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滚雪球——青少年事工的策略(老铁)2022.12.07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2.12.07

老铁

 

Z世代中的00后,已经进入大学,进入社会。教会要如何服事教会里的00后青少年?

这是家长的挑战,也是教会的课题,甚至是难题。

在解决这问题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就是怎样吸引青少年来教会。2020年疫情之后,很多青少年封闭在家,有一些不愿意再回到教会。教会应该做些什么?

笔者这一年来,在美国南卡州的一个小华人教会服事,对上述问题有一些思考和经验,那就是采取“滚雪球”(snowball)策略。

 

滚雪球的夏令营

笔者家里有两个青少年,女儿15岁,儿子13岁。虽然我算是运动达人,各样运动都拿得起、放得下,但两个孩子却对运动没什么兴趣。我带他们试过足球、高尔夫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跑步和登山等等,均无功而返——孩子们提不起兴趣。

我带孩子们去参加球队,他们却因为怕冲撞而放弃。我对此也很无奈。女儿说,她在学校打篮球时常常犯规,觉得没意思。其实她喜欢投篮,只是对于其他技术和比赛规则,缺乏了解。

春季的时候,我参加了本地教会联会的福音午餐会,认识了一个来自福建的小伙子。他从小到大,都入选篮球校队。现在南卡大学读体育行销硕士。我邀请他到教会聚会,帮助他练车、考驾照,陪他买二手车,等等。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近。

暑假开始后,我问他是否愿意做我两个孩子的篮球教练。他愿意。我就读的CIU (哥伦比亚国际大学),篮球馆在暑期一直开放,对我们是免费的。所以,教练有了,场地有了,篮球暑期训练正式开始。

两个孩子练习篮球,肯定没什么意思,打比赛是远远不够的。我开始邀请教会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参加。我们当地华人大约有四五千人。我在本地华人微信群发布了篮球训练营的消息,家长们反应迅速——暑期找合适的体育营会,可是华人父母的最爱!

很快,就集合了10-12个少年参加篮球训练。每天的训练安排两个小时,第1个小时是基本功,如何拍球,如何运球。接下来的1个小时,就是实战训练,分成两个队对战。不打比赛的,就观摩、做啦啦队。

孩子来了,家长也就来了。观摩孩子练习的时间里,我就有机会和家长们进行交流。家长里短,工作、生活、青少年的烦恼等等,什么都谈。一个暑期下来,我和家长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困扰等等。

后来,青少年就陆陆续续地来到我们教会,青少年团契开始人丁兴旺。秋季学期开始,本地私立基督教学校有10来个青少年高中生,也应邀参加我们教会的青少年主日学。我们得以服事更多的下一代。

 

“哥村遛娃”微信群

为了接触到本地有孩子的家庭,我组建了一个“哥村遛娃”微信群。我在群里不时发布一些活动,邀请家长们带孩子参加。有时我也提供遛娃好去处、购物优惠等。

我常常带孩子们去夏洛特攀岩。那边有不错的户外岩壁,还有两个很棒的专业室内攀岩馆。每次去,我都会在群里发布活动邀请。有些家长有时间,就开车陪孩子一起去。没有空的,就把孩子送我家,托付给我。这其实是很大的信任。建立了信任,家长才会愿意把孩子送到教会,参加主日学。

除了攀岩,我也组织过运动飞盘比赛。这个运动需要的场地比较简单,一般的英式足球场就可以。运动规则也类似于足球规则加篮球规则,接球前可以自由奔跑或者站在原地,接球后就需要迅速传出去,给位置最佳的队友。比较合适的时间,是春季和秋季,周六、周日的下午。天气比较清爽,适合安排这样的户外有氧运动,特别适合培养少年的团队合作意识。

我也积极带孩子们参加其他家长组织的活动,比如皮划艇、钓鱼等。借着这些活动,孩子们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彼此鼓励和欣赏。

今年春季,有个家长自愿在每个主日聚会后,免费教青少年编程,控制硬件机器人。起初只有他家和我家孩子跟他学,不久,就有一个餐厅老板的女儿也来参加。再过两周,又有两个青少年加入进来……编程学习结束后,我们会带青少年去旁边的社区网球场打球。住在附近的家长,也会送孩子过来打球。

有个少年,疫情前常来教会。疫情的这3年,他把自己隔离起来,很少出门,更不想去教会。家长找到我,要我带这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我请他去钓鱼、劈柴、攀岩等。加上后来的网球练习,他对我产生了信任。

平日里,他总是穿着厚厚的绒衣。即使天气酷热,无论爸妈怎么说他,他都不脱下来。我请他打网球,不断鼓励他,让他有被赞许的感觉。这时,我让他把绒衣脱掉,可以更好地打球,他就欣然脱下。他的父母觉得很是诧异。可见,花时间陪伴,产生信任,让这些问题少年有了安全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有关系就没关系

我家旁边有个中餐馆,老板两口子来自福建。儿子去过本地教会,但高中忙碌起来之后,就没有再去了。高三的时候,父母发现无法再影响儿子,于是很担心女儿也会这样。他们就把女儿交给我们,请我们带到教会,参加主日学等。

这女孩比较内向,起初不怎么跟其他孩子玩。参加教会一段时间后,结识了不少朋友,常露出笑容。每次去她家餐馆,她妈妈都告诉我:“我女儿现在好开心啊!”

另外一家餐厅老板,也有两个孩子。他们和人来往不多。我邀请老板娘带孩子参加帆船夏令营、篮球训练营。然后,她就把孩子送到教会,参加青少年主日学了。要知道,过去5年,我就没见过她送孩子去过教会。还是那句话:“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

这家餐馆和另外一家餐厅老板彼此不和,不相往来。没有想到,两家的孩子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很玩得来。两个妈妈看到了,也就渐渐没有了嫌弃和鄙视。虽然现在还是“王不见将”,但我盼望这两家以后可以冰释前嫌。我相信在上帝没有难成的事。

 

“滚雪球策略”的要点

×第一要点:透过运动和活动认识并了解彼此,是友谊的开始

我女儿和儿子最初无法融入本地教会。教会青少年事工的主管,安排了几个少年主动联系过他们。可惜就没有后来了。其实,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人,是青少年能够建立黏性的基础。生硬的寒暄和欢迎,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户外活动中,少年们更容易认识,彼此欣赏,建立关系。

×第二要点:建立有机的关系

如同机构和企业中的员工关系一样,青少年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我们期望他们彼此和睦、一视同仁,但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不同的活动,可以让他们与不同的人建立关系。

我女儿玩网络游戏,我没有制止,因为我觉得,她可以通过网络游戏,培养交流的能力和一些技能。女儿和其他几个少年组成游戏团队,约时间一起打游戏。见到新的朋友,她会主动问打游戏么?打什么游戏?交流游戏经验,是青少年的重要的共同话题。

×第三要点:以上帝的话语为根基和融合剂

青少年处于成长期,通过社会交往的雏形,形成自己的身份认知。作为青少年事工者,我们需要借着上帝的话语,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身份认知。

前几周,我带领青少年一起学习“十诫与自己的关系”。我在10张白纸上写下十诫,并邀青少年们两两一组,写下每个诫命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的关系。

× 第四要点:关心,而不仅仅教导

成年人做青少年事工,很容易把自己知道的、领悟到的,一股脑都给青少年。

然而,一个好的服事者,不会用硬灌的方式,而是发自内心地关心青少年,了解他们的身体发展、大脑发展,以及情绪和心理发展,会和他们沟通、聊天,了解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挑战。这样,在教导上帝的话语时,可以用合宜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共鸣,发自内心地爱上帝的话语,并按照上帝的话语改变自己。

 

部分参考理论

同侪压力,是常见的青少年的压力来源。但成长中的青少年,也往往需要在和同辈交往中,来衡量自己的能力、水准,获得同龄人的资讯等等,以帮助自己发展( Prinstein & Dodge, 2008)。研究表明,如果成年人没有足够的监督,青少年更容易陷入同辈压力(Steinberg, 1986)。

通过与同辈的交往,青少年们学习处理异议,探索公平和公正。还可以观察、了解他人的兴趣,尝试参与别人的活动。美国精神学专家Sullivan认为,通过亲密的友谊,青少年学习建构未来恋爱甚至婚姻的良好关系的根基 (Harry Stack Sullivan, 1953)。

不同特质的少年在一起的时候,内向害羞的少年很可能会被同伴忽视,并为能否得到新的小伙伴的认可,而产生焦虑。有负面情绪的青少年,往往会带来不良的人际关系和行为( Hatton & others, 2008)。如果青少年无法融入同辈圈子,可能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比如错乱的行为、酗酒、胡言乱语,甚至抑郁等 (Dishion, Piehler & Myers, 2008)。这个阶段, 成年人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让彼此更加认识,彼此接纳,彼此欣赏.

 

“福音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青少年时期是信主的宝贵时期。美国基督教调查研究中心(Barna Research)的调查指出,基督徒中,在18岁以前信主的比率最高,为64%。其中,13岁以前接受基督的比例为43%。而到了18至21岁,接受主的比例只有13% 。

关注青少年事工,需要每个教会、每个家长,倾注时间和精力!

 

参考书目:

1. David Elkind, All Grown Up And No Place To Go: Teenagers In Crisis, (Cambridge, MA: Da Capo Lifelong Books, 1998).

2. Mitchell J. Prinstein & Kenneth A. Dodge, “Current Issues in Peer Influence Research”, In Understanding Peer Influe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ew York: Guilford, 2008).

3. Kara Powell & Chap Clark, Sticky Faith: Everyday Ideas to Build Lasting Faith in Your Kid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1).

4. Sullivan Harry Stein,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53).

 

作者目前在美国南卡州的哥伦比亚国际大学就读道学硕士,并在本地华人教会实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