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成肉身与后疫情时代的聚会(刘加恩)2023.04.29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3.04.29

刘加恩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全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更是迫使各地教会重新面对信仰,由于各处隔离的政策,使得许多聚会的模式被迫改变,线上聚会逐渐成为许多教会的常态。

然而在历时3年多的疫情后,虽然疫情逐渐缓和、规范政策逐渐放宽,教会仍面对实体与线上聚会的挑战。

许多已经习惯线上聚会的参与者,不容易回归实体;同时,又有许多等待实体聚会的参与者,蓄势待发地重新回归。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是否有更多属灵原则的考虑,可以帮助各教会再次评估,或许也成为许多牧长急切关注的议题。

本文尝试通过对一些经文的讨论,期盼在不同处境中与诸多挑战之下,有在主里的平安为印证,提出更多可能考虑的向度,有更周全的考量。

 

道成肉身:面对面胜于透过媒介

约翰二书》的作者巧妙地将真理与爱心连结在一起;而此处强调的真理,在于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真理的基础乃是上帝,祂永远与我们同在,而后才会带出我们生命中的彼此相爱。

经文使用了好几个不同的介系词,指出真理与信徒之间的关系。诫命一开始就提到彼此相爱,而这也是行在真理中的必然结果:照着命令就是爱,这不是一个新的命令,而是从起初就赋予的。

这表明,遵行真理不是作者个人的意思而已,是从上帝领受的命令:真理存在我们里面,表示真理是可以经验、更是个人性的;真理永远的同在,使得我们可以在真理当中领受恩典、平安、怜悯。

作者提到在真理中行事,意思是行走在真理中,而不是“坐”在真理中;不只是行动而已,更是一种被真理占据,心思意念、生活举止都以真理为基础而有的状态。

作者于第9节将假教师、敌对者分别出来,提到凡是“越过”基督的教训而不持守,这样的人其实并没有上帝在他里面。

越过,指这些敌对者很可能认为,他们对上帝有领先别人一步的认识。换句话说,他们很可能觉得自己是传递、教导真理的人,却忘记了自己也应当在真理的约束之下。只是把自己看成教导者,就很容易让自己成为旁观者,因此与信仰群体抽离,没有办法真实地活在人前。

在《约翰二书》的结尾(第12节),作者指出他还有很多不愿写出来话想要说,希望能够与他们面对面谈。

历代的学者都非常希望知道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但在这里,却让我们看见,这是人与人、位格与位格之间的互动,胜过笔墨——亦即今日之胜过讯息、胜过网络、胜过直播。

疫情发生之后,许多教会一直在面对线上与实体聚会之间的张力。当然因为防疫的缘故有很多考量,许多人也提到了线上聚会的好处,甚至从属灵的角度来说,许多人会认为我们应当只在乎生命册上的“会员”,而不是在乎某某地方堂会的一份子,因此各样的形式都可以。

从信仰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这样说。但圣经却让我们看见,门徒宁可有面对面谈话的机会,否则是在贬低天国子民的身份。

从道成肉身的角度来说,虽然耶稣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时空环境中来到这个世界,但是祂却选择在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一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话的时代。

这些线索似乎在说,真实地活在人当中,才体现道成肉身的价值。

 

道成肉身:顾念不同的需要

然而,当我们强调实体聚会之际,也需要留意不应该过于简化当中的教训,应当也同时留意,需要以彼此顾念作为道成肉身重要的体现。对于信徒而言,教会真实的牧养,胜过于聚会和职责。

《诗篇》第23篇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牧养,乃是要带人同去到青草地与可安歇的水边。在以色列这样炎热的天气中,若在石头地上休息实在太热,而且在那样干旱的地带,水源相当重要;除了供应羊群日用的食物,也顾念羊的软弱。

羊群要安歇,至少有几个方面的满足:其一是绝对的安全,若是有狮子或是熊等危险,那么羊群绝对不可能安然躺卧在草地上;其二是有足够的食物与水源。以色列的南部常常是炎热干旱,没有草、水等,而北部就有比较充足的食物,因此牧人常常要凭着他的经验,带着羊群走到不缺食物跟水的地方。

然而经文继续提到,类似绿洲的地方固然美好,但却不是长久居住的地方。

当这些羊群在牧人的带领之下,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恢复了体力后,就需要再出发,而牧人也会带着它们走应当走的路,最后能够到达目的地。途中甚至可能经历死荫的幽谷,但却因为上帝的同在、杖与竿的安慰,可以得着真实的平安。

杖是用来开路、赶羊、扶持羊的工具,而竿是用来赶走那些要攻击它们的野兽。经文似乎暗示我们,死荫的幽谷乃是必须经过的地方,而牧羊人“为了自己的名引导羊群走义路”(《诗》23:3)。这提醒我们,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自己的生命都在上帝的手中,祂可以使幽暗艰难的路径,成为我们灵魂苏醒、得到益处的过程。

牧养需要留意真正要留意的,乃是人生命的益处。《诗篇》23篇的作者提到上帝会在敌人面前摆设筵席,显示不管敌人多么具有攻击力,祂仍旧使我们在安稳中度过;信徒更是上帝筵席中的客人。

而后,经文提到用油膏我们的头,使我们的福杯满溢。

古代近东的环境气候非常干燥,所以需要用油带来滋润,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作者用这样的表达,告诉我们上帝常常在滋润我们,就像要受到伤害的时候,上帝却会用油膏我们,并要带来福杯的满溢——重要的不是杯子的构造或是材料,而是里面充满了上帝的祝福。

因此,真正的牧者做事,都是为了羊群能够切实得到福份:不受到敌人的攻击,在宴席当中享受与上帝同在的美好,更在上帝的滋润、供应当中,享受生命的益处。

在后疫情时代,或许道成肉身的真理,更需要体现在顾念不同人的需要上。

比方说,若有人仍在恐惧当中,牧者就需要按部就班地引导,使人在得着真正的安稳之际,再进一步往前,而非在困境中强迫人按照命令而行。同时,让人在过程中操练对上帝的信靠:那是一位用杖与竿安慰我们的上帝,也是帮助我们在死荫幽谷中学习信靠祂的上帝,更是让我们领受生命滋润的上帝。

 

道成肉身:我的牧者是耶和华

牧养同时具有保护与劝戒,不是溺爱也不是过度严厉。牧养不只是尝试解决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是真正看重人是否能住在耶和华的殿中,亦即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

因此,当我们在反思后疫情聚会模式的同时,或许更挑战我们是否效法耶稣基督,成为(态度上)愿意为羊群“舍命”的牧人,在彼此顾念中,一步步引导人找到更合宜的方式敬拜。这要如同好牧人一般,认识每一只不同处境中的羊,才能以正确的方式与其互动。

然而在这些认识当中,或许会再次感受到两难的张力:究竟要强调实体聚会,还是加强线上设置。

感谢上帝,在《诗篇》第23篇的一开头,已经给了我们重要的提醒:“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23:1)。然而,或许我们更应该看见:我的牧者是耶和华,不是某某神明、某某人物,更不是某某政策……

如此,在后疫情的教会安排,需要更多体会上帝,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认识;更不是只以上帝成为牧者的榜样,而是以上帝为我们的牧者。这位牧者不单单是在迷失时带领我们走到当去的地方,也不只是带给我们保护与劝戒,这位牧者更不只是注意我们生命的益处。

《诗篇》23篇的精神与核心,乃是我们认定只有祂——上帝是我们的牧者,只有耶和华成为我们的力量。因此虽然人生有许多艰难,但因我们的牧者是耶和华,所以我们能够有盼望;虽然操练牧养很困难,但因耶和华是我们的牧者,祂定会供应我们所需用的力量;虽然要评估各种处境非常不容易,但我们却有一位认识并顾念我们每一个人的上帝。

这样在更多倚靠上帝的当中,我们学习认识每一个弟兄姊妹真实的处境,使我们能够经历《诗篇》23篇最后一节的经文:“一生一世必定有恩惠与慈爱随着我们”(《诗》23:6a)。这是一种恩惠与慈爱要追上人的表达,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宣告,更是一种充满盼望的表达。

在这个盼望中,作者做出一个回应与宣告,那就是要住在上帝的殿中直到永远(《诗》23:6b)。这个描述,呈现作者似乎欢欣地盼望自己可以与上帝永远同在。他体会了上帝的美善,更认识到上帝对自己的好,同时也再次鼓励人、安慰人:上帝与人所立的约,祂必定遵守纪念直到永远。

后疫情究竟要如何安排聚会?核心的考虑或许可以从认识并效法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为出发,尝试建立人与人、位格与位格之间真实的互动,并在彼此顾念中,真实地认识每彼此的需要。

教会在世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要常以上帝为我们生命的牧者,帮助我们在认识并为羊群而舍命的态度中,找寻更合适的方案。

 

作者为中华福音神学院新约专任教师,内湖信友堂牧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