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校园与我 | 原来文字也能“导电”(陈恩加)2022.12.03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2.12.03

陈恩加

 

从读者到作者

在大学念书时就知道并关注了《OC海外校园》,我的电脑里至今仍保存著几期当时下载的电子版杂志,“接地气”是作为读者的我当时对它的最深印象。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竟然能够成为其中的作者。

因为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所在教会的主日敬拜和其他功能性聚会,都在线上举行,每月一次的青年团契聚会也不例外。那年5月份的青年团契聚会主题是工作,由包括我在内的三位分享对工作的思考和经历。当时我写了逐字稿并分享,题目叫《让砖厂成为上帝的专场》(2020.8.28,https://behold.oc.org/?p=45793)。碰巧那段时间《OC举目》公众号在征集关于思考E时代工作有关的文章,想着手头的逐字稿正好契合这一主题,便随手投给了《举目》公众号。

其实投出去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也没有太在意,毕竟像这样的主内公众号录用要求肯定不低。结果没想到竟被录用,并选入了纸刊,这着实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写写写。

每当想到这次的惊喜,我就会感谢上帝借着这一平台,让我从一名“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成为“有机会让他人为自己鼓掌的人”。作为一个既年轻又业余的写作者,“海外校园”的编辑们给了我许多建议和启发,鼓励我不断透过信仰放大镜去观察、用信仰水彩笔去反思文化,讲述故事。

 

从作者再到读者

不过,“海外校园”对我最大的帮助并不在于有机会让别人听见我的声音,而是让我有机会听见许多优秀作者的心声,甚至在他人的文字中找到深深的共鸣。

相比起作者这一身份,我更享受在这个平台上读到,或优美隽永的诗歌,或力透纸背的评论,或刻骨铭心的挣扎,或娓娓道来的故事。许多的感动让我感叹原来文字也能“导电”。

另外,写作时所需的思考与经历,又反过来促使我在这个“快流览、轻阅读”的时代,强化自己深度阅读的习惯,学习成为一名“悠游在文字深海中的潜水者”,而不是“在水面上呼啸而过、骑水上摩托车的家伙”。

好的作者,一定也是一位好的读者,感谢上帝,借着海外校园平台让我能在这两件事上不断学习进步。恰逢海外校园成立30周年,深愿在这个平台上能遇见更多熠熠生辉的文字,关怀时代,启迪异象,传扬真理,在动荡的世界激励信徒“举目望天,举目望田”,定睛耶稣基督,收获美好见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