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3.01.21
范汉威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写出患病的过程,确实不容易——必须再一次面对过去身心的煎熬和痛苦,还得把情绪和感受转化成文字,用逻辑和时序的方式表达出来……
然而,我很珍惜这个回忆和表达的机会。这并不是说,我已经爬上了光明的山顶。恰恰相反,我至今仍在幽暗的低谷中前行。我相信,跟我一样艰难的人多得很。如果我们在低谷中,坚信和依靠上帝,也彼此扶持,我们仍能得见光明。以下是我在病中的三个体悟:
一、疾病可以是灵性觉醒的开始
2019 年12月2日,我在高速公路上,因为长时间强大的精神压力而彻底崩溃。
当时我在驾车,太太和刚满一岁的孩子坐在后座。车子最终停在快速车道上,我在车内嘶吼咆哮、胡言乱语,击打任何我能触碰到的东西,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彻底失去了理智和控制力,直到精疲力尽。
1,走到尽头
平复下来的我知道,我终于走到了尽头!
长期以来,在父母、师长、同学、上司、同事眼中,我一直成熟稳重、精明干练,扛得下责任,做得出事业。这也导致我长期只身拚搏,奋勇前进。
我虽然不至于有“人定胜天”的天真想法,但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老”的观念,在我心里根深蒂固。故而我凡事不求人,单打独斗,一方面磨练技能,一方面不落人口舌。这背后驱使我的,不是名利双收的渴望,而是对失败、淘汰的恐惧。
在这种心态下,我变得骄傲,而且敌视、不接纳、不信任他人。
“上帝属于软弱的人”,在信主前,朋友向我传福音时,我用百分百的骄傲,说出了这句话。
彻底崩溃后,我赫然发现,原来看似强壮的我,最终也是一个虚壮。那强壮可靠的外衣,其实与国王的新衣没有差别。
2,看清自己
上帝要我看清自己、接纳自己。
时光回到2008年,我来到美国,进入仓储管理。没有任何体能底子的我,根本无法胜任体力工作,因而连番受伤、受挫。当时的我,以抱怨、苦毒、愤恨和仇视他人,来缓解身心所承受的压力。
尽管当时我已经信主,但我根本不承认自己软弱,总有着“我什么都行”的骄傲,内心还有怕被解雇的恐惧。
之后的十多年,我拉广告、拉保险、教中文……我还是没能打心底承认自己需要上帝。
上帝却没有放弃我。祂借着我不断换工作,让我学习真实看待自己,过一个不需要逞强和伪装的生活。我却一意孤行,在艰难和困苦中持续拚搏,积累被人拒绝和轻看的委屈和辛酸。就这样过了十多年,最终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3,不是错觉
要能看清自己,还要承认自己软弱,根本不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在辛苦中流的每一滴泪水,都是无比真实的。痛就是痛,这从来就不是错觉。
故此,我不敢说每场疾病都旨在调转人生。我也不敢冲动、直白、不加思索地劝说别人,说重大疾病就是灵性的转折、成长的开始,最后还加一句要把握机会、要珍惜。因为,每一场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每一次心碎和痛楚中,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满满的爱和恩典。
然而,恩典并不会因为我们看不见,就不存在。爱也不会因为我们感受不到,就没有。因为上帝就是爱,祂永恒不变。也正是这个爱,给我们这些软弱的人力量,让我们不至于绝望。
二、个人患病对于群体有属灵上的意义
要接受自己患上精神疾病、自主走进医院求诊,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弄清楚保险、医生、药物、治疗过程……或许是拖了时间,我的病况日益严重。因为有自杀倾向,最终住进了精神医院。
1,中止自杀
死亡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毫不可怕。我不需要鼓起勇气才能迈向死亡。一个重度抑郁的人,走向死亡可以是很自然的事,没有恐惧,没有挣扎,没有徬徨,没有牵挂。
当时的我,并不觉得上帝掩面不顾我。我也没有埋怨上帝。向上帝诉苦和抱怨,是正常人做的事,因为那代表着你和上帝还有交集。而当时的我,心底没有一丝欲望,活着和死了并没有区别。
我想好了要驾车撞死。心思缜密的我,甚至计划好了,必须冲撞稳固的建筑,要有足够撞击力。在冲撞前必须松开安全带,以确保死亡。
这个过程,在我脑中反复多次。当一切准备就绪,我开车上路,寻找目标建筑物。就在我锁定了一栋大楼时,脑中闪过一个提示,提醒我有一件待办事项。下意识里,我觉得必须把这件事处理完才行。
这个意念驱动了我的工作模式,以及相应的负责态度。我停下车,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件事情需要完成。在思索片刻后,仍然没有答案,但我的思路已经彻底转向,回不去原来的自杀回路了。
事后想来,那是上帝在帮助我。虽然当时的我,觉得自己与上帝隔绝了,但就像圣经所说,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
2,精神病院
在医院里,和我同住的十多位病友,有瞎眼的、肢体残疾的、沉默不语的、意识不清的、暴力倾向的……我们除了换洗衣物,一无所有。我们之间也没有竞争、没有比较、没有谎言、没有嘲笑,没有虚伪。我体会了物质的贫乏,也得到了心灵的安慰。如果人与人之间一直都是如此,那该有多好呀!
之后,我被转到另一间医院,每天可以回家,但白天必须在医院接受治疗。我的病友有公司高管、小学老师、名校学生、货运司机、游乐园保安……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有。我们在一起上课、倾听、分享、用饭。我们一边玩着游戏,一边说着我们的梦想。
我们不在乎别人的过去,因为在严重的疾病面前,丰功伟业不值一提。对方所受的苦,我们打从心底明白,因为我们都在疾病的折磨和摧残之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快快康复,回到家人身边!
3,折断芦苇
我觉得,这倒像是教会该有的样子——我们同受罪的折磨,一同期待耶稣的再来。
然而在实际上,很多教会对于抑郁乃至于心理性疾病患者,总是很难同理,也很难给予援助。教会的弟兄姐妹就算鼓足勇气,走向病人,也只能以听来的“道”来劝说对方,并自顾自地说上帝的话大有能力,你必定得到安慰和力量……
这样的举动,不止给病人增加了不被理解的委屈,更似有“信心不足”的道德指控。或有甚者,拉着病人说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以此开导病人,想为他点一盏明灯。结果是,这就折断了那压伤的芦苇,熄灭了那将残的灯火。
我因此意识到,我生病的意义,不只在于看清自己的软弱、学习谦卑的美德,更能让我的小组、团契、教会,认识心理疾病、感同身受,更能同情、怜悯,更能摆脱偏见,学习给予病人正确的关怀和陪伴。
相信许多家庭当中,也有抑郁症患者,正在经历同样的冲击和痛苦。我生病的意义,除了自我生命的突破和淬炼,更与许多家庭同蒙呼召,彼此相顾,激发爱心,互为肢体,成为一身,为上帝所建造。当末后的世代,心理疾病如洪水猛兽般扑来,教会仍旧是地上的灯台。
三、病中活着的意义在当下,更在永恒
当我被医生宣判,有生之年没有机会再恢复正常时,有一种很深沉的难过隐隐浮现,那是一种当下没有落泪,但前方道路一片死寂而漆黑的难过。
1,改变看法
然而,在几次与死亡面对面后,我有了不太一样的感受。如果没有人可以避免死亡,为什么人们还会感到惧怕呢? 我能想到的唯一答案,是人们视死亡为人的最终结局。
如果死亡就是最终结局,人生就显得非常短暂,一分一秒都不可浪费——依照世界的标准,必须用在赚钱或享乐上。病痛直接阻碍了我们赚钱或享乐,浪费了我们有限的生命。一场重大的疾病,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治愈,那么人生就会被拖垮,变得毫无意义。
然而,如果死亡不是最终结局,而是永生的无限开展呢? 就未来永恒无瑕的生命来说,当下疾病对我们的影响,就极其有限了。而且,有正面的意义。就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人经历疾病,心胸反而会变得更为宽广,眼界更为开阔,思考更为深邃,怜悯与爱更为充沛。
2,废墟绿草
受益的,不仅止一人。我和太太结婚十多年,坦白说,大部分的时间,我都习惯用责任和义务来看待婚姻关系,话题总是柴米油盐。话不少,却冷漠。
这次疾病重重地击打了我们,也重新调整了我们。我看见太太如何在我失控发狂、咆哮怒吼之下,仍然不离不弃,坚忍信靠。
她的爱,仿佛是在战乱废墟的瓦砾石堆中,滋生出的青青绿草,让人看到希望,看到上帝的爱。我又如何不对她心生怜惜,充满感激?我们并肩作战,生命的共融、恩典的涌流,才正要开始。
我不满4岁的可爱的孩子,看尽父亲的软弱疲乏。虽然他还不明白,为何爸爸会常常生病倒下,一但倒下就什么事都做不了,但年幼的他,努力学习接受一个不完美的爸爸,并且知道,爸爸并不强壮,他很需要耶稣。这种对父亲的包容和接纳、关怀和安慰,这种信仰的传承,让我充满感恩!
3,聚焦众人
生病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等待上帝的医治、以此见证上帝的大能。
如果我们只将盼望放在个人,要按照自己的时间得医治,我们会失望。即使能成,我们的信心也就仅止于此。如果我们聚焦于众人——因病痛而连结,因深深体会人的软弱,而一起呼求上帝,等候上帝的慈爱、公义、圣洁与我们同在,或许我们就不容易失去盼望。
如果我们的眼光只有今生,那么得医治的程度和时间,就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放眼永恒,那么无论疾病如何,都只是暂时的,因为当耶稣再来的时候,一切终将更新。
疾病虽凶恶,却无法阻拦上帝给我们生命的祝福,无法阻拦上帝浓烈的爱,和奇妙的恩典。这恩典不只给病患一人,更是给家庭、团契、教会,让人学习依信心见永恒,盼望那永恒荣耀的来到。
我们心里若有那永不灭的盼望,相信这在当下和永恒 都是无比美好的。
作者目前任职普世丰盛生命中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