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公司真甚于自己的新家?——一位常住公司者的小思索(陈恩加)2022.12.12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2.12.12

陈恩加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在公司住了一年又两个多月了。

 

一时住公司一时爽,一直住公司一直爽

原因并非工作特别忙,不得不在工位旁边放个睡袋。而是有次我在微信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采访了几位“尽量不消费”行动的支持者,他们想挑战一下自己一个月开销最低多少。其中好几位一个月竟然只支出了两三百元人民币,并得出了统一的结论:生活中并不需要太多物质也能活的好好的。

他们低开销的共同原因,就是选择住公司——从而省去了占据年轻人花费大比例的房租。

正好我当时租的房子也快要到期了,这些人的行动给了我启发:我也可以尝试这么做!于是我把所需准备的物品和可能存在的困难一一列了出来。

首先,就是睡哪的问题,那自然是宽敞的会议室了。有同事在会议室放了折叠床便于午休。于是我也买了小型折叠床,并且观察过一般晚上没有人会占用,所以睡里面无人打扰,还有免费空调。

其次,怎么解决洗漱?正好我兼职的健身房有淋浴房,洗漱和洗衣服都很方便,而且健身房离我公司又很近。还有,吃饭怎么办?这更不用担心:公司有两层食堂,同时每一层的茶水间都配备了微波炉和冰箱。再加上我对饮食健康比较在意,大多吃水煮的,不需要很复杂的烹饪方式,所以只需把我使用多年的小炖锅搬到茶水间,就完全够用了。何况,公司给每个人配备的工位非常宽敞,所以足够放得下我的个人物品。

作者住公司时的工作间,桌子底下还塞进一个白色的烘衣机。

安顿好这些以后,我终于经历到了“一时住公司一时爽,一直住公司一直爽”的体验:会议室里的温度比较恒定,所以即使冬天也不用担心着凉,盖条毯子即可;一觉醒来就能立刻连上公司的WIFI打个卡;省下了折磨大多数上班族的上下班早晚高峰的通勤时间,和挤地铁的生无可恋;忙到再晚也没事,因为折叠床就在几步路之遥;。健身房就在公司边上,所以工作完锻炼或者锻炼完再工作,成为了我日常中两件能无缝对接的事。

当然,最明显的就是省下了房租,以及省去了与他人合租可能会遇到的烦恼。

虽然我无法做到一个月只开支两三百元,但我的确感受到了“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正是因为住公司为我提供不少的便利,省去了不少麻烦,“公司是我家”逐渐成为了我这名“IT打工人”发自内心的认同,而非是被迫无奈的自嘲。

 

公司真是我家?

只是,公司真的是我家吗?

明眼人都知道当然不是了。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我只是在这过渡几个月而已,总有一天我得搬到自己真正的新家去。

但我发现随着住的时间越久,在我心里家和公司的分界线,也开始变得模糊。我已经习惯了以公司为中心的生活起居,满足于它带给我的便利与高效。我的工作与生活在这被平稳地展开与执行,它可以承载我目前生活状态的所有需要。

事实上,当新房的硬装和软装基本到位,完全可以拎包入住时,我却没有太多搬回家的欲望。(编注)

这并非是因为新家有甲醛(已经通风了半年多了),也并非是因为太太还在念书住校,甚至也不是因为新家离公司很远(只三站地铁之遥),而是因为我无法割舍这种以公司为中心的生活——这生活给我这类“不太需要个人隐私空间、不易受环境干扰、希望每件事尽可能高效去完成”的人,带来了畅快的体验。

毕竟,回家睡还得开暖气、上下班还得花时间……当我和一位教会朋友聊起这一感触时,对方回了一句:看来你以后还得花时间适应回家住的生活。

有家不回,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难以理解并且抗拒的事。但对我这种生活简单、怕麻烦、习惯让自己时常保持忙碌高效的人来说,这么做反而更符合自己的性格。正如朋友说的:没错,公司俨然已成为我当前的家,而真正的家却显得陌生。

 

“异乡客”的向往

与住公司带给我许多便利一样,我们肉身暂时所处的这个世界,也带给人许多美好的体验:权力、教育、美食、美景、娱乐、运动、爱情、亲情甚至改变容貌的医美……特别在大城市,虽然“打工人”因为工作累死累活做牛做马,但一到周末,美食街、商场、电影院、各种娱乐场所就会充满形形色色的年轻人,甚至连疫情都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

基督徒也和其他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繁衍、进行合理的享受,等等。但我们在无形间,容易逐渐迷失在世界的“便利”之中,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这座城市才是适合自身定居和发展的家园。

难怪在教会朋友的私聊中,“买了哪的学区房”、“准备送孩子去哪所学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今年准备去哪旅游”、“买的车多少钱” ……竟然成为了高频和主要兴趣的话题,好像一位即将要搬进新家的人,不停打算要买哪些家俱才能让这家更为舒适。

可惜的是,世界这个“家”,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欢乐,还有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为了这个“家”的所有操劳,有一天都要成为过去式。

《创世记》中,当罗得望见约旦河全平原如同耶和华的园子时,他便逐渐挪移帐篷来到了索多玛(参《创》13:10-13)。当耶和华要灭这座城市的时候,因为顾念亚伯拉罕的祷告,便有两个天使带领罗得逃出这座城。

然而讽刺的是,罗得竟然还“延迟不走”(参《创》19:16)。因为在罗得心里,索多玛就是他的家。

这让我想起当很多人被问到主回来的话题时,都说“要是主明天会来,但自己却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不知其究竟意指个人灵命、服侍的欠缺,还是因为没有体验尽兴这个世界所带来的欢乐?

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常忘了小到所住的社区、大到我们周围的世界,虽然它们都很真实,是我们栖身之所,带给我们便利与享受,但都不是我们真正的家。耶稣基督曾说:“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约》17:16)意思就是世界非我家。

然而基督徒也非无家可归。因为对我们来说,真正的家将会是荣耀、带给我们永恒盼望的家,虽然现在看起来似乎遥不可及虚无缥缈——那就是耶稣基督曾应许我们的天家(参《约》14:2)。

就像我醉心于住公司所给我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导致我并不想回自己家一样,这个世界的享受也常常令我们不再期待,甚至淡忘那还未完全实现、但有一天一定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天家。

身为这个世界的“异乡客”,我们逐渐习惯了把世界作为自己生存的故乡,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承诺似乎比上帝的应许更为真实,它带给我们的享受似乎比上帝的同在更为让人激动。把异乡当故乡的我们,不觉误以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人生该追求的模样。

因此上帝才提醒我们: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而要向往你真正的家。

 

不以世界为家

不以世界为家,并非意味着基督徒就不能进行正当的享受,去体验世间的美好。就像不以公司为家,并非你就不能在公司过夜。上帝对基督徒的要求是我们都应该成为一个“想家者”,想念上帝为我们预备、真正属于我们的天家。

David Gibson在谈到《传道书》第9章中提到的死亡、祸患、饭、酒、膏油时,说:

“上帝透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来促使我们思念天家……死亡、疾病、难料的世事、灾难、伤痛和悲哀——上帝使用这一切的办法来迫使我们不在这世间寻找安全感。

“不过这些同时也是上帝给的礼物,特意来提醒我们要思念天家……《传道书》9:7-10这几节中充满了婚宴的异象,这一点非常有意思:食物、饮品、洁白的衣服、膏油、一位丈夫以及一位妻子。预尝那将要到来的婚宴,便是圣经所描绘生活能给我们提供的最好的图景,这一婚宴的美丽、高贵、荣耀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注)

这世间的美好,都只是天家的缩影。真正的家还没有来到,但等到它到来的那一天,那一定是世间所有事物都无法比拟的。

 

日夜魂牵与梦萦的家

等太太毕业后,我肯定还是会回到新家,毕竟爱和亲密是在公司不可能有的体验。

想再过不多久,我就要每日匆匆赶去地铁站,思考如何利用通勤时间,或为下大雨时打不到车而烦恼……这些我已很久没有体验或考虑的事情,会重新成为我生活中的常态。那时,家和公司的界限,将又会变得清晰起来。

或许,那个时候我还是会怀念住公司的日子;但有家人、有爱在的地方,终归才是我真正的家。同样,虽然这个世界带给我们许多的欢乐与享受,但只有上帝亲自同在,不再有眼泪、死亡、悲哀、哭号、疼痛(参《启》21:4)的天家,才是我们跟随基督者真正的家。

天父的家,才应该是在世间的基督徒游子们日日夜夜的魂牵与梦萦。

 

注:

1. David Gibson, Living Life Backward: How Ecclesiastes Teaches Us to Live in Light of the End(Wheaton, IL: Crossway, 2017.7), 121.

 

编注:作者回复编辑好奇的询问,说他目前已搬回新家和太太幸福地住在一起了。

作者码农一枚,热爱阅读、写作与健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