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福音(老铁)2023.01.28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3.01.28

老铁

 

像商业推销电话

2005年,我在青海攀登昆仑山玉珠峰雪山,在顶峰迷路。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暴风雪,九死一生后,才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上帝,而且在急难中,祂随时做我们的帮助。

两周后,我就急切地受洗了,也到处讲我的故事,希望朋友们赶快信主。然而,17年过去了,听完我的雪山遇险故事而立刻信主的,一个也没有。大部分人都觉得:“你太牛了!”我赶紧回答:“我不牛,是上帝厉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估计听者觉得我幸运而已,与上帝无关。

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雪上遇救是我自己与上帝之间的事,别人不一定有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经历要体验。我若只想讲自己的见证,并没有先去了解对方,那就像给陌生人打推销电话,比较生硬,比较冷,很难打动对方。

 

跟耶稣学习传福音   

来到美国后,我开始进修神学,也在本地华人教会服事。带领会众查经,我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对外出传福音,没有感觉,觉得无处下手,不知道去哪里找慕道友、怎么传福音。

半年多下来,总算累积了一点经验、教训。再回头看教授讲授的耶稣向撒玛利亚妇人传福音,特别有感触。

《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基督在叙加城,与一个撒玛利亚人妇人对话。当时,耶稣和门徒去加利利,经过撒玛利亚。住在那里的撒玛利亚人,是以色列人和外族人通婚所生的后裔,且拜偶像(《列王记》上、下都有记载),故而被以色列人不齿、嫌弃。

因此,彼时的以色列人去耶路撒冷朝圣和返乡,大都是选择沿着约旦河和加利利海边的路线,不愿穿越撒玛利亚的村庄。然而,耶稣就带着门徒,走到那里。来到雅各井,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留下耶稣在井旁。

一个撒玛利亚妇人来打水,耶稣没有嫌弃她,而是请她打水给自己喝。妇人很惊讶,因为没有犹太人愿意与撒玛利亚人交往,更不会向撒玛利亚人讨要水喝。耶稣就借此给妇人传讲天国活水的道理。耶稣先讲出妇人的境况,妇人知道自己遇到了先知。耶稣又告诉她,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上帝,而不是拜山上的假神……

妇人回到村子后,告诉了众人这样大好的消息。耶稣和门徒在那里住了两日,信祂的人就更多了(参《约》4:3-42)。

通过这个故事里,我梳理了几个关键点:StepOut走出舒适区,WalkIn走进慕道友的圈子,Ask询问,Teach传讲福音,Care关怀,Help帮助。有趣的是,把首字母拼在一起,是SWATCH。

 

首先,Step out,走出去

耶稣愿意走进撒玛利亚村庄,与犯了淫乱罪的妇人说话,这让门徒瞠目结舌。

我反观自己,在北美这些年,其实比较喜欢在教会里带领主日学,没太大动力走出去。

我在很多教会中,看到墙上挂著许多宣教士的照片,例如在东南亚、非洲和南美宣教的。仔细一问,大部分教会只是支持了宣教士每月生活费的一部分,其实也就是每月几百美金而已。这些宣教士回来述职的时候,会走访支持自己的教会,分享见证。听到这些见证,大家就觉得自己也与普世宣教有份了。

《马太福音》28章19-20节里,耶稣明确地提出来,我们要走出去传讲神的话语,造就门徒。这是每个基督徒的大使命——不仅仅是宣教士的使命,是每个基督徒的任务。只是,一些弟兄姐妹觉得自己不外向,不善于跟人聊天,干脆就多奉献给差传基金,祝福宣教士。

2022年春天,我开始进修“21世纪宣教”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必须出去传福音。我结合课堂所学,带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本地华人群体。

 

其次,Walk in,走进去

耶稣走进撒玛利亚的村子, 并没有嫌弃那里的人不圣洁,因为祂来本就是召罪人(参《太》9:13)。

传福音的时候,往往要我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去陌生的环境或者人群中。在海外的很多城市,都有华人,但平时未必相遇。倒是在Costco、沃尔玛以及华人超市,常有机会见到。因此有的华人教会,组织到亚洲超市门口传福音——这就是走进去的榜样!

有一个老弟兄,介绍过他的宣教场地,就是本地的跳蚤市场——摆个桌子,放上免费矿泉水,就可以开始传福音了。

还可以藉力华人协会。每逢节假日,比如中秋节、春节、元宵、端午节等,华人协会多会组织活动庆祝。这些活动,都是遇见福音朋友的好机会。

大部分华人家长希望孩子多发展一些爱好,因此在各种营会以及文体活动中,我们都有机会接触到家长。我儿子在国内学过一段时间的国际象棋,来到这里后,就开始找组织,发现好几个华人孩子都是本地国象协会会员。于是,孩子们成了玩伴,大人们也有机会闲聊,以致深交。

教会传道人和我家两家的娃去跟专业教练学习游泳,没想到,在游泳池,见到好多华人家长,送孩子来游泳。每天在等待的时间里,刚好可以跟家长们有高质量的沟通。

图书馆也是我们华人们“鸡娃”(意思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的好去处。北美的图书馆相当方便,很适合带孩子读书,好过孩子在家看手机、打电游。据我所知,刚到芝加哥郊区植堂的一对夫妇,就是通过图书馆,“邂逅”了很多父母,快速开展了儿童主日学事工。

 

第三,Ask,开口询问

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谈话,是从讨要一杯水开始。这样的对话,拉近了祂和妇人的距离,让她不再觉得这个以色列夫子难以接近。

过去一年,我一直考虑如何接近附近的南卡大学的华人学生群体。学校附近有台湾餐厅,味道不错,很多学生都去吃饭。我也去,找机会搭讪这些学生、学者。跟陌生人谈话,对我而言,其实蛮有挑战性的,因为我不知道会否遇到拒绝和冷落。

后来我觉得不是很难,只要有一颗愿意的心,圣灵就会带领我们,让我们知道如何开口。

比如,我一开始常常这样问:“你的菜看起来不错!是什么呢?味道如何?”然后,就很自然地问起:“你学什么专业啊?老家哪里的?”“哇!这么巧,我去那里旅行、出差过,吃过某某好吃的,玩过某某景点……”

这样的“热身”之后,大部分人都会放松下来,愿意多聊聊天。我有时会带上清华和北大的校友见证集,走之前送一本。然后,邀请对方周末去教会,吃中国餐,听牧师讲道,交新朋友。基本上,少有人会拒绝。

2022年初,我加入南卡大学的华人微信群,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兴趣。进入4月份,一些学生、学者,开始毕业、搬家。恰好我的邻居有辆皮卡,可以随便用。于是,春天毕业季,我陆续帮助不少毕业生搬家。

到了暑期,群里多了秋季入学的新生,他们需要接机和买家俱。我们帮助他们安顿下来,帮助他们搬运家俱、采买物资食品等。这个时候,分享见证,并邀请他们去教会,对方很少会拒绝。

春季学期结束后,一些学生选择卖掉家俱,或干脆送给我们。到了秋季学期,我们就把这些家俱送给新同学。

 

第四,Teach,传福音

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目标很清楚,告诉她要喝上帝所赐的水,而不是井里的水。耶稣也提醒她,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而不是敬拜山上的假神偶像。

我太太在中山大学校园团契做过全职传道。她说,很多学生是一传就信了,特别是那些一个人坐在校园长椅上、孤孤单单的女学生。她们有柔软的心。我就少有这样的经历。我信主多年,在分享福音方面是屡战屡败,常受挫折。我虽然也是按步骤,讲了四个属灵原则,但从没有人愿意立刻决志信主。

多年以后,一些朋友、同事告诉我,他们信主了,感谢我给予他们的影响。我才意识到,保罗所说的,“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唯有上帝叫他生长”(《林前》3:6)。因此,无论自己能力如何、得时不得时,总要传福音。这也是我在几个好朋友突然离世时领受的痛苦教训。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生做什么,这三个问题,是很多人都要思考的。CIU宣教学院大卫·卡森教授,在印度宣教多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生命的七个核心问题”,很适合开启话题、引导到耶稣基督真理。这7个问题是:

人类和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什么?能力和成功的来源是什么?你的命运是什么(这3个是世界观问题)?什么是真理(认识论)?如何分辨真伪(价值观)?人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造成的?人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这7个问题,可以启发陌生人跟我们聊他们自己平时未注意到的深刻问题。借着他们的回应,或者疑问,我们可以引入基督耶稣的真理:“我是基督徒。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第五,Care,关怀,了解对方的需要

耶稣在意那个撒玛利亚妇人。这妇人即使在撒玛利亚人当中,也是非常卑微的,因为她有过5个丈夫,当前这个还是未婚同居。耶稣知道她渴望弥赛亚,也想知道末世的一切事。耶稣没有忽略她的需求。

传福音时,我们也应该去了解对方的状态和需求。在《马太福音》里,耶稣提醒门徒关注慈惠事工:“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参《太》25:35-40)

我接触的这些海外学子,80%左右都会回中国。在美学习期间,是影响他们最好的时机。特别是初来乍到时,他们不熟悉当地交通、学习资源、住宿环境等。扶上马,送一程,可以跟他们建立互信的关系。接下来就可以在信仰层面,影响他们,将他们带到教会,带到上帝的面前。

至于本地的华人社群,生活多已步入正轨,似乎看不到他们的需要。后来,根据观察,发现子女教育,是每个华人家庭的刚需。家里有青少年的家长,特别需要得到群体的支援帮助。例如过去两三年,因为疫情,好多青少年一直上网课。一些人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每天盯着电脑,看视频,打电游。家长基本上被拒之门外,常常毫无办法,干着急。

 

第六,Help,帮助并陪伴

耶稣寻求那个妇人的帮助,打水喝。借着后面的对话,耶稣开始帮助她,让她看到希望。

进入秋季后,南卡的天气开始变冷。有个学生问我,是否有被子,让我看到一个很特别的需要——虽然大部分学生物质比较丰富,还是有些学生希望得到一些免费的物资,例如冬衣、棉服、电暖器等。刚好春季有人留了几台电暖器,我就在秋季转手送给有需要的学生。

我也在教会群里动员大家,把不用的秋冬洗净放到教会。学生在某几个主日来教会时,就可以挑选一些回去。

春天时,有一位家长苦求我,带她的大儿子出去玩。原来,疫情开始后,这个大男孩不去学校上课,也就不再去教会参加青少年团契。我遂邀请他参加活动,包括皮划艇、钓鱼、攀岩、打网球等。他参加了。这些活动也吸引了其他的青少年,还建立了友谊。后来,有些青少年陆陆续续加入教会主日学——如果没有认识的伙伴,有些青少年是很难去参加主日学的。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到美国。有的是来养老,有的是来照顾子女的怀孕生产。他们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太通。比如我教会的一个姐妹要生孩子,她妈妈毅然辞去工作赶过来。起初教会里只有她一个老人,她比较孤单,没什么人可以聊天。后来,我们邀请了几个本地老年人来教会。热络起来之后,老人们带动其他的老弟兄、老姊妹来教会。

我太太提议,组织一个老年合唱团,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能力,也有一个共同的服事。几个月下来,每个月一次的献唱,老年人敬拜团很认真。

 

结语

借着“SWATCH”的过程,我们可以和慕道友建立比较近的关系,而不是把福音单张塞进他们的口袋里就完事。我们的问候、关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我们在意他们的冷暖。如此,福音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带着审判,而是温暖的福音,带着耶稣基督的爱和馨香之气。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耶稣离世之前,给门徒的命令,就是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例如服事中,常见很善于索取的人。还有人到教会,就是想来占便宜的。

我们的爱,若不是来自于上帝,很快会燃烧殆尽。我们要记得每天向自己传讲福音,才能从上帝那里支取力量,把上帝的福音和爱传递出去。

 

作者在华人教会事奉,带领青少年事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