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基督教在中国仍是洋教吗?(凡言)

凡言

本文原刊于《举目》21期

     在21世纪的中国,基督教是否已经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这个问题与一个老问题有关:基督教在今天依然是洋教吗?这个问题又与现实密切相关:基督教在中国仍然是个异己的文化或价值体系吗?

       基督教研究在过去20年来,摆脱了泛政治化的霸权话语系统(hegemonic discourse),却陷入了一个新的霸权话语系统,一个被人文学科(humanities)所垄断的话语系统。“宗教是文化”之议题,无疑带来宗教研 究的一次大解放。但是,当基督教被化约为文化时,就被或显或暗地等同于“西方的”文化,学者们的研究和介绍就集中在西方的基督教神学、哲学、文学或历史。 即使在涉及到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时,也常常被当作一种哲学或文化的交流或交锋来描述和分析。而基督教在中国的现实,则往往避而不谈。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有些不言自明。不过,人文学科的霸权话语系统,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基督教现实状况的忽略,给人们,特别是读书人(学 者、知识分子和主要依靠书本获取信息的各界人士),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基督教依然是洋教,因为充斥在基督教介绍和研究性书籍中的是西方的神学家、哲学家、 文学家、布道家等等。

        这种人文学科的介绍和研究,无疑引发了不少读书人对于基督教的兴趣,但同时也造成了这样一种影响:对于那些不了解基督教,并且不想了解基督教的人们来说,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敌视基督教的人来说,基督教就仍然被视作一个异己的文化或价值体系。

        但是,先有基督徒和基督教会,然后才有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当我们走出人文学科的话语系统,走进基督徒群体当中时,当我们放下学院中的概念和理论 而去倾听一个个活泼泼的个人见证、信仰经历时,就发现:对于众多的中国信徒来说,无论是乡村文盲老妇还是都市时尚青年,基督教的根本魅力不在于它是个西方 的宗教,而在于基督教中的上帝被看作是个大有能力的神、最大的神、最真的神;耶稣基督是信徒们在喜怒哀乐中可以通过祷告与之交谈的神,是个直接参与其生活 的神;基督教的教义和伦理是个可以安身立命、指导每日生活的价值体系。

        在北美,加拿大的人口统计和美国的问卷调查都表明,华人选择最多的 宗教是基督教。由华人开、华人办,主要成员为华人、也服事于华人社区的华人基督教会,数量比华人佛教寺庙或组织等多出数倍。在今日中国的现实中,除了几个 特别的少数民族之外,信奉而又经常实践基督教的人数,恐怕也已不少于任何一个其它制度化宗教的信徒和实践者,基督教会的数量大概已超出其他任何一个宗教的 地方组织(寺庙堂观)。如此,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把基督教视为洋教,却把同样是外来的佛教当作是本土宗教呢?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基督教视为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有, 这理由就存在于人文学科的霸权话语系统的局限当中,就在于文史哲的基督教研究脱离或避开了中国的现实。要超越这个局限,基督教研究就要采纳社会学、人类 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历史学的方法。就要走出书本,走进现实,实地去观察,直接面对中国的信众。这方面,我们实在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无疑,对于某些知识青年来说,基督教的吸引力部分地也在于它是个西方社会的主流宗教。但是,这与其说是钟情西化或洋化,不如说是着意寻求现代化或全球化。在 当今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当中,中国基督徒在生活中未必比非信徒更西化、更洋化。从跟众多信徒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看到的是在几大世界宗教中,基督教是与 现代社会、现代生活最融洽、最合拍的宗教;也是经历了后现代冲击而仍然维系著西方社会伦理道德的宗教;是个既积极入世,而又不被世俗所吞没的信仰体系。这 样的信仰、这样的宗教,不正是在经历社会市场化急剧转型中的人们所寻求的吗?

        总之,基督教研究,应该超越文史哲的学科局限,采纳社会科学的方法和进路,着眼现实,把基督教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来研究。那是一片尚待开辟拓展的新天地。

作者来自北京,现任教于美国印第安那州普度大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