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年老”(許萬常)2022.12.03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2.12.03

許萬常

(音頻製作/華僑福音廣播中心)

 

人老了,就會喋喋不休地說他們的過去。人談過去常要正化自己的人生,聲明自己並沒有枉活,走過了這麼一趟,這麼熱熱鬧鬧地活了一埸。這一切,回想起來,都還算風光。

 

說著過去

好漢不提當年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極大的謙卑和節制。一輩子的成就不讓別人知嘵,是錦衣夜行的枉費;生命是一張白紙或是一面琴鍵,僅管我們只有一根絃,拉出的單音也指望有人會聽見。人在生命落幕之前,需要有一些掌聲來送行。

年輕人取笑老人家的嘮叨,就是開自己的玩笑。因爲我們將來都會跟他們一樣,有一天我們的生命也會換季,不得不穿上保暖的冬衣,步履蹣跚地邁向生命的夕陽。

這些抱怨、這些回想、這些省思,不過為了證明一件事:自己已經走到了旅途的終站,這不過是一個旅人悵然的回眸,在時間的長廊尋找曾經走過的蹤跡。我們試圖把生命的碎片撮合起來,希望能夠拼出一個圓滿。

儘管如此不滿意自己的創作,作品到底還是自己寫的,不得不簽名落款。人生活到了末了,蓋上章子,故事就成了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百口莫辯,這就是真正的自己。

或許人的一生所能要求自己的,只是一個盡力而已。人如果盡其所能地活著,若是自己的最好還不夠好,這也是無能為力的事。人活著,並非汲汲營營地超越自己,而是找著自己,這個自己就是上帝創造的本意,也是祂最原始的設計。

 

吃老不認老

人常說,生命要藉著回顧才能理解。或許吧,老人的回顧也是為了理解,自言自語也都是為了說服自己。

人活著,始終都在以今視昔,看看一生的情節是否連貫。當中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甚至有些事件令人如墮五裡霧中的迷惑,想必這就是保羅所說的: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眼見為憑是橫向的觀看,縱向的觀點是“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參《林前》13:12)

這是信心的眼光,是“面對面”的看見,誠如保羅所說的: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我們活著,是走一條信心的道路,過一個信心的生活。

聖經中的老迦勒依然是那麼天真,是典型的“吃老不認老”的寫照。他對約書亞說道:我還是強壯。這是他晚年的請求:“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書》14:12)。

當保羅的生命即將進入晚年之時,“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他在書信中寫道。然而他依舊充滿了夢想:“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羅》15:23)

是的,他到底還是到了羅馬,不過是被綁著去的,至於西班牙的旅程是否成行,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主總喜歡聽小孩子說故事,不是嗎?人老,即是返老還童:“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19:14)。

天堂是什麼呢?是一大堆孩童坐在主耶穌的腳前說故事。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