来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参《人性和社会秩序》,1902。编注)

这个“镜中自我”的理论,其实很符合系统神学的人论,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造的,我们自己无法产生自我形象,我们的形像总是在反映所处的外在环境: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社会的认同和价值……当我们的自我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纳,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

因此,把一对基因相似度极高的双胞胎分开放在不同社会成长,成人后你会发现他们被塑造成完全不同的个体。

作为人,你我都积极地向外寻求认同,寻找肯定。我们就像月球,自己不会发光,只会反射光。

而做个最理想的人,应当是反映上帝荣美的形象,因为我们就是为此被造。在《创世记》里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世记》1:26)

当人犯罪后,形像就被罪所沾污,好像一面布满灰尘的镜子,失去了反映上帝荣美形像的能力,亏欠了上帝的荣耀。面对这个破碎的形像,我们焦虑地寻找可以反照的光,我们迫切想要社会的认同。

multiverse(多重宇宙)

随着网络社群兴起,人类需要认同和接纳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需要透过外在的眼睛,来建构自己的形象。只是这个展现形象的舞台换成了社群媒体。每个人本来就有很多的面像,人们常会在社群媒体中释放出不同版本的“自己”来试试水温,看看别人如何反应评价,然后我们本能地反映出别人能接受的一个形像版本。

对于这一代从小接触电子游戏的年轻人而言,在游戏的世界里(如MMORPG-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根本就是常态。每一场游戏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Avatar,展开不同的游戏人生。

近来,很多讨论multiverse(多重宇宙)的电影,像杨紫琼主演的《妈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呈现同一个人可能在不同宇宙里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从事不同的职业,进入不同的人际关系,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经历不同的人生风景;漫威的《奇异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甚至让来自另一个宇宙的奇异博士成为自己的敌人……

因着科技环境带来的变化,必然对人类的自我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有千千万万的可能性!当一个人宣称要“做自己”,我们不禁要问:“做哪个自己”?

转战网络虚拟世界

就算是同一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宇宙里,我们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人设和在真实世界的形像,也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根据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Chris Bail的研究Breaking the Social Media Prism:How to Make our Platforms Less Polarizing,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2021),许多在社群媒体上看似很活跃的人,在真实社会里是被边缘化的人,正因为在真实世界里,他们有着破碎的自我形像“spoiled identity”,于是转战网络虚拟世界,企图力挽狂澜。

Bail主导的Polarization Lab在大选期间进行一项研究,发现 Twitter上70% 有关美国政治观点(national politics)的tweets,仅仅来自于6% 的Twitter用户,这6% 的使用者大多是在社会里被边缘化的人,他们是持有极端意见的少数份子,却左右了Twitter的政治意向。

为了巩固社群媒体里的自我形象和立场,这6% 极端意识形态的人更加喜欢攻击与自己同路线,但又比较温和,靠中间的人,定罪他们立场摇摆,不够坚定。在他们眼里,意识形态不允许有渐层光谱,只有被过度简化的大是或大非的二元选项!

所以,走中间路线的人,在这里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在社群媒体中往往只有:是与非,左派与右派,光明与黑暗,罪恶与正义……这里是敌我分明,你死我活的战场。

因此,透过社群媒体折射出来的世界,其实是被扭曲的,不真实的极端世界。

同温层的迷思

人们上社群媒体不只是刷存在感那么简单,社群媒体更是反映自我形象的展场。每个人都想透过这个展场,来确定自我的身份认同(self-identity)。人们刷脸书、Twitter、微信、Instagram、 Club House,不是为了想让自己的想法变得更加平衡周严,而是为了寻求认同和支持(approval)。

这也暗示了,社群媒体很难成为一个交换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的地方。

无怪乎,我们会喜欢待在跟自己理念想法一致的同温层里 (echo chambers/bubbles)。社群媒体的运算法则(algorithm)就是“投其所好”,每天推送给我们想看到的,这让人更难以接触到不同的理念和想法。

但是,若以为只要能走出同温层,接触不同群体的意见,就可以使自身的想法更加中立更加平衡,那也是太过天真。

Bail研究美国“两党政治极化”现象,发现天天接触不同政治理念群体的意见,只会让自己对原来的想法更加坚定,还有可能会刺激自己更加徧激,往更极端的方向走,为要自我平衡(中和)接触到的不同意见。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在社媒上看到朋友推送某个与我们相左的政治理念(例如:疫苗/反疫苗宣传),我们会迫不及待上网搜寻,找出“打脸文”,把对方的帖子定调成假新闻或是不实资讯。

我们很少会平静下来,好好审视对方的论点和立场,是否真有道理和可资借镜之处。

在社群媒体里,我们需要很快评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什么,同时分配给别人一个定位,发给他一张标签。最快的方法就是一刀切为二!他是和我一国的?或者他不是我一国的?

因此,社群媒体是一个最容易曲解别人的想法的地方,我们常用最不友善的方式来解读(bad faith readings)和我们立场不同之人说的话。我们没有时间和力气去真正理解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并且深入地讨论,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快速将另一个人定位(或定罪)。我们拉帮结派,壮大我方声势,或将定罪的人打入敌对阵营(out-group),将之妖魔化或小丑化。

这使得社群媒体所呈现出来的自我形像和别人的形像,都是扭曲不真实的。

变成主的形状

如果以为,那就从此离开社群媒体,眼不见为净,或期待社群媒体、虚拟世界消失,也是不切实际!我们看到许多发下豪语,誓言要离开社群媒体的人,最终还是回来了。

人类已经慢慢进入一个元宇宙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游戏规则,学习如何在一个被扭曲的世界里,仍然能公正地评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且与人展开有意义的对话。

我们那些有意无意,靠着社群媒体来建构形象的自我救赎,是一条血泪斑斑的不归路。在元宇宙里,那些“做自己”的努力,势必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荒谬与混乱。

保罗告诉我们:“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 3:17-18)

耶稣基督的福音,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祂要来赎回我们被罪沾污的形像。祂知道我们寻寻觅觅,想方设法重塑自己已然破碎的形像,却是徒劳无功。

主的灵使我们得自由,使我们从形像破碎的焦虑和困境中被释放,这是何等的安慰?当福音的真光映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放弃挣扎,安心地把自己交给祂,主应许我们变成祂荣耀的形像。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个人吧!”做一个有主荣美形像的人!“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