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道人的情歌焦虑(赵炳林)2023.04.19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3.04.19

赵炳林

永远是太昂贵的誓言

20年前,武侠电视剧《风云雄霸天下》席卷中国大街小巷。该剧讲述了由何润东饰演的步惊云、赵文卓饰演的聂风,为了报父母之仇,保护武林的安危,与曾经的师傅——由千叶真一饰演的雄霸,发生的爱恨情仇,以及舍生取义的江湖故事。

剧中泥菩萨对于雄霸一生的写照:“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成也风云,败也风云”,更让年少的我感慨人生的风云变幻,世事无常。

歌手李翊君演唱的片尾曲《永远永远》,更是一代的经典。闭眼细品时,感受的是满满的青春。直到我来了美国,成为3个孩子的父亲,我仍然时不时想起那句经典的歌词:别对我说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是太昂贵的誓言。

自砸传道人的招牌

有一天,开车去教会的路上,当我无意识地哼起这首歌时,突然心头一紧,深深地感觉到一种神学的不正确——作为传道人,我怎么可以唱:“别对我说永远永远呢?”圣经不是告诉我们,我们所敬拜的是永生上帝(参《创》21:33),上帝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参《传》3:11),主耶稣被称为永生上帝的儿子(参《太》16:16),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参《约一》2:25)。

主有永生之道(参《约》6:68)。我们要持定永生(参《提前》6:12),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参《约》6:27),因为基督徒的指望在乎永生上帝(参《提前》4:10)。并且,教会被称为永生上帝的家(参《提前》3:15),基督徒的身体被称作永生上帝的殿(参《林后》6:16),上帝的子民被称为永生上帝的儿子(参《罗》9:26)。

当“永生”的经文,一节节浮现在我脑海中时,回想刚才哼的小曲:“别对我说永远”,突然自惭形秽,心中自责:我怎能如此亵渎上帝,拒绝“永远”的观念,自砸传道人的招牌,不信所传之道呢?

岂可强行混为一谈

不安的情绪,在我内心中回荡许久。此后好长一段时间,每逢脑海中想起这句歌词,就觉得心纠成一团。

感谢主的怜悯,上周主日,在去教会的路上,我一下子如梦初醒——仿佛上帝把我从捆绑中释放出来——我心中嘲笑自己:我到底在搞什么,竟然会犯如此低级的神学错误?明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仅因为用词的相似,我就将其强行混为一谈!

其实脱离了语境,语言就很容易产生错谬。

在神学院学习希腊文的时候,读到卡森(D.A. Carson)撰写的《再思解经错谬》(Exegetical Fallacies)。书中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illegitimate totality transfer,Google翻译为“错误的整合词意”。这种错谬在于,认为某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都表达着相同的含义。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主耶稣三问彼得:“你爱我比这更深么?”如果我们听老一辈传道人的讲道,或者看一些有年代感的中文解经书,他们会告诉你:主耶稣所用的爱,和彼得所回应的爱,在希腊文中大有文章。

他们说,主耶稣问彼得的爱是agapao(原型agape),其意是神圣的爱,牺牲的爱,完全的爱,深谋远虑的爱。然而彼得只敢用phileo回答,意思是兄弟之爱(如美国费城,Philadelphia,就是兄弟的爱之城,city of brotherly love),友谊的爱,情感的爱。

然而,卡森博士,以及其它的圣经希腊文专家,比如Benjamin Merkle(Exegetical Gems from Biblical Greek: A Refreshing Guide to Grammar and Interpretation),都认为,不需要过份区分。

比如《约翰福音》3章16节,“上帝爱世人”,是用agape这个字。然而在《约翰福音》16章27节,“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已经爱我”,用的是phileo这个字。

而且,并非在所有语境下,agape都表达正面的含义。比如《撒母耳记下》13章 12-14 节,讲到暗嫩玷污了妹妹他玛,还有《提摩太后书》4章10节“底马贪爱世界”,这两个看起来很不好的表述,用的却都是agape。

因此,许多一流的希腊文解经家认为,在“耶稣三问彼得:你爱我吗?”的故事中,agape和phileo不需要作出明显的区分。agape并不是在每个语境中,都代表完全的爱。

当一种语言翻译为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语意的范畴(semantic range)。比如,fast可以翻译成快速,但也有禁食的意思。与此相关,圣经有许多译本,一方面跟原本的底本、翻译的原则等有关,另一方面也跟译者采取不同的用字有关。

脱离语境、生搬硬套

回到《永远永远》这首歌,另外一个谬误观念,就是Lexical-conceptual equation(暂译:词汇概念等同法)。这种错谬认为,概念可以在一个词或词组中得到体现,然后因为用词的相同或类似,就平行转移到另外语境的概念中。这种脱离上下文语境的生搬硬套,就是我所犯的错误。

因为在基督教信仰的语境下,永远(eternal)一词,常常和上帝的属性,或者上帝永生的应许,联系在一起。因此,当歌词中唱到“别对我说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是太昂贵的誓言”时,我就自然地带入到基督教信仰的语境中,推论出上帝永生的应许虚无缥缈。

然而《永远永远》这首歌曲,其实描述的是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从接下来的歌词“别对我说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不是我要的明天。你爱过我就已足够,就算到了最后爱已搁浅,只求你留我在你心田”,就晓得这首诗歌其实跟信仰没有半分的关系。

虽然“永远”一词和永生中eternal一样,但是这首歌曲表达的是,拒绝用“永远”包装海誓山盟。“永远”一词在爱情中看似美好,却像空头支票一样,如歌词所说:“永远是太昂贵的誓言,我握不住也看不见,最后随着浪涛消失不见。”

难怪英文中有一句话:“If content is King, context is Queen.”(内容为王,语境为后。)

无需继续庸人自扰了

其实类似的概念转移,还有许多。

比如在国内,许多人信主的时候,会把家中刻画有龙的记号,完全抹掉。我有一个表哥,小名带有龙字。信了主之后,就纠结是否要改名。因为圣经《启示录》中记载了大红龙,所以他得出结论:龙是坏的。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和圣经中的龙,完全等同起来。

有些基督徒看到蛇,就心生厌恶,因为《启示录》说,伊甸园中那条引诱亚当和夏娃的古蛇(注),就是撒但。因此,很多人对于主耶稣说“要灵巧像蛇”(参《太》10:16)一直耿耿于怀。每逢牧师传道讲到这里,都需要稍加解释。

还比如,圣经把魔鬼称为吼叫的狮子(参《彼前》5:8),很多人就认为狮子不好。然而圣经也称耶稣为犹大的狮子(参《启》5:5)。鲁益师所写的《纳尼亚传奇》,里面的牺牲自我的狮子Aslan,就是以主耶稣为原型。

如果用词的类似所产生的概念混淆,会困扰受过神学训练的传道人(说的就是我),那么,是否也会困扰许多其他基督徒呢?

感谢主,起码下次当我唱“别对我说永远永远”时,我会记得,歌词里面的语境,和信仰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就不需要继续庸人自扰了。

注:没错,蛇引诱夏娃犯罪时,亚当也在现场。请留意和合本修订版,或者ESV等英文译本对于《创世记》3章6节的翻译,和1919年的和合本有所不同。

作者为纽约市美南浸信会传道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